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265936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长春市十 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获得批准。规划纲要勾勒了长春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提出了长春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思路、指导原则、主要目标,是长春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 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长春全市人民的行动纲领。未来五年,长春市将在优化空间布局、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加快发展服务业、建设绿色 宜居城市、实施富民工程、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步伐。到2015年,全市人口控制 在800万以内,人均GDP的指标将迈向6000美元至10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

2、支配收入 预计达到3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0700元,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完成。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口径产值力争达4000亿“十二五”时期,长春将实施产业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分别为:300万辆汽车整车扩能 工程、百万吨玉米化工醇深加工扩能工程、轨道客车建设工程、光电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生 物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综合保税区建设工程、中央商务区建设工程、“菜篮子”推进工程、 文物保护建设工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程。到2015年,长春市力争属地生产各类汽车达到300万辆左右,汽车属地配套所占比重 达到50%,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打造长春国际汽车城。到2015年,汽车产业产值达 到70

3、00亿元。建设世界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000亿 元。建设世界级轨道客车产业基地,到2015年,轨道客车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建设国 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口径产值力争达到4000亿元。推动服务业增量升级。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GDP比重力争五 年提高3个百分点。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力 争每年有1至2户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及境外证券市场上市。房地产业每年新增30万平方米公租房和廉租房围绕改善市民居住条件,规范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到2015年,房地产

4、新增开发面积 力争达到3500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五年全面完成棚户区 改造任务,加快居民回迁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保障性住 房供应体系,满足低收入群体住房需要。每年新增3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同时,优化商品住房供应结构。鼓励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适当发展中高 档商品住房,通过市场调节满足市民多样化住房需求。进一步放开二手房市场,简化程序, 提高交易效率。路网建设规划建设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全程高架快速路完善城市路网系统,构建“四环五纵六横八放射”的交通主干路和快速路网,提高次干 路和支路密度,加快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建设

5、,确保500万城市人口和100万城市车辆出行 通畅。加快推进三环路、四环路以及城市主干路重要节点的立体化建设。大力推进交通枢纽 建设,着力建设长春火车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长春西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工程,建成 集航空、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高效换乘的交通枢 纽。启动机场快速路、伊通河沿河大道等道路建设,加快建设亚泰大街、台北大街等“两横 三纵”快速路,规划建设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全程高架快速路,并与三环路、四环路相衔接, 形成便捷完善的城市快速路网系统。推进景阳大路、开运街等城市主干路改造和建设,提升 道路整体承载能力。交通规划主要商业区和主要干路建过街天桥或地下

6、通道强化公交优先,增加政府投入,增加公交线路,优化站点布局,提高换乘效率,方便群 众出行。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重点建设轻轨三期,地铁1、2号线等工程,加快形成城市快 速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重点建设公交专用车道和公交智能优先通行系统,实现公共交通快 速化、标准化、智能化。到2015年,轨道交通里程超过100公里,公共交通分担率达40% 以上。着力打通一汽厂区“丁”字路,扩建一汽高速入口,拓宽、改造东风大街、支农大街、 蔚山路等承担汽车物流运输功能的主要干道,提高整车和零部件的配送、运输能力。加强新 建商务综合体的地下停车场建设,在主要商业区和主要干路建设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在城 市对外公路出入口、

7、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行政办公、医疗卫生、公园绿地等区域,设置 社会停车场。鼓励单位或者个人投资建设有偿公共停车场(库)和立体停车楼。加快哈大铁路 客运专线长春段建设,筹划西南铁路编组站,建设汽车物流铁路专用线。完成龙嘉机场二期 扩建工程。三农问题粮食生产水平稳定在200亿斤到2015年,粮食生产水平稳定在200亿斤,建设30万套标准化储粮仓,提高粮食安全。 绿化美化村屯1500个,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全市泥草房改造任务。另外,实 施投资50亿元的“菜篮子”推进工程,推进万顷蔬菜基地项目建设,年产绿色无公害蔬菜 10亿公斤。加快建设城乡路网。加快推进“农安-德惠-九台-双阳-伊通-公

