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123452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关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关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关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关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探讨了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的保障条件和限制原因,剖析了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的战略阶段,提出了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的战略对策。论文关键词: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一、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意义江汉平原地处湖北省中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城镇密布、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为中国南方四大富饶平原之一。她不但膏壤沃野、田畴纵横,宜粮、宜棉、宜油,作物种类繁多,而且江河交织,湖泊众多,水产十分丰富,致使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加之建国以来,国家又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2、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水利和农田基础建设,为农业生产发明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利环境。然而,近几年来,因为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农业比较利益低、风险大,加之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配套设施陈旧,农业科技推广、社会性服务体系滞后,而使得江汉平原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冲击,农业生产出现滑坡,进而制约着国民经济的连续、稳定、快速增加。对江汉平原可连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确立区域农业可连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探索区域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依据、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对于加速江汉平原经济建设步伐,探索出一条含有特色平原区域农业可连续发展之路,促进区域农业可连续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含有主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3、依据中国的基础国情和江汉平原农业发展现实状况及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江汉平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必需以可连续发展的基础理论和标准为指导思想,制订对应的发展战略和对应的发展对策,决不能走工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子,而必需以发展为前提,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位的,逐步处理人口、环境等重大问题,实现“边发展、边治理;边利用,边保护”的含有特色的农业可连续发展战略。从江汉平原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提升效益为目标。转变经营方法,调整农业结构,突破加工增值,努力提升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

4、三大效益的同时提升。详细讲有四点:生产要发展。农业所生产的产品要不停满足大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生活要提升。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方面发展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提升农民收入,不停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生态要改进。要保护农业和环境,实现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良性循环。农业增加方法要转变。农业经济增加方法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利用和组织方法,传统粗放型农业经济增加方法是非连续的,当代集约型农业经济的增加方法是可连续的。从根本上建立可连续的农业发展环境,使江汉平原真正成为全国的主要粮食基地,营建良好的社会经济系统。三、保障条件和限制原因(一)保障条件江汉平原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韵农业生产经验,这是江汉平原农

5、业可连续发展的主要的保障条件。千百年来,江汉平原的劳感人民积累和发明的传统的农业生产经验关键包含:农业生产观念上强调“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协调和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农业生产技术上重视浇灌和排水、讲究精耕细作和精心培育、保护和利用丰富的物种。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奠定了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的良好基础。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利于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也是江汉平原农业连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条件。江汉平原是全国关键商品粮棉和淡水养殖基地之一,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长江带生存和稳定的支撑点,也是湖北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关键地域。江汉平原的发展不但事关湖北,更关系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江汉平原的这一区位优势为农业的连

6、续发展带来了不可忽略的机遇。江汉平原是湖北省最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农业经济在全省所占比重大。据统计。全区耕地面积约占全省的二分之一以上,农业收入占全省三分之二以上。江汉平原种植业发达,是湖北省和全国的粮棉油的关键生产基地;粮油产量占全省二分之一以上,棉花生产占全省百分之八十以上。江汉平原畜牧业也极为发达,是湖北省关键的牲猪生产基地和主要的禽蛋产区,也是中国猪禽集中产区之一。江汉平原河湖密布,淡水养殖业独占鳌头,是湖北省最大的淡水养殖业基地,也是全国最关键的淡水养殖和商品生产基地。江汉平原是湖北省乡镇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域,乡镇工业发展基础良好,前景宽广。由此可见,江汉平原含有农业发展的综合优势,为农

7、业的可连续发展发明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江汉平原拥有优越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为农业可连续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条件。首先,平原宽广,水域宽广,有利于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本区土壤肥沃,适宜性强。全区总耕地面积18375万hm2,占全省5416。其中水田11202万l。占全省61。69;旱地7173万k。占全省45。49。全区可用于养殖水面556万亩。占全省70。其次,本区生物品种丰富,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三,光、热、水丰富,气候适宜。本区属中、北亚热带气候,降水丰沛、日照充分、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第四,江汉平原农业潜力巨大,为农业的深度发展提供了保障。本区

