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845088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我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一、全区工业产业结构现状近年来,我区加快调整工业产业步伐,以循环经济工业 园区为载体,逐步形成了煤化工、钢铁、建材、煤炭洗运等 为支柱的工业产业格局,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三分之 二,工业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体。“煤焦化钢机械建 材”大循环产业链条在加速延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形 成年2500万吨洗煤、3300万吨煤炭运销、370万吨焦炭、 100万吨钢材、600万件高档骨质瓷和日产煤气400万立方 的生产能力。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总产值 118.73亿元,其中主要行业煤炭洗选业年产值53.64亿元, 占总产值45.18%;焦化业年产值

2、28.63亿元,占总产值 24.11%;钢铁冶金业年产值17.99亿元,占总产值15.16%; 医药化工业年产值6.11亿元,占总产值5.15%;装备制造业 年产值5.43亿元,占总产值4.57%;非金属制品业1.73亿 元,占总产值1.46%。我区工业仍然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支撑不 够、增长方式粗放、抗市场风险能力小、能源消耗高、产品 附加值低等不可忽视的结构性问题,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 影响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大,缺乏立区强区大项目、好项目, 项目建设制约因素仍未缓解,土地、环保、资金等问题仍严重制约了我区经济的发展。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重点以循环经济煤化工产业基地为龙头,以“工

3、业开发区” 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重化工业特色经济的培育和壮大,促 进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新突破,大 力提升产业高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依托初级资源向依 托高级资源转变,实现资源结构的新突破,彻底摆脱对自然 资源的依赖;促进高污染、高能耗向低污染、低能耗转变, 实现节能减排的新突破,彻底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环境质量; 促进招商引资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实现开放领域的新突破。1、拉长加宽产业链条,逐步摆脱资源依赖以循环经济煤化工产业基地为龙头,以“工业开发区” 建设为载体,加快工业进园区步伐。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发 展“煤炭洗选、机焦冶炼、煤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 日用陶瓷”等为

4、一体的循环产业群,发展壮大集约化、链条 式、生态型的循环经济特色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结构的新突 破,逐步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打造国内最长、附加值最 高、生产工艺最先进和完善的循环重化工产业链。2、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发展壮大特色经济围绕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开发优质新产 品、加大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物耗、强化综 合利用,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和扶持优势 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品和技术结构,推动全区经 济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3、打造新型产业,增强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发挥毗邻京津及省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密 集的优势,加强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推进产、

5、学、 研结合,鼓励、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及国内领先水平 的高新技术成果,积极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生物 医药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新型产业,促 进区域产业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增强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 带动作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建议及措施1、压缩淘汰落后产能。按照省、市发改部门要求,要 有计划、有步骤地依法压缩淘汰落后产能,彻底关闭破坏环 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压缩淘汰资源消耗高、污 染严重、技术水平低的落后产能,为优势骨干企业加快发展 拓展空间。对落后产能实行年度计划管理,并对职能部门列 入年度考核。2

6、、提高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国家、省关于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相关内容, 结合我区工业产业结构实际,着重对煤化工(焦化)、建材、 钢铁、洗煤的准入标准进行严格界定,坚决禁止新建不符合 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严把项目审批关,禁止“两高一低” 企业进入园区,促使生产要素向园区内优势企业集聚,实现 产能规模化、产品精细化。3、加快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开发区“一区四园”基础 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严把入园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煤化工基地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钢铁建材园区 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高新技术园区固定资产投 资在1000万元以上、煤炭洗运园区固定资产

7、投资在500万 元以上。4、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围绕重点行业和骨 干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开发优质新产品、加大节能减排、减 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物耗、强化综合利用等,发挥我区煤 化工产业集聚效应,加快煤化工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改造,形 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5、扶持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发挥毗邻 京津及省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加强同科研 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鼓励、支持企业研究开发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具有国际 先进水平及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6、强化优质服务。切实把“圈内的外

8、业主办,圈外的事 党委、政府办”的承诺落到实处。政府成立建设项目投资公 司,专门负责对列入区重大产业调整项目的招商项目的前期 跑办工作,包括土地、环评、规划、立项(备案、核准)等 手续。实施重点企业保护制、配备保安制等,创造更优质的“软环境”。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中央企业、国 有大中型企业的联系,谋求合作,来区投资置业的,实行全 方位安全保障和政策优惠。7、强化组织保障。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区有关部门要把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作为当前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 来抓,摆上重点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产业结构 研究领导机构,由主管经济的四大班子领导组成,专门研究 产业政策,实行例会制度,定期向区委、政府提出意见和建 议。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包项目制度和招商引资月调度制度, 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工作责任;全区各职能部门也要围绕产 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结合区投资促进中心等“四个中心” 建设,主动加强服务,减少审批环节,实行“一条龙”审批 模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宣传部门和招 商部门要加强对全区产业调整项目的宣传和推介,积极通过 到发达地区和资源丰富地区召开项目新闻发布会、项目推介 会、信息网上公布等方式,大力度地、集中时段进行广泛宣 传,扩大影响,吸引客商,以大量项目的实际落地,推进全 区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极的最终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