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码相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236188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数码相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数码相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数码相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数码相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数码相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数码相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数码相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数码相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报告数码相机是集微电子、光电子、传感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 因其具有对图像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多方面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数码相机市场伴随其品种的增加、质量的提高和价格的降低而迅速扩张,世界市场年需求增长率已达50%以上。数码相机作为新型商用和家用数字化产品,随着应用的普及和市场需求量扩大,产业发展时机已成熟。发展数码相机产业不仅有利于 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带动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各种数字多媒体终端产品的应用,而且是消费类产品的一个新增长点,对于促进信息化发展和数字产品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在发展该产业过程中, 仍有一些问题需

2、要解决。产业现状和趋势一、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有以下六个特点:数码影像在拍摄时直接产生,不需胶卷及冲洗设备,更利于环保;数码影像复制无任何图像质量衰减;影像输出后,存储媒体可重复使用;拍摄后可立即看到摄影效果;通过计算机可对图像进行编辑制作,并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传输;可将声音同图像一并记录。数码相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从传统相机演变而来以摄影为 主的数码相机(DC相机);二是作为计算机外设而产生的图像输入设 备(PC相机)。由于两者用途不同,其组成及选用配件的性能也就不同。目前, 越来越多的数码相机采用可移动式存储器,每个存储器一般可拍摄 80200个画面,并可随时

3、装入数码相机,存储后可随时更换。许多数码相机除有内置式存储器外,还可使用各类PC卡或智能卡存储器。后 者是与电脑联机的数码相机,这类相机适合室内摄影。数码照相最早产生于1980年代,主要应用于军事侦察卫星。由于军事卫星需长期不断地向地面提供图像信息,传统照相技术已不再适 用,由此推动了数码照相技术的产生。1991年的海湾战争,部分战地记者就使用了数码相机。但那时数码相机所涉及的技术和部件还不成 熟。近年,随着数码相机相关技术日渐成熟,数码相机开始打开民用市场大门。数码相机在技术上也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第一,高像素不再是商家共同追求方向CCD器件提供分辨率为200万像素和300万像素已可满足绝大

4、多数用户需求。400万像素和500万像素CCD的出现,图像质量的进步不再明显。数码相机像素数越高信息量越大,需存储器的容量也就越大。200400 万像素产品已成为消费热点,这使制造商转向对这一销售区域数码相机的开发。第二,短期内CMOS器件在高端产品上难以取代CCD器件目前多数低端数码相机采用CMOS器件,高端产品采用CCD器件。与CCD器件比较, CMOS虽具有省电、成本低等优点,但在杂讯、色彩灵敏度方面存在问题,饱和度也有待提升,影像立体感表现较差。在显 像质量上,目前CCD器件仍好于CMOS器件。因此短期内高端产品仍将以CCD器件为主。第三,产品更注重功能、性能和个性化与以往相比,制造商

5、在技术上更注重功能、性能和个性化,启动/ 拍摄速度有了很大提高,按键设置也更为科学,使数码相机的实用性更加贴近传统相机。不断改进的芯片技术和优化的程序算法,使照片质量也更为出色。功能上也增加了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使数码相机不再只具备单纯照相功能,整体特点是功能强大操作简捷,而且还将涌现出更多功能的多媒体数码相机。第四,微型硬盘及光盘存储是未来存储介质传统存储卡仍是市场主流存储部件,34年后,微型硬盘尤光盘存储将主导存储部件市场。目前 IBM公司生产的微型硬盘容量可达1GB, 预计将成为400万像素以上数码相机未来广泛使用的存储部件。目前的局限是成本偏高,预计34年后才可能逐渐被制造商采用。第五

