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51843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四单元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复习资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复习资料一、字词:根深蒂(d)固 孜孜(z)不倦 汲(j)取 锲(qi)而不舍 不言而喻(y) 持之以恒(hng) 丁肇(zho)中 朱熹(x) 格物致(zh)知 袖(xi)手旁观 彷(png)徨(hung) 怡(y)情 傅(f)彩 藻(zo)饰 矫(jio) 学究 鄙(b) 诘(ji)难 味同嚼(jio)蜡 滞(zh)碍 睾(go)肾 吹毛求疵(c) 要诀(ju) 狡黠(xi) 伦(ln)理 狂妄(wng)自大 咬文嚼(jio)字 豁(hu)然贯通 开卷(jun)有益 玄(xun)虚 诓(kung)骗 拜佛(f) 省(xng)悟 脊(j)梁 慨(ki)叹 诬蔑(mi) 濒(bn)临

2、祈(q)祷(do) 渺(mio)茫二、文学常识: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1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2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3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4素材:指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5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者意见。6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7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散文选刊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四书”。2“格物”和“致知”:出

3、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知至”。3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4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诚意:心意诚实。/正心:端正心性。/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齐家:整顿管理家政。5王阳明:即王守仁,初名云,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明代哲学家、教育学家。6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15短文两篇谈读书,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英国卷,作者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1怡情:使心情愉快。/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2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3矫:做作,不真实。/4学究:迂腐的读书人。/练达

4、: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5范:衡量、检验的意思。/鄙:看不起。6诘难:诘问,为难。/涉猎:粗略地阅读。/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8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9滞碍:不通畅。阐证:阐述论证。10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11不求甚解,作者马南邨,原名邓拓。1要诀:重要的诀窍。/2不求甚解:原指读书需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在个别字句的理解上多费力气。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3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4豁然贯通:一下子完全搞通了。豁然:开阔或通达的样子。16.中国

5、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选自且介亭杂文1前仆后继: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仆:倒下。2诓骗:说谎话骗人。诓:骗。/3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三、积沙成塔:【读书(书籍)名言(第四单元)】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4、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5、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6、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四、议论文文体知

6、识积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特点】正确 鲜明 注意:论点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论据的类型】基本的论据有: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论证方法】基本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此外还有: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五、文学常识考查: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 ,美籍华裔 家。2、谈读书作者 , 国作家、 家。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 。作者 。本文是一篇 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