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历城区简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1653639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济南历城区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济南历城区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济南历城区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济南历城区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济南历城区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济南历城区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济南历城区简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济南历城区简介历城区南依泰山,北靠黄河,是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 省省会济南最大的市辖区,是泉城东部重要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总面积 1298 平方公里,人口 92 万,辖 13 个街 道 6 个镇、 698 个村居。 2008 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554 亿 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5.7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到 7920 元,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县域经济 30 强前列。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历城素有“齐鲁首邑”之称,自西汉初设县,距今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2003 年春,境内大辛庄遗址甲骨文的出 土以及龙山文化时期黑陶的发现,更加折射出历城厚重的历 史文化底蕴。历城自古多名

2、士:西汉时请缨报国的少年终军, 唐开国大将秦琼,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李清 照等,他们是历城人民永远的骄傲和自豪。历城自然环境优 美,溪川名泉众多,济南 72 处名泉,历城就有 11 处。南部 山区三川锦绣,四季长青,被誉为省城“后花园”。这里有 国家 4A 级景区红叶谷、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等大型休闲景 区;这里还有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四门佛塔、中国最 早的军事防御工程柳埠古齐长城遗址;有盛唐造型雕刻 艺术精品龙虎塔、九顶塔,有“齐鲁第一大佛”、千佛崖遗 址、子房洞等 46 处重要文物景点,5 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齐烟九点”之首的华山孤峰独秀,景色壮美,为济南历史 文化名山,元代

3、大书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更是历城 风貌的传世之作。城区洪家楼地区,是济南最早吸取西方文 明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这里有百年教堂、百年山大, 处处荡漾着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基础设施完善。历城区作为城郊区,历城兼有城区和近郊两种资源、两 个优势,在济南“东拓、南控、中疏”的城市发展战略布局 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枢纽作用,是省会现代化 建设由城区向农村延伸的重要“增长极”。作为省城重要门 户,历城处于济南半小时经济循环圈内,济青高速、绕城高 速、国道 309、省道 327 线和正在建设的青银高速、济莱高 速等纵横交错,高标准的水泥柏油公路延伸到每一个村落, 胶济铁路穿境而过,济南国

4、际机场坐落区内,形成了四通八 达、立体开放式的交通骨架网络。产业基础雄厚。历城是济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区内有济钢集团、将军集 团、重汽集团、黄台电厂、济南炼油厂、齐鲁制药厂等 200 多家驻地规模企业。初步形成了冶金钢铁、汽车配件、生物 制药、食品加工、包装印刷、新型建材等 6大产业集群。历 城农业独具特色,已成为济南的蔬菜、林果、花卉苗木、奶 牛基地,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第三产业蓬勃 兴起。山大路科技市场是全国第三大电子科技市场,盖家沟 国际物流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现代物流中心,山东汽车城是 济南东部地区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国美、苏宁、大润发、 易初莲花、贵和等国内外知名三产企业纷纷

5、抢驻花园路商业 金街。科技智力密集。区内驻有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农科院、科学 院中试基地、青干院、商职学院等 30 多家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国家级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也在历城安 家。历城目前拥有 84 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评为全国科技 进步先进区。投资环境优越。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是 1992 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 级技术开发区。以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和济南国际机场为中 心,控制面积 214.5 平方公里,规划面积 29 平方公里的济 南空港地区,成为历城招商引资新的平台和经济腾飞的重要 增长极。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了环境创新实施意见和一系 列鼓励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围绕

6、企业产前、产中、产 后建立完善了三大服务体系。以区政务中心为载体,建立起 了“一门受理、一口办结、联合审批”的一站式、一条龙投 资审批服务体系。规划前景广阔。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宏 伟目标,实施“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发 展战略历城区委、区政府抢抓发展机遇,提出了“立足区位 优势、融入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坚持“农业稳区、工业 强区、三产旺区、开放兴区”,实施“一带两区”战略,打 造四大发展平台:快速启动规划面积 18 平方公里的唐冶新 区,打造成山水之城、宜居之城、体育健康之城、现代服务 业聚集之城;举全区之力推进临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打 造成高效益

7、、集约化、节约型生态开发区,建成具有临空经 济特色的现代制造业核心聚集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 保护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升“省城后花园”,打 造南部生态经济区;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提升传统服务业,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打造洪楼商贸物流中心,提 升“花园文化不夜城”,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 荣的新历城。历城因地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从历城发现的远 古时期文化遗址(1964 年发现,位于历城西郊田家庄村南, 玉符河畔,属北辛文化)表明:距今约 6 5 0 0年至7 4 0 0 年之间,这里已有先民繁居。西周时,属谭国。春秋庄公十年属齐国,称泺邑。 战国时,称历下邑。秦

