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精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995941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精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精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精练(课内讲读课)第一单元1、_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_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

2、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把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那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

3、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这两段文字分别加上小标题。买橘送别别后思念2、选段三处写“背影”,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不同,试简述。第一处: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势爱、关怀之情第二处: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依恋之情第三处: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3、父亲买橘时,为什么穿过铁道很费事?因为父亲是个胖子,路难走。4、画线的句子“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不能,因为这里不仅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和关爱,也为下文写背影作铺垫。5、文中三次写到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一次是感动之泪,第二次是伤心依恋之泪,第三次是思念之泪。6、第1段主要用等手法来刻画父亲的形象。从动作、衣着等刻画父亲的形象。7、请用横线划出文中重点刻划父亲背影的句子。8、读了本文,你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什么感悟?可围绕尊老爱幼来谈感悟。(二)“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我整天吃红的”1、“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这句话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母亲”真的不愿意放他走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牵挂

5、和思念。既希望孩子到远方去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又牵挂孩子,希望他留在自己身边。一般的父母都是这样。2、从选文的第二段中找出说明作者思想历程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逐渐理解了”,“暗下了决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母亲。”觉得对不起母亲,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死后,永远失去了尽孝的机会。3、古今中外怀念母亲、赞美母亲的文章数不胜数,请你写出几篇文章篇名、作者以及其中的几句话来。高尔基母亲孟郊游子吟第四单元课内阅读: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什么?2.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是

6、指什么?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3.第12自然段,作者谈到“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作者以己为例为了证明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5.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写一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参考答案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大学里的“格物”是指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是指获取知识。3.以个人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举例论证。4.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

7、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缺点甚至可以说是致命伤,它使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目前,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造成有些同学高分低能。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变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5.略。注意写出探索事物过程中的情趣。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

8、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3、选文论述的中心是()A、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B、我们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C、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是不可少的。4、“学术权威”上加的引号的作用是()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否定D、表示突出强调5、填空本文的作者_,是_籍_裔物理学家,_奖获得者。3、D解析:选文第一句话点明了论述的重点,但C项范围偏大,D项概括更为准确。4、D解析:注意在这里对“学术权威”并没有否定的意思,引号起着强调的作用。5、丁肇中美华诺贝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