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527813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的精神世界。4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 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型:赏读课教学方法: 读读,说说,议议。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

2、人间天堂”,自古以来 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 些?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 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 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 会作者情感。二、作者及湖心亭简介1、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 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 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

3、沧桑之感。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2、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 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 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 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音:更(gng)定 毳(cu)衣 雾凇(sng) 沆(hng) 砀(dng)一芥(ji) 喃喃(nn) 长堤(d) 毡(zh n)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1)学生听读课文,疏通文句。(2)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助

4、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是日更定:是,这。 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从晚上八算起。定,开始.余挐一小舟:撑,划。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全白。(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及下船:等到。(3)试译下列语句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拥毳衣炉火3、雾凇沆砀,天与云、

5、与山、与水,上下一白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齐读课文(5)请同学试译课文(对译课文)屏幕显示课文的译文,供学生对照。四、整体感知文意1、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根据课文大意来评价一下吗?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2、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学生讨论并明确课文所写“痴人”的“痴行,痴景,痴情”。)痴行:大雪独行痴景(奇景)(白描):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乐 醉情自然3、“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痴人”就是

6、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五、合作探究 :1、说说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会本文所用的 白描手法。(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 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 神。)补: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 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 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3、白描手法用于

7、写人的范例: (抽象、概括)A、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4、渲染的例子: (形象,具体)A、只有一棵树还没有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 高的下半截。 蜡烛B、灰色的平坝子上,蒙着一层惨白的月光,没有一点活动的影子,全现出了可 怕的死寂,罩在头顶的天空,有着稀稀疏疏的星子,亮亮的,仿佛一些光明的泪 珠,就要坠落的一样。城那边没有一点灯火,城墙垛子和一些树木,则朦胧地现 在天空的那

8、面,为灰白色的大路所划开的两片乱葬坟,在月光下显出一堆一堆青 黑色的阴影。间或可以看见三两点荧光虫,在悠悠地浮游着,有时又为耸起的坟 坡遮去,一点也看不见了,俄而又现了出来。坟地的青草里,有许多小虫在凄凄 地叫着,把夜显得更加空寂、冷落、凄凉。一个女人的悲剧六、比较阅读: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赏析二文写作手法上的不同?(在描写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2、二文表达感情上的不同?(在表达的情感上,湖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3、红楼梦中有诗

9、云: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却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七、结束课文:作业:1、收集有关“西湖”诗歌。2、利用白描手法写人或物片段。3、背诵和默写课文。板书:湖心亭看雪张岱痴行:大雪独行上下一白痴景(奇景):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痴情(雅趣):知己之乐(痴人就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 致。)白描:抽象、概括渲染: 形象,具体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读读背背和积累文言词汇为 主要目标。在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教学主要是花在文言词语的记忆上。在文言字 词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借助课下注释和参考书、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然后通 过各种方式进行反复

10、记忆巩固。这种方法对文言文初学者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但随着文言词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文言文学习 的能力没有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 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 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不借助任何材料给白文断句(在初始阶段可 以提示难点),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积累和经验给白文断句,整体感知文章内 容,再经过看书下注释,同学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文章意思。通过给白 文断句这一训练,我们希望能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有所进步。赏读环节注重通过品读来理解文本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11、。在教学过程中, 我以读为主,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为切入点,通过 找“痴行”、赏“痴景”、说“痴人”三个步骤悟“痴心”。对文中描写雪景的 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人物的语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进行赏析、品读,使学生能较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本节课的多媒体运用也力求简单有效。课前的有关西湖的诗词欣赏营造了良 好氛围。应该注意的是:重点字词解释的那张幻灯片应该给重点字词加点,否则 就会造成歧义。下次注意的问题:1、备课一定要备学生,而且课前的预设要充分。2、教学目

12、标一定要明确,这样教学重点才会突出。3、课堂上要把握住教学契机,尤其是对学生的讲评一定要到位。课题:湖心亭看雪复习课 一、示标复习目标:2.深入体会文章细致入微、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技巧 重难点:对于景物的赏析及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学法指导:二、课前准备3.依据课文描绘的雪景,展开想象三、导学:情境体验:我们很早以前就有这样一种说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是你们知道苏杭 风景之最是哪儿呢? (西湖)是的,我们不妨用白居易的一句诗作为回答:“未 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真是魅力十足,惹得无数文人墨客流连 忘返,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 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13、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比如杨万 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 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认为西湖之美,不在春夏,在秋冬;不在花朝,在月 夕;不在晴明,而在雨雪。他是谁?(张岱)(一起来欣赏特别之人的特别之文) 课文导学:一、背诵课文。二、课文赏析板块一:特别之景(1)默写:“ , ,上下一白。湖上 影子, ,湖心亭一点, ,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2)赏析:从用词角度:从写作顺序:从写景方法:从表达情怀:(3)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板块二:特别之人1.结合文章语句,谈谈张岱特别在哪些地方?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位人物

14、?“痴”板块三:特别之情本文通过描绘西湖雪夜景色,舟中巧遇知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5)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慨叹(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这样说自己:“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 者痴,谁解其中味”我想这句话用在张岱身上,也是恰切的。我们今日对张岱其 痴人其痴文的解读到位了吗,我不敢说。这位明朝的遗民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清新 淡雅幽邃深远的作品。我相信:钻之弥深,仰之弥坚,获知弥多。但是今日,我 们只能浅薄地解读到此了。)(我们知道,文言文学习既要

15、重文,又要重言。文,即文章内容的理解、文意 把握等;言,则注重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通假甚至文言句式等的学习)三、自查文言字词落实四、反馈(中考实战演练)(一)阅读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回答 15 题。(15 分)1.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一童子烧酒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余拏一小舟2.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 ) (2 分)A.面山而居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而此地适与余近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1)是日,更定矣( ) (2)与余舟一芥(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4)是金陵人,客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