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生命力的建筑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547486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生命力的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造生命力的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造生命力的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造生命力的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生命力的建筑(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创造生命力的建筑 什么是具有生命力的建筑呢?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但其根本一点我们不妨认为:建筑的生命力就如同生物一样,它能延续、适应及改造环境,它是承上启下的中心。不仅是历史的延续,同时也是未来的展现。它不是已有建筑的再重复,不依附于其它,而是有鲜明个性的整体,但它绝不是历史的中断,更不是环境的反叛者。 纵观历史,但凡是具有生命力的建筑,总是会冲破时空的限制,从远古悠悠而来,让我们依然为它们而赞叹!无论是古希腊的雅典卫城,还是古罗马的万 神庙,意大利的圣马可广场等等,它们至今供人瞻仰,供人赞美,岁月并不能改变它们的美,而且使它们更加富有神化传奇色彩,这难道不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

2、吗? 对中国建筑而言,传统建筑其实是从一个真正的功能主义人手建造的。中国古代建筑最原始的杆栏建筑、半坡人的穴式建筑,都是最简单的功能主义的代 表。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已有的本领及简陋的工具,设计了当时最完美的建筑。这是因为当时限定条件少,经济不发达。春秋战国时代“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历代城市发展模式,中轴对称,大屋顶式的中国建筑发展了几千年。无数工匠在各式各样的营造法式面前规规矩矩,许许多多的定式,没有改变多少,木筑建筑的确给人很宏伟的感觉,但传统是在封建的基础上成为历史的。 中国的传统建筑更多是二维发展模式,不突出个体,更为突出的是群体意识。这跟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是矛盾的

3、。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无论是从生活中最微小的事情上,人们更欣赏独特的、标新立异的事物。就人本身而言,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虽说是社会的一分子,但更是自己的主人。这对整个建筑观念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正是这种推进作用,才对传统建筑有了深层次的挖掘,从中找到发展的根基。 中国的传统建筑的根源是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儒家传统的中庸之道对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往往对流传下来的东西有很深的怀旧感。这是因为传统的东西一定有着它流传下来的历史背景及存在的优势。人类生存中的“适者生存”对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是相通的。正是因为“适者生存”这一定律,建筑的发

4、展也是一种生命力的延续。有生命力的建筑才会流传下来成为历史的产物。 创造生命力的建筑,建筑行业才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事业,建筑设计才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这才是建筑发展的趋势。 纵观建筑观念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呈现了混乱的局面。八十年代是建筑思潮变更最快的一段时期。当时我们正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后现代主义在华夏大地上铺天盖地的袭来。我们原本就激进的头脑更多地愿意接受最新的建筑观念。古典的、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因为时代的久远以及复杂的构造及细部处理,使我们很难再比古人做得更好。现代建筑的简洁、大方使我们忽视了建筑外观的设计,注重地只是平面的构成。建筑总平面的设计,由于课程设计的用地经常都是

5、假设的,一个四四方方的规则用地,因此场地设计被忽视,平面布局也很少和建筑环境发展关系,是一种死板的建筑设计。建筑立面的呆板使我们很快接受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象是做装饰,把立面装饰成有古典历史风味的头头脑脑之类的建筑,其自身的价值也只是为了平衡建筑立面呆板所带来的低分。建筑文脉的兴起,立面装饰的建筑很快就没有了生命力,接着解构主义的出现,理论界的争论、评论再次闯进我们的生活,我们也跟着评论、尝试。试图也能很快找到建筑发展的方向。 记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举办的l990年国际学生设计竞赛,设计的内容也是具有国际意义。柬埔寨的和平进程,使得吴哥窟的重修与研究成为可能。吴哥窟圣地建造于12世纪,其平

