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重点整理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75443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重点整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重点整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重点整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重点整理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重点整理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重点整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重点整理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无性繁殖(Asexualreproduction)指通过营养体增殖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有性繁殖(Sexualreproduction)指通过早、结合产生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产生大量种子和由此繁殖较多的种苗。大多数动植物都是进行有性生殖的。近交(Inbreeding)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近亲交配。近交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homozygosity),从而提高遗传稳定性,但往往伴随严重的近交衰退现象(inbreedingdepression)。 杂交(crossingorhybridization)指亲缘关系较远,基因型不同的

2、个体间的交配。可以使原本是自交或近交的生物增加杂合性(heterozygosity),产生杂种优势。一、近交的种类 自交(Selfing)指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彼此融合的交配方式,它是近交的极端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植物中(自花授粉植物),又称自花受粉或自体受精(self-fertilization)。 回交(Back-crossing)杂交子代和其任一亲本的杂交,包括亲子交配(parent-offspringmating)。全同胞交配(Full-sibmating)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又叫姊妹交。半同胞交配(Half-sibmating)仅有一个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 自花授粉植

3、物(Self-pollinatedplant)天然杂交率低(1-4):如水稻、小麦、大豆、烟草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cross-pollinatedplant)天然杂交率常较高(5-20):如棉花、高粱等; 异花授粉植物(Cross-pollinatedplant):天然杂交率高(20-50)如玉米、黑麦等,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传粉。 近交衰退(Inbreedingdepression)近交的一个重要的遗传效应就是近交衰退,表现为近交后代的生活力下降,产量和品质下降,适应能力减弱、或者出现一些畸形性状。 回交(Backcross)B:轮回亲本(recurrentparent)用来反复回

4、交的亲本。A: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parent)未被用来回交的亲本。B:轮回亲本(recurrentparent)用来反复回交的亲本。A: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parent)未被用来回交的亲本。纯系与纯系学说:纯系(Pureline),即:纯系是一个基因型纯合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一的。并认为:自花授粉植物天然混杂群体,可以(选择)分离出许多纯系。因此,在一个混杂群体内选择是有效的。 纯系内个体间差异由环境影响造成,不能遗传。所以在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杂种优势(Heterosis/Hybridvigor)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指两个遗

5、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平均优势:以F1超过双亲平均数的表示,也叫中亲优势(heterosisovermeanofparents)。 超亲优势:F1超过双亲中最优亲本的杂种优势(Heterosisoverbetterofparents) .对照优势:以F1超过生产对照品种的%表示。F2的衰退表现 原因由于杂种F1具有很高杂合性,因此F2代必然出现性状分离和重组。 F2代衰退现象与F1相比,F2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和产量等各方面均显著下降的现象。 衰退表现 .亲本纯度越高,性状差异越大,F1优势越强,F2衰

6、退就越严重。 .F2分离严重口个体间参差不齐,差异很大。 显性假说内容:认为杂种优势是一种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聚集在F1引起的互补作用。就单对基因而言,杂合显性等于纯合显性(Aa=AA)。一般,有利性状多由显性基因控制;不利性状多由隐性基因控制。 超显性假说(Overdominancehypothesis)超显性假说也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认为双亲基因型异质结合所引起基因间互作导致杂种优势,等位基因间无显隐性关系,但杂合基因间的互作大于纯合基因间的作用。即AaAA作用。(说明异质等位基因的作用优于同质等位基因,可以解释杂种远远优于最好亲本的现象) 其它.非等位基因互作(上位性).核质互作与

7、杂种优势.基因多态性与杂种优势.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三、杂种优势的固定:(一)无性繁殖法(二)无融合生殖法:不经过两性细胞融合,仅用无性胚或无性种子繁殖后代。(三)多倍体法:双二倍体由于“同源联会”,可使具有杂种优势的F1中来自双亲的全部杂合染色体加倍变成双二倍体。这样杂种以后各代即不再发生分离现象,而成为“不分离杂种”或“永久杂种”,那么其杂种优势可以常时间保持,不会再因分离而衰退。(四)平衡致死法:带有“易位”突变的配子,在纯合时会致死,所以可使一切同质结合(纯合)的个体自行死亡,而被自然淘汰,即产生“平衡致死效应”,故其后代全为异质结合体,永远保持杂合性,而获得所谓“永久杂种优势”。第

8、十章一、细菌的特点及培养技术所有细菌都是比较小的单细胞生物。大小(Size)长约1一2um、宽约0.5um; 结构(Structure)细胞壁、质膜、间体、核质体、核糖体、鞭毛;遗传物质(Geneticmaterial)DNA主要以单个主染色体形式存在,不与组蛋白相结合,也不形成核小体,而是一个共价闭合的环状结构。此外,还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即质粒; 繁殖速度快由于是无性分裂,生长速度快,周期短,20分钟一个世代。每个细胞在较短时间内(如一夜)能裂殖到107个子细胞成为肉眼可见的菌落或克隆(clone)。易培养简单的基本培养基即可培养。易突变由于繁殖速度快,很易发生突变。 营养

