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2)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628441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世界儿童和平条约课堂实录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 1986 年 9 月 25 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 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条约一开头就点明了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接着,文中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憎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提出了全世界儿童为了维护和平的做法和希望,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大家努力,世界就一定会和平。 这份公约语言简练, 概括性强。框架清晰,层次分明。全文分为八小节来写,正好八句话。但八句话叙述的方式各有不同,第二句采用肯定句式“我们要” ,第三句又用否定句式“我们再也不要”。程度逐句加深,最后一句点明了实现和平的方法,有效地

2、总结了全文。教学目标1. 读懂课文,朗读课文。2. 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平” ,难点词语“条约”“无家可归”“生命之源”。3. 能联系实际,体会和平对每个人的意义, 尝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学构想这篇课文看似一篇简单的儿歌, 但细细读过却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抽象词语和深刻含义的条约。怎么教?抓住“读书”这个中心,向外延伸,延伸到整个世界,调查、研究,然后回到课堂,再来体会理解这个条约,相信这个办法能行。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上,从预习反馈开始,然后展开整个文章。 由于文章中几乎每句话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如果悉数研究,学生水平达不到,时间也不够,因此我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集

3、中探讨一至两项内容,再体会朗读,其他内容作为非重点,达到“读之初体验”就可以。最后,要激发学生强烈的要求和平的愿望,对全世界发出呼唤。课前准备:1. 了解世界各地是否有战争,为什么要战争,是谁侵略谁。 可从每天的报纸上获得资料,也可请教家长,有条件的可上网查询。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也在阅读中增加了识字量, 扩大了知识面,提升了三年级学生的观察视角和思想层次。 2. 查找儿童和平条约制定的年代背景资料。3. 初读课文,解决字音,连同下面的注解一起阅读。4. 投影器教学过程(一)导课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儿童条约我故意少写一个词。生:“不对不对!老师,少了和平这个词! ”

4、同学们都急着喊。 师:没错,你们预习得真认真!用红笔将“和平”补充好。齐读课题:儿童和平条约师: 1986 是什么年?生:国际和平年!有的同学立刻举起了手。 他们预习得真认真。师:你们还了解到什么?生:“中国有个小学生叫刘玲, 她在纽约法拉立草坪公园签了 儿童和平条约。”生:“不对,我给你改正一个错误, 是法拉兴公园!不是法拉立!”看着戎世光同学那认真的劲儿,值得表扬。我伸出了大拇指。 师:有句话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同学们已经知道其一,知不知道其二呢,这份全世界各国儿童共同签署的条约是一份怎样的条约呢?说说你的理解。生:是一份让大家和平的条约。生:是说全世界的小朋友告诉全世界的大人:不要

5、再打仗了!师:说得都有道理,你们“既知其一又知其二”。(二)字不离词师:课文中又有许多生字朋友,自己大声读读吧!师:看谁读得最正确。出示词语:条约宣告疾病仇恨给予探索恐惧无家可归* 读到“条约”师:“条约”这个词就是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 读到“给予”生: gi y 师:再读这个词。生: gi y!师:看来同学们的确是不知道它的正确读音, “给”是个多音字,在这个词当中读“ j ”“ j y ”!以后预习中如果遇到有疑问的字或词,可以查字典来解决。(三)体会朗读出示课文的投影片。师:谁想把课文读一读?指名 8 位学生读,每人读一句。师:其他同学听

6、的时候可要动脑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画下来。师:谁想对这八位同学说些什么?生:王欣全,我觉得你读的声音很响亮。继续努力!生:我给江永刚提个意见, 你刚才读错了一个字, 是给予(j y ),不是( gi y )。你再读一遍!师:好了,现在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大胆提了!生:什么是“无家可归”?师:相信会有同学们帮忙解答。生:“无家可归”就是没有家,不能回家了。师:没错。你启发了我,你知道哪些人无家可归?生:马路上那些要饭的就无家可归。生:还有电视上演的那些黑孩子也无家可归。师:因为什么?生:因为战争,我看到许多房子被炮弹炸成了灰。师:是啊,那些可怜的孩子不仅无家可归,还没有饭吃,面临饥饿,

