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99342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别差异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性别差异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性别差异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性别差异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性别差异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别差异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描述:目的研究旨在观察性别差异对经食道心室起搏致心脏骤停小鼠心肺复苏疗效是否有影响。方法30 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F-gro=15, M-gro=15),经食道快速起搏心室诱发室颤、建立心脏骤停模型,起 搏.【摘要】目的研究旨在观察性别差异对经食道心室起搏致心脏骤停小鼠心 肺复苏疗效是否有影响。方法30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F-gro=15, M-gro=15), 经食道快速起搏心室诱发室颤、建立心脏骤停模型,起搏开始后4 min经动脉注 射肾上腺素0.02 mg/kg,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及机械通气,观察自主循环恢 复情况,10 min无效则放弃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的小鼠连续监测心电和血压

2、60 min,观察血压、心率、呼吸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雌性小鼠15只全部 恢复自主循环,雄性小鼠15有14只恢复自主循环,两组小鼠的自主循环恢复时 间、呼吸出现时间以及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17) s vs. (46土 12)s;(2.41) min vs. (2.51) min; 28 (1,72) h vs.16 (3,72) h, P0.05),且两组小鼠在恢复自主循环后1 h内血压和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与报道不同,性别差异并未影响昆明小鼠的心肺复苏疗效,其机制尚不清 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心肺复苏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近来有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可能是影响心肺复苏 疗效的

3、重要因素之一。作者前期曾用小鼠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但小鼠性 别是否影响心肺复苏疗效有待于证实。本研究应用经食道快速起搏心室的方法诱 导小鼠发生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建立小鼠CA模型,进而比较不 同性别之间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 tat ion, CPR)的疗效,旨在探 讨性别差异是否影响小鼠CPR的疗效,为心肺复苏实验选择合适性别的动物奠定 基础。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准备选用健康昆明小鼠3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3540 g (由广西医科大学实 验动物中心提供)。经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 mL/kg)麻醉、气管切开并插 入18

4、 G套管以备接呼吸机用。分离并切开左颈总动脉,借助4倍放大镜插入预 充肝素钠的24 G静脉留置管,通过压力换能器与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四 川成都泰盟仪器公司)连接以监测动脉压。同时经四肢皮下针头电极记录标准II 导联心电图。经肛门用普通体温计测肛温。1.2实验方案应用经食道快速起搏心室诱导小鼠发生室颤、建立CA模型。具体操作参照 文献。起搏开始后4 min,小鼠均经动脉注射药物肾上腺素0.02 mg/kg,同时开 始常规CPR。采用ALV-V9型动物呼吸机(上海奥尔科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 机械通气(室内空气),通气频率70次/min,潮气 量为3 mL/kg;用自制的按 压器进行

5、胸外心脏按压,频率200次/min。按压深度为小鼠胸廓前后径1/3。如 10 min内未恢复自主循环放弃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农业科技 论文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的小鼠连续监测心电和血压60 min。 随后终止机械通气、拔除气管导管和动脉导管并结扎止血,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 将动物放入笼内,观察动物的呼吸及一般情况变化,直至自主呼吸停止,期间 不使用任何药物。所有小鼠在死亡后常规进行尸检,肉眼观察内脏器官和大血管有无发生与血 管穿刺或胸外心脏按压相关的并发症。30只小鼠在实验结束后分成;雌性组(female group,F-gro),

6、雄性组 (male group,M-gro),每组15只。对两组动物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1.3判断标准在快速心室起搏时出现动脉搏动波消失伴有血压下降者定义为CA,当停止 心脏起搏时心电图可表现为VF、或无脉性电活动、或一条直线(全心停 搏); 判断ROSC的标准为出现室上性节律(包括窦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律)伴有平均 动脉压20 mmHg( 1 mmHg=0.133 kPa)持续1 min以上。自主呼吸的出现定义为 ROSC后,在机械通气的条件下,小鼠出现自主呼吸$5次/min;撤离 呼吸机标 准为小鼠出现自主呼吸$40次/min,停用呼吸机1 min后血压、心率和呼吸状 况稳定或持续好转;生存