6、, 摆脱对计算机的依赖目前计算机是数码相机照片后期制作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因为要使用网上相册等互联网服务,就需要有互联网连接手段。所以在数 码影像世界里,图像数据的保存、编辑和分享这3个主要功能都是围绕计算机来进行,这就是数码影像的发展要和计算机的发展相适应的原因。电视机作为一种显示设备,可以摆脱计算机而独立显示图像,但这种方式存在解像度和遥控操作以及用户尚未习惯用电视机来观看数码照片等问题。预计未来将通过诸如DVD播放器等媒介来解决照 片显示问题,即在保留DVD目前所有功能的情况下,能兼容数码相机 存储部件,播放数码图片。柯达公司已宣布将于2006年年底之前,推广能和所有DVD播放机兼容的“

7、KPD”计划,开发出与DVD播放机兼容的数码相机。第六,通过无线移动方式进行图像传输下一代数码相机将具有对照片编辑和网上传输功能在硬件方面,可通过内藏数码相机的移动电话、数码相机附件、内置无线互联网功 能的数码相机这三种数码相机技术上的结合,生产出可编辑图象、拨号上网、下载输出数据功能一体化的数码相机。软件方面,移动影像软件以及发展强劲的蓝牙无线连接技术都可实现从数码相机向计算机快速传输数据,从软、硬件两方面来说,终端产品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现在束缚无线移动传输图像的主要因素是传输带宽比较窄、传输成本高、数据服务品种少等问题。预计5年后随着传输技术和成本问题的解决,将会出现无线移动传输图像的服

8、务。而数码相机的配套件技术也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进入2003年以后,普及型数码相机(300万像素)开始加配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变焦镜头。目前,掌握变焦镜头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厂商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全球不超过20家。高品质光学镜头使数码相机水准大幅度提高,不仅有效改善了画质,同时高倍率光 学变焦也得以普及。CCD 器件的批量制造技术具有垄断性,仅日本富士、索尼、美国 OV等少数厂商拥有,专利壁垒森严。另外, CCD生产线投资巨大,成品率不高,器件价格高居不下。CCD上感光单元集成越来越密集,使400- 600 万像素的图片摄取得以普及。CMOS图像传感器虽具有省电、成本低等优点,但在信号

9、噪声比、色彩灵敏度方面存在问题。内部处理芯片技术方面有佳能的Dig - ic、美能达Cx Process 、索尼 Real Imaging Proces-sor等, 可适应400-600像素图像处理需求。存储卡由标准Flash(闪存芯片)外加控制电路构成,其中难点在 Flash 芯片。只有跨国公司具备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如韩国三星、日本东芝、美国英特、德国英飞凌等,其中居于世界前两名的Sumsung和Toshiba每年用于研发和扩大生产的费用都超过20亿美元。数码相机存储媒介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为适应高像素相片的保存需要,制造商已普遍使用64 256M 的存储介质,最近8GB容量的闪存卡也已面世。

10、目前主要用小尺寸TFT LCD液晶显示器, 其技术和产业已基本成熟。 二、市场分析随着数码相机技术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各品牌无论是整机设计、CCD分辨率和储存介质,都已形成固定风格。世界各大厂商也相继推出高像素、系列化、不同款式的数码相机。据统计,2001年世界数码相机销量为1840万台,年增长率达70% , 销售额为80亿美元。2002年和2003年销量达2350万台和2970万台。据Info Trends研究公司预测,2002年至2007年,世界数码相机销量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6% ,2007年销量将达5100万台,低端 (1000美元以下)数码相机的销售收入预计将达118亿美元。就地区市场

11、来看,2001年美国市场约占34% ,日本占28% ,欧洲占24%,亚洲市场(不含日本)为12% ,其他地区市场约占2%。欧洲及亚洲市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2003年欧洲和亚洲的市场销售量分别增长了31%和58%。就技术档次看,低于100万像素的产品约占31.2% ,100 - 200万像素产品占30.1% ,200- 300万像素产品占24.3% ,300-400万像素产品占13.8%,400万像素以上的占0.6%。但从2002年开始,数码相机呈现平稳缓和的发展态势,市场渐趋成熟,市场重心也开始向欧洲和亚洲移动。从2002年开始,数码相机在欧洲、亚洲市场逐渐进入快速成长期,而北美和日本将趋缓,

