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82344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描写的是季的景色。(2)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声色相间运用得十分巧妙。其中“动”指的是,“静”指的是,“声”指的是,“色”指的是。(3)对诗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空山”是指山中植被都消失了,“晚来秋”是说气候炎热,秋天来晚了。B.最后两句点明了山间是王孙们的心志所在。C.全诗反映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黄鹤楼

2、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之:故人:烟花:尽:。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4这首诗写的是_,表达了诗人_之情。3. 课内阅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首词的题目是作者是朝诗人2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3诗词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是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释)东风袅袅泛崇光:海棠花在微风吹拂下,浮动着高贵华美的光泽。月转廊:

3、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故:于是。红妆:把海棠花比作美女。1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_(季节)的_(时间)观赏海棠花。2请结合注释写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意思。_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香雾空蒙月转廊”是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写的。B.诗歌前两句写出了海棠花光彩夺目、香气弥漫的特点。C.诗歌后两句中,“花睡去”是把花当作人来写,“红妆”是把花比作美丽的女子。D.从诗歌后两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爱花、惜花之情。4生活中,你一定见到过、观察过各种各样的花,你知道下面哪张照片是海棠花吗?(_)(填序号) 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

4、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川:子规:才了:3理解“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的意思。_4古诗最后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_。6. 古诗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解释下列词语。潋滟:_空蒙:_3诗人抓住哪个季节的什么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光?_(填序号)A.春季 鲜花B.夏季 时雨时晴C.秋季 西子D.冬季 女子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_7. 阅读。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

5、弓。(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的一种诗体。瑟瑟:碧绿色。可怜:可爱。真珠:珍珠。1“残阳”的意思是( )A.破旧的太阳。B.朝阳。C.夕阳。2这首古诗描写了两幅美丽的画,第一幅是_,第二幅是_。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二句诗的意思。_4诗人描写的景物中,像珍珠的是_,像弓的是_8. 古诗阅读。夜书所见萧萧_,_动客情。_挑促织,夜深篱落_。1将古诗补充完整。2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我知道_一诗也是他的作品。3说说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萧萧:_挑:_促织:_篱落:_4“动客情”在此处有两层意思,分别是(_)(_)。A.秋风带来的寒意引起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向往。B.勾起诗人的思

6、乡之情。C.引起诗人对童年往事的回忆。D.勾起诗人对梧桐树的怀念。9. 阅读古诗,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完成练习。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夜雪宋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1节日不同,元日描写(_),除夜雪描写(_)。A除夕B春节2景象不同,元日描写了(_)的景象,除夜雪描写了(_)的景象。A热闹欢快、万象更新 B宁静祥和、喜盼丰收3天气不同,元日中的天气是_,除夜雪中的天气是_。4习俗相同,都描写了_、_的节日习俗。但元日还描写了_的节日习俗。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乞巧七夕今肖看碧霄,_家家乞巧

7、望秋月:_。(1)把古诗补充完整。七夕今肖看碧霄,家家乞巧望秋月:。(2)七夕是指农历的,是传说中鹊桥相会的日子。(3)“乞巧”是指向织女乞取意思。这时,人间女子常会对着用五彩线穿针。(4)如果你正在向织女乞巧,你会乞取什么呢?快来写一写!11. 阅读提高。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_。_,一枝红杏出墙来。1补充古诗。2解释词语。(1)不值:_(2)屐齿:_(3)小扣:_(4)柴扉:_3古诗赏析。诗中“春色”和“红杏”都被(_),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说明_道理。12. 阅读古诗,完

8、成练习。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元日的作者是代文学家。(2)“元日”指的是农历月初。(3)给文中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屠苏A一种酒 B地名新桃A果树 B桃符,春联的前身(4)根据提示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写的节日情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提示词语:热闹喜庆)(5)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除了放鞭炮外,还有哪些?畅饮屠苏 夜晚赏月 开门迎日 更换桃符1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1)“”一词写出了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等。(2)这首诗写了孩子们在(地点)(干什么)的欢乐场面。诗中的“”“”指的都是孩子。(3)结合想象,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4)读了这首小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14. 默写竹石,并完成练习。竹石_,_。_,_。1、这首诗是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燮写的,他是著名的“”之一。2、全诗赞美了竹石的精神。3、我知道的含“风”诗句还有。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