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成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65716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成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成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成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成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成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成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成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河北省成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诗中体现(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3. 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所谓“谱

2、乃一家之史”。下列制度中,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4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是指( )宗法制遭到破坏 分封制遭到破坏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 郡县制受到挑战 A B C D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 (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 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

3、基本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7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 ( ) A.以什伍为基层单位 B.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 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 D.直接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8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权的独尊 C等级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9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

4、权C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10. 唐代张三及第后,在中央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的工作,当时他应该任职于(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 11.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干政最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_A 明朝皇帝懦弱 B 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封建专制制度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12.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3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

5、相皇甫禣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14“摇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此语讽刺的可能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世亲世禄制 D八股取士15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1

6、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上述秦汉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 )A、实行郡县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度C、设立中外朝制度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7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始终没有实权 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最初是临时机构 始终由高官任职A B C D18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19十七世纪

7、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0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1.经过专题一的学习,小梅同学设计了四个历史小论文题目,其中出错的是( ) A.周武王与分封制 B.秦始皇与“焚书”“坑儒” C.汉武帝与内阁 D.元朝与行省制度22.秦始皇统治时期,王绾、李斯曾经先后担任丞相,位居

8、“百官之首”。为相期间,他们的主要职是 ()A.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B.分管中央重要部门C.协助皇帝管理军事 D.代表皇帝监察百官23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 A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 B地方个行省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大都24.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是( ) 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 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25.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是“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从其中的“祭宗祠”我们可以看出 ( )A.礼乐制度是封建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宗法观念在明清时期依

9、然有一定的影响C.分封依然是封建政府维护统治的举措 D.血缘宗族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强化26某电视剧呈现了如下情节:某地发生水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27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B C D28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

10、制衡29.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这一观点反映出他企图 ( ) A.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B.强化君主专制统治C.改革选官用人制度 D.巩固中央集权制度30.从明代内阁制的创立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政治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是改革的根本C.强化皇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弥合君相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25分)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

11、,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