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高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875929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江苏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江苏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江苏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江苏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江苏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江苏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江苏高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试题语文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A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B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C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D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答案】D【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kng hng kng hng;B项读音都为lng lng lng lng;C项读音分别为hi hi hi gi;D项读音都为ku。【点评】1从考查内容看,今年考查的只有3个多音字(亢、吭、阆)读音,其余都是形声字读音,没有

2、涉及同音字、形近字读音的考查。2从考查形式看,今年共考查4组16个字的读音,而2012年是12组24个字读音。3从以上分析看,今年语音题考查难度大大降低,3个多音字也是考查常见的读音,因而一开始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3、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答案】B【解析】第1句中的“故事”与“热情”、“朴实”与“悲痛”很明显二者之间有主次之分,暗含“取舍不当”之意。“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因而第1句中应选“买椟还珠”,这样就可排除A、C两项。第二句根据“不管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在山顶上相逢”可确定应该选“殊途同归”,这样又可以排除掉D项,因而只能选B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均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其区别难以辨别。【点评】1今年

4、成语题沿袭2012年的命题形式,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不过2012年只给1个语境,而2013年给了3个语境。2从命题的科学性看,这种题型与传统题型相比所提供的语境更完整,更清晰,更能考查出考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3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成语知识,还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学生解题时不懂得遵循“先易后难,逐个排除”的思维过程,而死“抠”“如临深渊”与“如履薄冰”二者区别,定会吃大亏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转换和概括语段的能力。能力

5、层级为E级。【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解析】首先要审清题干,紧扣画线句子,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改写成简明平实的语言。其次要高度概括,长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表达一个简单的道理,把这个道理概括出来即可。显然,整个语段是讲“环境”的,青年人抱怨“环境”大好。“长者”的话是劝告、警示年青人的,想“保护自己的脚”,劝他“穿上一双鞋子”(喻体),即劝他对“己”有所改变,要“改变自己”(本体);后者“给全世界铺上地毯”(喻体),就是“改变世界(环境)”(本体)。同时关键词“容易”也不能忽视。这样三者结合,答案就出来了,“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点评】1.今年的第3题继承

6、了2012年的第3题的命题形式,只是材料变换了。去年的这一题受到的诟病较多(材料不好),今年在考卷中再次出现,我估计命题人想向社会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这题的命题立意并没错,听话要听音,要懂得言外之意,考这样的题目是有很好的导向性的,因为当代的大多中学生不仅“不会说话”,而且“不会听话”,学会交流太重要了。2.今年选择的材料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比2012年要好,字数少,表意明,同时说明的道理对当今青年人来说很有教育意义:在这 “拼爹”、“拼相貌”的时代,出生、长相是难以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内涵(知识、品质等),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提高竞争力。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

7、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人数 年龄作品20岁前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筛选、分析与综合,并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解析】解答图表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审清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以及作答的具体要求等;其次要捕捉信息,找出图表中所含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数据变化规律;最后要规范作答,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条件。通

8、过审题明确:一是此表统计的是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二是作答要求是“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所谓“不成熟”指的是只发表“处女作”,所谓“成熟”指的是“代表作”诞生。这样就把表格数据分成两块了:一块是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一块是发表代表作的年龄。而表格中发表处女作人数多的(203人)主要集中在20岁前至30岁,发表代表作人数多的(176人)主要集中在26岁至40岁,这正说明成熟的作家要比不成熟时晚上10年左右。这样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可得出的结论:大多数作家需要花上十年左右时间不断创作积累,方能进入创作上的成熟期。【点评】1.图表题作为江苏省高考题是新题,但在全国

9、范围看并不是什么新题。综观2012、2013两年江苏高考试卷中语言表达题部分,在这块创新的试验田里,命题显得保守有余,创新不足。不知是命题人的主观意图原因还是客观能力原因。2.此题和一般的图表题相比有一定的难度,一般的图表题往往设置两个题目:一说明图表信息,二对图表信息进行推断总结,两个题目能显示出一定梯度,而本题一步到位,要求写出结论,所以有一定难度。3.另外此题设问并不明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依据图表信息能归纳出多个结论,本人推测,本题在阅卷中补充细则肯定比较多。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

10、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李丰,字叫安国,是过去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凭借父亲的能力被征召跟随军队任职。开始为平民百姓时,十七八岁年纪,在邺下名声没有污点,能认识辨别人物,当时天下和谐一致,没有谁不注意他。后来跟随军队生活在许昌,声望名气一天天升高。他的父亲不希望他这样

11、,于是让他关门在家,命令他断绝与客人交往。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李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魏明帝死后,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气超过他的实际能力,能够被任用的机会很少。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

12、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正始年间,提拔担任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任职时,经常多次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休假满一百天应当停发俸禄。李丰生病休假不满几十天就暂时上班,不久又卧床修养,像这样多年。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与李伟,当官多年间,一同历任郡守职务,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明确警告两位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时间生病,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使新平、扶风两郡混乱,但李丰却放任不管,大家认为是依仗朝廷的恩宠。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

13、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曹爽专擅朝政,李丰在曹爽与司马宣王二人之间摇摆不定,没有跟从谁,所以当时有公开指责他的信说:“曹爽的权势热得像开水,太傅父子冷得像酒浆,李丰兄弟像游动的光线。”它的意思认为李丰虽然外表显示清高心无杂念,但内心在谋图事情,跟游动的光线一样。等到司马宣王奏请诛杀曹爽时,停车在宫廷,告诉李丰,李丰恐怖,顿时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脚放在地上都不能提起。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

14、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等到嘉平四年司马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公开的选拔,但自己认为与朝廷联姻,想到攀附皇上,因此伏地谢恩,没有推辞,于是上奏朝廷任用了他。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皇帝近来常常单独召见他与他交谈,不知他们说什么。景王知道他们在议论自己,邀请李丰,李丰不把实情告诉他,于是景王杀了李丰。这件事被隐秘了。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

15、,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李丰前后做官经历了两个朝代,不把经营家业放在心上,生活依靠俸禄罢了。李韬虽然娶公主为妻,李丰常常约束告诫他不得侵夺获取不当财物,有时获得赏赐的钱与帛,就把它拿出去施舍给亲戚与同宗族的人;获得赏赐的宫人,大多留给自家子弟,但李丰却全都将它送给各个外甥(姊妹的子女)。等到死后,主管部门登记他家财产,家中没有多余的东西。(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答案】C【解析】制:名词,规章、制度。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导,“疾满百日当解禄”,请病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这是一项规章、制度,因此应该解释为“规章、制度”。【点评】1实词解释题,已经考了多年,应该说这样的题型已经相当地成熟了,学生在此方面的训练也已达到一定的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