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64019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用社(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用社(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用社(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用社(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农村信用社作为中小金融机构,是现代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诸多环境因素,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普遍不高,隐含的信贷风险较大。因此,如何有效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已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端正经营思想是信贷风险控制的基础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资金成本较高、实力较弱、结算渠道不畅等缺点,决定了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弱势,自身定位上属中小金融机构,众多的网点又分布在广阔的农村,因此在经营思想上就不能偏离农村,要特别强调为农户、农业、农村经济组织服务。事实也证明,对“三农”贷款特别是对农户的贷款是风险较小的,坚持为“三农”服务

2、,避免贷款的过度集中,就能从贷款的投向上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市场定位应重点进入广大农户、个体户贷款,对一些传统加工企业及经济落后、信用环境差的山区企业贷款要逐步压缩清收。但对经济信用环境相对较好的高科技小型企业也应积极予以支持,并要严格把好关。如浙江黄岩农村信用联社在企业贷款条件中明确提出了新企业贷款要有百分之百房地产抵押和五比一的货款到账率(即货款到账户额与贷款额之比)。另外,信贷市场定位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适时而动,及时调整。(二)加强法制建设是信贷风险控制的保障要结合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特点,融入社会法制建设的环境中,积极开展“依法治社”活动。1、净化社会信用环境。信用环境是

3、最基本的社会软环境,解决信用环境问题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重视。首先,要处理好与法院、公安等部门的关系,使信用社正当、合法的权利得到保障;第二,灵活避开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使农村信用社独立法人的地位得到有效维护。第三,结合开展“重借款合同,守银行信用”活动,树立全民信用意识。第四,运用法律手段,坚决打击逃废债现象。对少数恶意逃废债的“钉子户”,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依法进行信贷资产保全,营救风险贷款。2、规范信贷决策行为不懈怠。规范信贷决策行为是对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各环节有权决策人行为的规范,目的在于防范决策人道德风险与能力风险,要规范信贷操作的各项流程,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奖罚制度和风险公示制

4、度,形成严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三)信贷主动退出是风险控制的重要方面信贷市场的主动性退出,即对目前存量贷款中尚未形成事实风险的低效、劣势的信贷领域进行退出,使信贷资产处于优化状态。农村信用社要结合当地实际,分企业进行预测,及时退出风险行业和风险企业。主动退出贷款应做到:一要上、下连动,上、下要及时沟通,建立“会诊”制度,全面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把真正的劣势、低效的信贷对象找出来,并在适当时期退出来。二要有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要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贷款企业财务和非财务分析,特别是行业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分析和银企关系分析等,及时做出预测,把握好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做到

5、“进退自如”。三要采取一套灵活的退出方法,退出既要及时把握商机,也要注重策略,讲究方法,贷前就要充分考虑退出,硬化贷款条件,严格贷款准入关,退出时要因企施策,多法并举,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全部退出、逐渐退出、边进边退、依法退出等方法。(四)提高员工素质是信贷风险控制的关键要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员工素质是关键,特别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一要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防范信贷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的目的。二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信贷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和掌握多种知识,不仅要精通信贷业务,熟识贷款操作规程,还需要掌握企业的财务知识、成本核算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等,现有的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远远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应利用多种方式,对信贷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考试,跟上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防范信贷管理人员的能力差带来的风险。三要敦促信贷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一些与信贷资产质量密切相关的基本法规,如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破产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等。掌握并运用法律武器,这是时代对信贷人员提出的迫切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