7、时间定义为从ROSC到生存3 d内自主呼吸消失、或在 机械通气条件下平均动脉压降至W20 mmHg。1.4统计学方法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x土 s)或M (min,max)表示,SPSS 16.0软件进行 统计分析,ROSC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test检验, 生存时间的比较用Kaplan-Meier分析,以P0.05,表3)。2.3 CPR期间及ROSC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在CPR期间,两组小鼠的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2.4尸检结果所有小鼠均未发现明显的与有创操作或胸外心脏按压相关的并发症。3讨论临床研究表明,心肺复苏的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

8、响,其中性别因素可能影 响心肺复苏的疗效。有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比男 性患者要高。Herlitz等对10年来2万多瑞典国内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分析 发现,女性患者与高生存率相关。Wiggin ton等2历时6年对4000多例心脏骤停 患者的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尤其是非室颤性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比男性高。 Kitamura等对2万多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年龄性别分组后发现,其中育龄 期女性较其他年龄女性或男性具有低心脏骤停发生率以及高复苏成功率的特点。 同样,Topjian等对9万多例院内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性别分析发现育龄期女性 的出院率比男性患者要高,分别为19% (9

9、40/4887)vs. 17% (1203/7025 ), P=0.013。调整后的出院率差异为2.8% (95%CI 1.0%4.6%; P=0.002),且比 男性神经功能评分要高2.6% (95%CI,0.9%4.3%; P=0 .002)。但 Piotr Jankowski等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性别并不是心血管事件 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与年龄有关。还有研究表明女性患者的出院率并不比男 性患者高Ahn等对1万多名韩国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女性得到救治的机会较男性 少,但女性入院率高于男性,但与出院率无关。Mahapatra等对院外室颤性心 脏骤停患者包括73例女性和163例男性比较

10、院前抢救成功率、出院率以及5年 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女性在院前急救成功率高于男性,但入院后的出院率却 低于男性患者,并且出院后的5年内的生活质量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他们认 为可能与女性入院后低社会救助有关。Pell等发现女性心脏骤停的患者被发现 时病死率显著低于男性患者,但入院后院内病死率高于男性患者,最终的出院率 与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们认为女性心脏骤停患者患冠心病心肌梗 死的几率少于男性,而且心功能较好,心肌缺血程度较男性患者轻,因此院前救 治率的成功率较男性为高。可是,到达医院后,女性患者由于 更容易出现梗死 后心绞痛以及心衰而导致院内高病死率,其具体原因还不清楚。Akaha

11、ne等对日 本30多万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男性发生心脏骤停时室颤出现机 率高于女性,且男性1个月内的生存率高于女性。由于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因为影响因素多而影响结果的判断, 而动物实验可在单一条件下进行对比研究,影响因素相对较少,因此对结果的分 析更具有一定的价值。Noppens等对雄性C57B1/6小鼠采用注射氯化钾致心脏骤 停,自主循环恢复后给予不同剂量的雌二醇,发现其0.5 mg的雌二醇可减轻神 经元损伤。Hutchens等用雌激素基因敲除小鼠进行心肺复苏实验研究,发现雌 激素对复苏后肾功能保护并非通过其受体实现保护作用。然而,Reynolds等 近 来对263只猪

12、心脏骤停实验进行回顾分析,发现雌性猪与雄性猪的自主循环 恢复率近似(68.3% vs. 58.6%),短期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 vs.50%), 因此认为性别差异与自主循环恢复以及近期存活并无相关性。这是否与动物种属 不同有关目前并不清楚。近年来利用小动物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越来越多,如果性别因素影响心 肺复苏的疗效,在此条件下,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就需要对其进行性别选择以免 因性别差异而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本研究采用经食道心室起搏致小鼠心脏骤 停模型,造成“室颤样”效应,与临床研 究接近。结果表明,不论是雌性还是 雄性昆明小鼠,在经历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ROSC率、R0SC时间以及生存时间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性别差异并未影响昆明小鼠心肺复苏的疗效, 为下一步小鼠研究奠定基础。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机制尚未明了,考虑可能与种 属以及模型不同有关,但更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笔者未对实验小鼠进行激素水平检测,无法验 证其是否与激素水平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