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83263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篇目第 4课观沧海作者:曹操【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第 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作者: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

2、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作者:刘义庆【宋代】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第 9 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

3、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第 12 课论语十二章1、子曰 :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 不亦君子乎?”

4、2、译文:学了知识 , 按时复习 , 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 也有学习态度.朋 ,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在一起探讨问题, 是一种乐趣.3、 2、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4、译文: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6、 3、子曰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 ?7、译文: 孔子说 : “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

5、, 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 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 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 不用多加思考, 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 并明辨是非. 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 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 ?8、 4、子曰 :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9、译文: 复习旧的知识, 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 , 就可以做老师了.10、 5、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11、译文: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 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也是讲学习方法的.12、

6、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3、 . 贤哉回也! ” ?14、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 , 别人都受不了?15、这种贫苦, 回 , 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 , 颜回 ! ” ?16、 7、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译文: 孔子说 : “ ( 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 , 只有以之为乐的人, 才能真正学好它.18、 8、 子曰: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

7、贵, 于我如浮云 .” ?19、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 喝白水 , 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20、 9、子曰 :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1、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 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对他们的缺点, 要注意改正. ”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 到处都有老师.22、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23、译文: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 , 日夜不停地流去. ” 讲的是珍惜宝

8、贵的光.24、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25、译文: 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 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 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26、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 ,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27、译文: 子夏说 , 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 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 . 做到这两点, 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第 16 课诫子书作者: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9、,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课外古诗诵读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唐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唐代】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第 13 课 纪念白求恩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

10、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第 20 课狼蒲松龄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12、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 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 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课外古诗诵读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宋代】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7t 、/.潼关作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