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西汉初立北师大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881780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西汉初立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西汉初立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西汉初立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西汉初立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西汉初立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西汉初立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全国申少学教林审定要员兌2002华初由诵过川历史梵务教育课秽标准实能教科书七年级上冊西汉初立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教材分析L_討西汉初立是岳麓书社2016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内容,讲述了西汉初年“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及削藩的经过。“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教学目标J【知识与能力目标】1. 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 削藩。2. 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3. 了解汉景帝的“削藩”和平定“七国之乱”的史实,认识强化中央集权,巩固中央统治 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通过本课学习,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学难点】汉朝初期采用“无为而治”政策的理解。课前准备”1.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2.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查找“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教学过程j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三个常

3、识性的问题:1、我们平时交流的语言是什么语?2、课本上的文字是什么字?3、 你是什么民族?由此点出一个“汉”字,弓I出这都源于我国古代的“汉朝”。学习新课:一、刘邦建汉回顾上堂课的楚汉战争, 点出结果是刘邦胜,项羽败,于是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阅读本课第一框内容后回答三个问题:1、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2、导致西汉出现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3、汉高祖刘邦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教师总结指导:经济形势:(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2)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皇帝出 行无同色马等。原因:秦大弊,即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措

4、施:重点讲解“无为而治”的含义和在其指导下的具体经济措施有: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休养生息。以及对汉朝的重要影响,为后来文景时期走向盛世打下基础。给出一张吕雉的图片, 简单介绍一下吕雉及其专政,作为课外的知识拓展。 并点出其死后,亲自侍奉母亲汤药多年的汉文帝和其子汉景帝相继继位。引出本课第二个内容。二、文景之治首先在大屏幕上给出四则材料,请同学阅读后再结合书中第二框大字的内容总结出,文景在位时期的四点经济措施。材料一:汉文帝把劝兴农桑、土地开垦作为地方官吏政绩的考核内容,设立“力田官” 鼓励农业生产。景帝也说: “农,天下之本也。 ”他们都重视发展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生产。材料二:汉文帝两次 “除田

5、租税之半” ,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即位后, 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 汉文帝把每年服一个月减至每三年服一个月。 景帝则把徭役起征年 龄从 17 岁推迟至 20 岁。他们还限制贵族征用民役,减轻农民负担。材料三:文帝在位 23 年,宫室苑林、车骑服饰都没有增添,并明确下令,自己的陵墓 不得以金银雕饰,陪葬品都用寻常的瓦器。材料四:缇萦救父汉文帝初年,太仓令淳于意由于得罪权贵被罗织重罪,按律当押 送京城处以肉刑,家人都哭泣不止。 特别是他的幼女缇萦更是伤心,毅然随父赴京,并上书 汉文帝,痛陈父亲无罪, 表示自己愿意充作官婢且代父受刑。 文帝受到触动,不仅特赦了淳 于意,而且下令废除肉刑

6、。同学总结: 1. 重视农业, 2.轻徭薄赋, 3.提倡节俭, 4. 以德化民,之后教师加以完善和 讲解。教师发问:“实施了这些政策后,西汉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景象呢?”同学仔细阅读课 文小字可以给出比较准确的答案,之后教师解释书中“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 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的意思。教师再次发问: “从汉初经济萧条,举步维艰,到文景在位的家给人足,海内安宁,出 现如此大变化的原因, 何在呢?” 其实就是问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此题作为本课的重点讨 论题,请同学们自由讨论,选代表来总结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原因。三、“削藩” 首先让同学们在第三框中找到汉初, 刘

7、邦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同学 可以回答出采用推行郡县制和分封诸侯国, 两者并行的政治措施。 借此回顾郡县制和分封制。 比较西汉的分封制和西周的分封制有哪些异同?西周的分封制西汉郡国并行制秦的郡县制 分封制的异同西周西汉都是天子分封的诸侯国, 依然可以世袭爵位, 享受封地和俸禄, 在各 自的分封国内拥有统治权 : 收取租税、造钱、兵权、任免官吏。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各个 诸侯国的法律 , 及度、量、衡和货币都不统一灭异姓王,非刘姓不王诸侯国有统一的法律和 货币;教师重点点出西汉与西周分封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刘邦定下了只分封同姓王, 目的就是 希望通过只分封亲族来避免王国做大后对中央的

8、威胁, 但是事实证明他是对了还是错了呢? 请看历史剧“七国之乱” 。王国问题并没有因为汉景帝平定了 “七国之乱” 而被彻底解决, 引出下堂课的预习题目: “刘彻是谁?“大一统”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回家预习一下。课堂小结:1. 利用让同学上黑板来补充板书的方式完成。2.歌谣记忆本课内容。“文景之治”谋发展,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以德化民”民心安。 巩固练习:1、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C.恢复和发展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2 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A.高祖时期B 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D光武帝时3、“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 奖励耕作的农 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A.B . C . D.课后思考:比较秦始皇和汉文帝生前的所作所为和对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能得到什么启 示?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