7、生病了不能去看,面临疾病。所以生:应该“和平”!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自内心地说出了 “和平”。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生:什么是“生命之源” ?学生虽然还仅仅限于对词语的提问,但是这个词却抓得很好。生:“生命之源”就是水。好几个学生争着说起来。 板书:洁净师:看来你们确实动脑筋看课文了, 下一次欢迎大家提更有难度的问题,不理解的句子也可以提!师:你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哪一句话给你的感受最深?是什么感受?自由读课文,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句。师:先读一读,再来说一说。生:“我们要一个没有消灭破坏和疾病。 ”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种疾病,有白喉病、疟疾、艾滋

8、病、猩红热、还有变异病毒引起的流感!还有非典!板书:战争 疾病师:“马医生”,希望你继续研究,以后给我们讲更多的医学知识好吗?疾病真是够可怕的,我们一定要注意。来,再把这句话读读。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三句。 “我们再也不要仇恨和饥饿,我们再也不要无家可归的事情发生。 ”我知道我们青岛以前被日本侵略过,他们还写了个牌子:“华人和狗不得进入。 ”他们在这无恶不作,许多中国人无家可归,甚至都被残酷杀死了。 板书:仇恨饥饿生:我还知道!青岛还被德国占领过,青岛啤酒厂原来就是德国人为了在青岛能喝到啤酒建造的,原名叫日耳曼啤酒厂。师:真是太棒了,你们懂得真多,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中国通史里读到的。生:

9、我是爸爸告诉我的。师:看,读书多好。来,为我们的“小博士”和“小灵通”鼓掌吧!师:还有哪儿感受最深?生:我感受最深的也是第二句。 “我们要”。报纸上说美国轰炸伊拉克,伊拉克人和美国人都有死的和伤的。生:我想对美国总统说: “别打仗了。如果士兵死了,他家里人多难过啊。”师: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对吗?带着这种感情,把这一句再读一读。师: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你们真是用心在读书了。让我们再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遍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板书:欢乐这一回,学生读得铿锵有力,有愤怒、有希望、有祝福。(四)放飞和平师:我们要向世界呼唤和平,齐读最后一节。 总结板书师:好极了,如果那些侵略者听到我们的声音一定会被震撼的

10、。看,谁来了?老师的拇指交叉摆出鸽子飞翔的动作,在投影幕前晃动,形成手影生:是小鸟!生:是鸽子!是和平鸽!学生都用双手摆出鸽子飞翔的形状,有的已经站起来。师:和平的使者们,你们想飞到哪儿?怎样呼唤呢?生:我要飞到伊拉克,告诉那的人不要再打架了,要和平。生:我要飞到美国,告诉他们“冤冤相报何时了”。生:我要飞到全世界所有有战争的地方,告诉那些侵略者,连我们小孩都知道和平,你们还打什么?你们不想和家人在一起吗?师:我们的祖国是个和平的国家,所以我们生活的特别幸福。让我们一起来维护儿童和平条约吧!案例点评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社会、 与生活有机结合, 从课文生发开去,通过查找资料和认真读书产

11、生联想和感悟,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应该说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的目标在这节课中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首先与以往不同的是, 教师重视了课前准备, 使学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对“战争”和“和平”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课文的外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准备对学好本课都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新课程也赋予了老师和孩子们开放的课堂。 课堂上,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学生的交流发言了。 新课程改革下的第一批学生, 他们的思路开阔,见多识广,敢想敢说,乐于合作。本节课以“默读交流朗读”为主线,以谈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为中心展开学习,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特别是学生都能结合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谈出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出

12、学生知识的广泛性、思维的开放性,与以往学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 从他们朴素稚嫩的话语中, 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应该说这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另外,老师的恰当而具体的口头评价比较精彩,起到了很好的鼓励和点拨作用。第三,最后拓展部分,老师以“放飞和平”为主题,通过手势和平鸽的形式,给学生一对想像的翅膀,把自己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从学生们真实的想法和真诚的话语中, 可以看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比较成功的。老师的问题设计也较恰当,开放度大,学生不难想到,也能说出来,更可能有自己富有新意的想法,从课文到生活,从身边到世界,从战争到和平,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应该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积极有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