8、主岭”环线建设,形成半 小时经济圈高等级路网;加快推进“松原-榆树-吉林-辽源-四平”环线建设,形成1小时经 济圈高速公路网。力争实现县县通高速。着力推进市域内农村道路建设改造步伐,基本实现 屯屯通油路。全市城乡道路总里程超过25000公里。市政设施除特殊情况全部取消小锅炉合理布局供热源点,推进热电联产项目,五年新增5000吨位供热能力。除特殊情况, 全部取消小锅炉。加快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和改造。积极推行供热准入制度,着力推进老旧房 屋节能改造,大力推广普及热计量。到2015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加大气源 引进力度,继续推进俄罗斯、大庆和吉林油田天然气引进工程,加快长春-吉林天然气长

9、输 管线建设。到2015年,全市天然气供气量达到10亿立方米,城市综合气化率保持在98% 左右。到2015年,各城区、开发区均建有1至2个大型公园,累计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00公顷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就业增收最低工资标准达到职工平均工资40%以上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每年新增就业10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积 极发展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企 业、乡镇公共服务机构就业。在稳定全市2万个公益岗位规模基础上,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 众的就业援助制度。普遍解决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再就业问题,重点帮扶困难家庭就业。 加强创业就业

10、培训,到2015年,全市免费培训、补贴培训、在职培训累计达到20万人,对 初高中毕业生不能进入上级学校的,政府采取资助或补贴方式提供职前教育。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合理制定职工工资增长计划,逐步提高企 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大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力度,坚持与职工平均工资挂钩,到2015 年达到职工平均工资40%以上。鼓励城乡居民利用动产和不动产增加收入,到2015年,城 乡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科教文卫形成10分钟入园圈、20分钟入学圈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强化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加强公办校管理,规范民办校行为, 完善“大学区”制度,实现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保证

11、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接受 义务教育,形成20分钟入学圈。普及学前教育,加快标准化建设,鼓励多元化投入,市区 形成10分钟入园圈,实现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一所标准中心园。完成城市15分钟医疗圈和农村村级卫生所(室)的标准化建设。实行医药分开,取消 药品加成。到2015年,实现市级社会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县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 全覆盖、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在文化事业方面,到2015年,每个市(县)区都有一所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影院, 每个乡镇都设有综合文化站,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形成1公里 文化圈。2015年形成步行8分钟体育健身圈,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三次

12、以上人口达到50%。长春市“十二五”城建十大重点工程1、地铁一、二号线建设工程:总投资220亿元,全长39公里,一号线2011年启动、 2015年通车,二号线2012年启动、2016年通车。2、城市立体交通建设工程:总投资260亿元,三环路和四环路各主要节点、人民大街 等城市主干路重要节点、城市出城口等实现立交化,建设两条东西向、三条南北向的快速路, 形成快速路路网体系。3、西客站交通枢纽建设工程:总投资100亿元,建设集高铁、城铁、地铁、公交、公 路客运等多种交通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4、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200亿元,推进伊通河市域内沿线污染治理、防洪安 全、生态改造和风光带提升6

13、大类72个重点项目。5、城市湿地恢复和建设工程:总投资100亿,建设长东北城市生态湿地、长春净月潭 湿地、波罗湖生态湿地、太平池水库湿地、新立城水库湿地、石头口门水库湿地、南溪湿地 等七大湿地。6、城市要素保障工程:总投资300亿,推进水电气热等要素供应源建设,着力改造地 下网管,提高支撑能力,推动“气化长春”建设。7、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工程:总投资500亿,优先拆迁危旧房,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 五年累计改造棚户区面积达到600万平方米。8、“暖房子”建设工程:总投资200亿元,推进热电厂大型热源建设,加快小型锅炉房 的拆并和集中供热管网改造。9、“数字长春”工程:总投资100亿元,推进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长春公 共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平台。10莲花山生态区建设工程:总投资50亿元,建设退耕还林生态休闲示范区、生态旅游 运动康复综合配套示范区、生态旅游型高尚社区示范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