8、丰富的水还有待充足利用,农业气候潜力现在仅达成60。水产潜力平均仅达50左右,全区至今还有260万亩可养水面处于半荒状态。(二)限制原因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的限制原因关键在于以下四个方面:人口剧增。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江汉平原人均耕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十年间平均降低了025亩,耕地所承受的人口压力越来越大。因为人口的增加,人和生物的矛盾日益突出。生物的连续破坏冲击着农业连续发展的基础。在近50年时间内,江汉湖群面积降低到原来的30左右。鱼类数量降低25左右。因为工业发展及大量使用化肥、地膜等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难频繁,环境疾病丛生。本区的自然灾难包含洪、涝、渍、旱和农作

9、物病、虫、草害和鼠害、土壤潜育化等,制约了本区农业的连续发展。如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江汉平原农田淹没达74万亩之多,损失惨重。江汉平原的环境疾病关键在血吸虫病,病情严重程度居全国首位。粗放经营方法使农业经济整体效益不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造成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种植、养殖、蓄水、运输矛盾突出。这些原因成为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原因。四、三个战略阶段第一阶段为减弱农业自然破坏规模和速度的非连续发展阶段。其战略任务是使地域内长久存在的农业自然和环境破坏速率逐步减缓,最终达成破坏规模和速率停止增加,人口同农业及环境矛盾开始取得一定程度的缓解,实现农业经济

10、的连续增加。依据对人口增加必需越过高峰期、人均GNP达成2O0O美元、和环境破坏下降和筹措资金所需所限等三个条件分析,完成第一步战略,大约要到20252030年。第二阶段为准连续发展阶段。其战略任务是使域内破坏农业自然和环境的规模和速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强有力支撑下,农业经济的增加关键不依靠于自然开发量的扩大。在最终实现农业经济连续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农业自然和环境的破坏基础停止发生,人口和农业自然和环境之间实现大致平衡。完成第二步战略,大约要到2050年。第三阶段为农业连续发展或强连续发展阶段。其战略任务是使地域内农业自然和环境的破坏基础不再发生,区域内的农业活动不对环境和造

11、成任何显著破坏,非农经济亦不再对农业环境组成威胁,农业经济的增加基础上依靠于农业科技进步及的深度开发。最终达成农业生态系统呈良性循环,土地生产力连续提升,人口同农业和环境之间实现全方面的协调和平衡。二十一世纪中叶以后应有序进入此阶段。五、战略对策(一)提升认识。加强管理。营建农业可连续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要从可连续的角度合理安排和组织农业生产。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江汉平原的农业发展问题。要使江汉平原的农业发展成为全国农业连续发展的样块。各级领导应加强领导,使江汉平原农业发展走上有序的道路。要制订对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为江汉平原农业发展营建良好的农

12、业发展环境。相关部门应制订对应对策激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停探寻新的适合农业发展的模式和政策,制订对应的农业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农业有偿使用机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江汉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方法。要不停地开拓农业生产市场、不停完善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服务体系中,尤其要重视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升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二)综合治理自然灾难、根本根治环境疾病洪、涝、渍灾的治理是江汉平原农业发展中必需首先处理的问题,防洪、排涝、除渍是处理这一问题的基础思绪。根据“蓄泄兼顾、以泄为主”的方针搞好

13、长江中游河段防洪体系建设。深入在中上游地域植树造林、加强干堤建设、清除河道行洪障碍、禁止围垦河、湖、洲、滩。关键建设荆江、杜家台、西凉湖三个分洪区。把“平垸行洪”和移民建镇有机结合,协调好防洪调蓄和发展农业的关系,实施“退田还湖”、“退垸还湖”,扩充湖泊蓄水能力和调洪能力,加强农田蓄水排渍工程建设,提升抗涝排渍能力。重视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植保组织,形成监测防治络,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以防为主。(三)建立人口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首先要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质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次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紧本区城市化进程,处理好大量剩下劳动力的出路问题。第三是要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城镇工业“三废”污染,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基础指导思想是大力发展养殖业,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加强深加工和流通业。江汉平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应依据区情、抓关键产品;选择适宜地域,掌握适度规模,关键突破,梯次推进,关键发展含有当地特色、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可优先开发特种水产、良种水禽、优质大米、良种藕、反季节蔬菜、饲料等产品,实现种养加工一条龙、贸工农一条龙、产供销一条龙、农科教一条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