6、面是每边约2英里的方形,四周为城壕的包围,中央是神庙,由遛廊、庭院、整齐的小路、雕刻和浮雕组合而成。高棉皇帝统治了印度支那共6个世纪,以后吴哥陷入堕落和荒芜。一度为千百万人服务的供水系统遭到破坏,这座铭刻着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的伟大建筑开始衰落,重建工作从20世纪前半期开始,持续到70年代。战争的到来使得这些重建工作停止了并且使吴哥又一次变得荒芜,并破坏了许多浮雕和雕塑。 设计的前期工作就是确定立意,把设计的主题定为“水是生命的起源,水是生命的源泉,只有重新注人生命之水,吴哥窟才能真正地复苏,才能重现辉煌。有了这样一个立意,建筑的活力也就展现了。我们把水道引入建筑,使建筑座落在水道上,这一点也

7、适应柬埔寨炎热、潮湿的气候特征,也为研究人员创造一个更为优越的生活、居住环境。这就是我们最早开始设计有生命力的建筑,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课程设计。 从学校毕业后,市场经济更多地冲击建筑市场,使得原本就不多的设计思想受到干扰,什么生命建筑之类只是有意境的天外来客,和房地产开发商最大限度地利用征地,节省投资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异。建筑的外立面也尽是哗众取宠的产物,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只是做一些立面构成,很少使自己再有创作的欲望,这也不能怨天忧人,“用户是上帝”这才是我们生存的法则。当我们接手做“桃花源渡假村”设计时,一种文化的、意境的、生命的建筑再次溶入我们的设计之中。我们更多地是有了创作的欲望,加上这

8、几年来的积累的一些文化、风俗、习俗以及风水学等有关知识,使我们更能从深层次发掘传统建筑的内涵。这次设计是群体建筑的组合,不刻意追求单体建筑的造形。建筑选址在北郊草滩,是一个东西长200米、南北长175米的方形地带,要求做出35栋四合院(包括陕北窑洞、关中四合院),400多床位,配套设施有:多功能会议室、餐厅、室内游泳池、望楼、钓鱼台等娱乐用房以及辅助办公用房。这虽然跟一般的宾馆设计内容大体一样,但本质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首先,把这块用地按风水学进行划分,如图(一),这样对整个方案的布局就有一个限定条件。把居住的客房(四合院)放在吉地,凶地用于公共建筑或开放空间,这样建筑的总体布局就初具规模。为

9、了使这些零散的建筑富有生命力,看起来统一有序,我们把水引入庭院,又由庭院引入室内游泳地,再引入后花园,这样的就像一条细带把后花园、庭院、游泳池联系在起,使得零散的建筑有了神韵,并在中部庭院设置了望楼,成为整个建筑的制高点,这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多地是全院的构图中心,使整个建筑景色不流于平淡,而更于变化。由于建设单位要求作出陕北民居的风格,因此把多功能会议室的外立面慕仿成延安中共七大会议时用过的会堂的立面造型,并在其东边做了一排窑洞作为呼应,而这水不如就叫做延河水吧! 方案做到这里,一切似乎是水到渠成,人的兴趣及各方面的潜能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在看看各个四合院组成的小院,院内或有织布机,或有豆腐坊

10、,或有磨面的碾子,或种有农村常见的野花,不啻为世外桃园,这就给建筑更多的文化气息,使建筑不在冷冰冰地拒人千里之外。试想周末的两天假期里,可以到这里钓鱼、游温泉泳、洗温泉澡,吃上一些窝头、小米粥、搅团、鱼鱼儿、烫面饼等各式陕北杂粮小吃,你心里一定美滋滋的吧!再带着小孩作作豆腐、磨磨面,又是一个很好的社会课堂,这样的建筑是否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呢? 这两次方案设计使我们对创造有生命力的建筑有了信心。虽然这几年由于市场的开放,经济的腾飞,吸引了更多的国际上知名的建筑事物所对中国建筑的关注,这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建筑向国际化靠拢,这其间也存在着东西方文化的错位。这就更要求中国的建筑师们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中国建筑的生命力不能靠几个国外的事务所就能兴旺,更多地靠我们自己去挖掘传统中精华,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去吸取哲学、美学方面的灵感,从文化深层内涵意义的建筑意象方面去进行开掘和探索,这就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只有这样的责任心,我国建筑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这才是建筑的良性发展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