12、进入成熟期。市场主导产品也将趋向100-300万像素。据统计,2003年200 - 3 00万像素产品已成为主体,预计2004年400万像素的产品将占市场 的5%以上。同时,数码相机价格逐年下降,预计2004年以后400万像素以下的产品价格会趋于稳定。从市场发展情况来看,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从 1997年至今一直处 于高速增长期,以年5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高于全球数码相机市场 22%的整体增长率。目前我国城市家庭拥有数码相机的比例低于10% , 而传统相机的拥有比例达40%以上,这说明我国数码相机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2003年我国数码相机市场规模已达50- 70万台,到2005 年时市场销量将

13、突破100万台。国外厂商争抢中国市场由于数码相机极具市场潜力,因此吸引了全球各知名大厂商竞相投入该产业,在国际上曾有 40余家知名厂商竞逐。经过激烈的市场 竞争,近年约剩20余家。其中:科达、富士、柯尼卡、爱克发为相片供应商,佳能、美能达、尼康、奥林帕斯、理光为相机制造商,其余多为消费类电子产品或电脑厂商,如爱普生、惠普、索尼、东芝、松下、三星等。上述厂商几乎涵盖全球著名大公司,其中除少数美、德及韩国品牌外,其余皆为日本品牌,所以数码相机的生产主要集中于日本厂商, 其它国家的数码相机生产也多由日本厂商以OEM方式生产,其市场和产业主要由日本厂商主导。美、日在数码相机产业化发展方面也各采取不同策

14、略,日本厂商倾向垂直整合方式,而欧美厂商则多寻找代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数码相机价格不断下降,加上台湾和韩国的加入,日本厂商已将其生产逐步转移至东南亚和中国,采用OEM方式 生产。然而,日本数码相机的关键配件制造,如CCD、液晶显示器、AS IC(专用集成电路)及光学镜头等技术仍由日本自己掌握和垄断。因 此,数码相机的技术和价格一直受控于日本厂商。我国数码相机产业呈现以下两大特点:第一,面对数码相机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内企业纷纷建设数码相机整机生产线联想集团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数码相机,于2003年建立起自己的生产线并投入生产,目前已具备300万像素CMOS定焦机型的整机生 产能力,年产能 15万台

15、。该生产线正逐步提高技术含量,为生产中高端光学变焦数码相机做准备。虽然联想进入数码相机市场时间并不 长,但其已在销售排名上位居第一,并占有10% 的国内市场份额。方正也在 2002年进入数码相机市场,并在年中推出了3款200 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同时斥资1.5亿元在东莞组建年产100万台的数码相机生产线。清华紫光在2001底就推出了80万像素入门级娱乐性数码相机, 为国产厂商进军数码相机市场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其又陆续推出200万像素和1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系列产品。其他国产数码相机厂商还有海鸥、凤凰、麦科特等传统相机和光学仪器厂商,目前国内已有30多个品牌,大多集中在家用市场。不过, 相

16、对于索尼、佳能等国外大厂商,国产数码相机厂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而且品牌虽多但只占市场份额的20%左右。第二,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数码相机消费地区受巨大利益和广阔市场前景驱动,中国已成为国际数码相机生产厂商竞技的大舞台。面对如此形势,国际巨头们加快了产品在中国本 土化的进程。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于2002年4月将原设在香港的亚太区总部迁至深圳,5月宣布将1/3的数码相机生产转移到中国,还将再投资45 00万美元,打造高级相机和数码相机的世界性基地。奥林巴斯公司的各部分主要机能正逐步移往中国,从研发、设计制造、宣传、销售到售后服务,目标就是以中国为基点面向全世界提供产品。日本佳能公司在 2001年6月就决定在苏州投资1亿美元设立佳能(苏州)有限公司,加大其数码相机产能,将苏州工厂建成其亚洲核 心生产基地。日本富士公司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