8、统一中国后,属济北郡。西汉景帝四年(前 153 年)始设历城县,属青州济南郡。 东汉初属青州济南郡,后属济南国。三国时,属魏国青州安平郡,又属青州济南国。 西晋时,属青州济南郡。永嘉之后,济南郡治所从东平 陵迁历城。十六国后燕时,属齐州济南郡。 刘宋时,属青州济南郡。 北魏高齐时,属齐州济南郡。 隋代属齐州、齐郡。开皇三年(583 年)济南罢郡为州 称齐州。大业二年(606 年)改称齐郡。山茌县(今丰齐一 带)并入历城。唐代属齐州。太宗时分全国为十道。历城先后属河南道 临淄郡、济南郡、齐州。五代梁国时,因避朱温之父的名讳,历城曾一度改为历 山县。至后唐复为历城县,属济南道齐州。晋、汉、周时,仍

9、属河南道齐州。 北宋时,属京东东路齐州、济南府。 金代属山东东路济南府。元代属中书省直辖的济南路总管府。 明朝属山东省济南府。洪武元年(1368 年)设山东行中 书省。九年,一度废除中书省,改各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历城从明朝开始成为山东省政治中心。清朝仍属山东省济南府。民国初沿用清制。民国2 年(1913 年)历城属山东省岱 北道。民国 3 年岱北道改济南道。民国 16 年废道制,历城 隶属山东省。1929 年 7 月 1 日成立济南市。历城治所于 1937 年 11 月迁至王舍人庄,历城仍属山东省。民国 27 年(1938 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划全省为 17 个 行政督察区。历城属第十二行政

10、督察区。民国 34 年,全省 设 6 个政府办事处。历城属鲁中办事处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 35 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44 年 5 月成立泰历县。1944 年 9 月成立历城县。1945 年 8 月成立章历县,均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战时行政委 员会鲁中行政区泰山专署区。泰历县和章历县分别于 1946 年和 1953 年撤销。1948 年 9 月 22 日历城县全境解放,属泰安专区。1958 年 1 月改属济南市至今。截至 2008 年底,全区共 27.6 万户,人口 92.4 万人,性 别比例103: 100,人口出生率9. 98%。,自然增长率4. 13%。 有回、满、蒙古、朝鲜等

11、 39 个少数民族, 人口 6573 人。山大路街道办事处,人口 5.88 万人。人口出生率 5.5%, 自然增长率 2.14%。洪家楼街道办事处,人口 2.63万人。人口出生率 6.79%, 自然增长率 1.44%。全福街道办事处,人口 4.2万人。人口出生率7. 16%。, 自然增长率2. 14%。东风街道办事处,人口 4.94万人。人口出生率11.33%, 自然增长率 8.02%。王舍人镇,人口11.34万人。人口出生率9.29%,自然 增长率 3.27%。华山镇,人口 6.1万人。人口出生率12.68%,自然增长 率 6.31 %。遥墙镇,人口 5.19万人。人口出生率 9.93%,自

12、然增 长率1.98%。唐王镇,人口6万人。人口出生率9.89%,自然增长率 1.35%。董家镇,人口4.76万人。人口出生率11.74%,自然增 长率 4.41%。郭店镇,人口3.97万人。人口出生率11.12%,自然增 长率 5.64%。港沟镇,人口 6.83万人。人口出生率 9.74%,自然增 长率 3.82%。仲宫镇,人口 10.91 万人。人口出生率 11.42%,自然 增长率 6.58%。彩石镇,人口 3.46 万人。人口出生率 7.77%,自然增 长率1.77%。西营镇,人口 3.1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08%。,自然 增长率1. 11%0。柳埠镇,人口5.67万人。人口出生率1

13、1.95%,自然增 长率 7.58%。以唐冶新区为代表的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唐冶新区完成区内主干路网、唐冶立交及四村村民安置 等工作,承接城市发展的载体功能已经形成。实现了城区控制性规划全覆盖,启动 19 个片区控制性 规划编制,规划建设新市镇、新村居,实施 40 个村庄整合 改造,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47. 3%。改造花园路、山大南路等 22 条城区主干道,治理 149 条城区背街小巷,建设改造旅游路、世纪大道、彩石路、机 场路等20余条县乡道路。实施平原绿化、道路绿化、三川增绿等生态建设工程, 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 42%。青银高速、济莱高速、黄河三桥、机场二期扩建、北园 大街、国道 309线、省道102 线改造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顺 利实施,区内路网建设四通八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