9、缺陷型(Auxotroph)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可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测知突变的特性。如细菌丧失了合成组氨酸的能力,则该细菌将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当加入组氨酸,该细菌就能生长,也称条件致死突变(Conditional-lethalmutation)。 抗性突变型如抗药性或抗感染性。例如:青霉素(penr)抗性突变。病毒的特点 体积微小需通过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倍或几十万倍才能看到。自然界中病毒大小差别很大,从十几纳米到十几微米不等。 结构简单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包绕一团核酸组成。有些病毒还有一层包膜。核酸位于病毒核心部位,是决定病毒感染、增殖、遗

10、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即DNA或RNA,这是生物界的独特现象。 不能独立繁殖不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由于病毒结构简单,不具备完成独立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仅含少数几种酶,因此必须在适合的活细胞中,依赖活细胞提供的酶系统、能量及养料等才能增殖。 通过复制进行繁殖病毒的繁殖是依靠其组成中的核酸(DNA或RNA)侵入宿主细胞内,以亲代病毒为模板,复制出大量相同的子代拷贝。 分布广泛按照病毒感染的宿主类型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菌类病毒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1、繁殖快,世代短。细菌20分钟一代,病毒一小时可繁殖上百个。2、易管理和化学分析。个体小,一个试管可装

11、很多个体,易于获得足够的数量用于遗传分析。3、便于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简单,易于进行基因定位、结构分析和分离。4、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和重组。裸露的DNA分子(有的病毒为RNA分子),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突变;单倍体生物,不存在显性掩盖隐性问题,隐性突变也能表现出来。细菌具有转化、转导和接合作用,可以进行精密的遗传分析。5、便于进行遗传操作。染色体结构简单,没有组蛋白和其它蛋白的结合,更宜于进行遗传工程的操作。6、可用作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高等生物复杂,可用细菌来代替某种研究。一、噬菌体的结构结构简单基本上是由一个蛋白质外壳和其中包含的核酸组成。多样性的原

12、因结构的多样性来源于组成其外壳的蛋白质种类以及其染色体类型和结构的差异。两大类依据噬菌体DNA在宿主细胞内的特点,分为: 烈性噬菌体:T噬菌体系列(T1T7):溶菌酶裂解细菌 温和性噬菌体:具有溶源性的生活周期,即在噬菌体侵入后,细菌并不裂解一个细菌DNA与另一个细菌DNA的交换重组可以通过四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即转化、接合、性导和转导 转化(Transformation)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只有当整合的DNA片段产生新的表现型时,才能测知转化。 转化的机制转化的条件:细菌活跃摄取外源DNA分子;具备

13、重组程序所必需的酶。感受态与感受态因子:感受态(Competence)指细菌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DNA分子进行转化的生理状态。 感受态因子(Competencefactor)感受态主要受一类蛋白质(表面蛋白)影响,感受态因子可以在细菌间进行转移,从感受态细菌中传递到非感受态细菌中,可以使后者变为感受态。供体(Donor):在转化中提供遗传物质DNA的一方称为供体;受体(Receptor):在转化中接受供体遗传物质的一方称为受体;转化的第一步是使供体DNA与受体细胞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 .结合(Binding)当细菌细胞处于感受态时,外源双链DNA分子可结合在受体细胞受体位点上,该过程是可逆的,可

14、被DNAase降解掉。受体结合位点饱和后,将阻止其它双链DNA的结合。 .穿入(Penetration)稳定结合在受体位点上的双链供体DNA,由外切酶或DNA移位酶(translocase)降解其中一条链,并利用降解产生的能量,将另一DNA单条链拉进细胞中,该过程不可逆。 .联会(Synapsis)单链DNA进入后与其相应的受体DNA片段联会。 .整合(Integration)单链DNA与受体DNA对应位点的置换,从而稳定地渗入到受体DNA中。实际上就是一个遗传重组的过程。接合(conjugation)在原核生物中,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特点:需通过细胞的直接

15、接触。性导(Sexduction):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转导(Transduction):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是细菌遗传物质传递和交换方式之一特点:以噬菌体为媒介,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个受体细胞内。感染细菌的能力决定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十一章 核遗传(NuclearInheritance)染色体基因组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Inheritance)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核外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遗传,非染色体遗传等。(1)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2)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3) 通过连续回交能将母本的核基因几乎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4) 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5)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质基因组控制的性状只能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