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当代文化政策一瞥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041193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达国家当代文化政策一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发达国家当代文化政策一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发达国家当代文化政策一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发达国家当代文化政策一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发达国家当代文化政策一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达国家当代文化政策一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达国家当代文化政策一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达国家当代文化政策一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世界哲学编辑部李 河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文化领域中的全面推进,也是为积极应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和扩张态势,从而逐步缩小和改善在文化生产和传播领域中现存“西强我弱”格局的有效努力。无论从经验借鉴还是对策需要上看,我们都需要关注国外的、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文化政策。所谓“文化政策”一般是指“指导某一社会共同体处理文化事务的价值和原则” 引自互联网Webster World of Cultural Policy。另据英国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文化政策是指操作(文化事务)的原则、管理及与预算有关的实践和步骤”

2、,参见该书第27页。它既可以是国家的官方政策,也可以是某一教育部门和企业等社会实体所奉行的部门准则,还可以是在人们处理文化事务的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事实上的政策”(de facto cultural policy)。本文关注的主要是诉诸正式文本的国家文化政策。 体现国家意志的文化政策并非当代才有。法国文化政策开篇指出,其渊源可以上溯到200多年前王室对文化活动的庇护政策。那些历史较长的国家如英国、俄罗斯和瑞典也都如此。甚至像美国这样年轻的国家,其文化管理的基本准则也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出现的宪法第一修正案。然而,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90年代以后相继出台的当代文化政策,它们是

3、这些国家为因应新的时代变局而对其文化发展战略进行自觉调整的产物。一 以“创造性”的姿态面向未来发达国家文化政策的主旋律上世纪80至90年代有两类重要现象值得关注。首先从国际背景看,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墨西哥城召开“世界文化政策大会”。会议明确把人文-文化发展纳入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一体化进程,并把推动文化发展当作各国政府面临新世纪所应当作出的承诺。15年后的1997年,科教文组织又出台联合国世界文化发展10年(1988-1997),明确提出要提高对全球人类共同体的人文文化关怀,进一步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1998年3月,联合国文化与发展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题为

4、“促进发展的文化政策”(Cultural Police for Development)的政府间会议,并同时出版两年一度的世界文化发展报告。斯德哥尔摩会议的行动方案敦促世界各国“设计和出台文化政策或更新已有的文化政策,将它们当作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Culture & Unesco: Cultural Policy Recources. www/unesco.org/culture/policy。 。在这个大背景下,英国率先将面向新时代的文化战略调整提到议程上来。早在1990年,英国文化委员会就接受政府委托,会同英国电影协会和手工艺委员等从事英国文化发展战略的起草工作。经过两年的调研、

5、研讨和论证,在1992年形成“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讨论稿。1993年以创造性的未来为题正式公布,“这是英国有史以来首次以官方文件的方式颁布的国家文化政策” 英国文化,第26页。 。这里的“创造性”(creativity,或译为“创意性”)一词是“文化生产”的代名词,因为它是文化生产的精义所在。在英国之后,以“创造性”为主题来制定文化政策的做法便沿着两条线索在发达国家展开了。首先,“创造性”成为英联邦发达国家确定自己文化政策的基本母题。1994年,澳大利亚也“在历史上第一次推出”自己的文化政策,其标题是创造性的国家:澳大利亚联邦文化政策。同年,加拿大政府和它的几个省也以“创造性”为题推出了自己

6、的文化政策文件。然而,“创造性”主题在发达国家的全面展开是在1998年。这一年,欧盟理事会文化指导委员会确定,将建设“创造性的欧洲”(Creative Europe)当作自己的战略目标。为此,它在欧洲文化政策比较研究中心的学术支持下推出了欧盟文化政策的框架模式。该框架包括八大部分,并在每一主题下包括确定数量的子题。这八大部分是:(1)历史回顾:文化政策和手段;(2)立法、决策和行政机制;(3)制定文化政策的一般目标和原则;(4)文化政策发展方面的问题争论;(5)文化领域的主要法律条款;(6)文化资助;(7)文化体制和新的合作关系;(8)对创造性和参与性的扶持。依照这一框架,欧洲各国在1998年

7、后相继推出自己的官方、半官方的文化政策。它们通常由各国负责文化、艺术或遗产的政府部门委托,由自治性的文化委员会中的专家集团来起草。所颁布的文件每隔一段时期还会进行修改和更新。目前,出台文化政策的欧洲国家已达27个,其中不仅包括英、法、德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有俄罗斯、波罗地海三国和匈牙利等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此外,希腊、爱尔兰、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斯洛伐克和乌克兰也将在近期颁布自己的文化政策。有趣的是,连加拿大这个传统上属于英联邦、地理上属于北美的国家也接受了欧盟的这种文件框架,从而加入到“创造性的欧洲”的行列。加拿大的选择有鲜明的象征意义。虽然它无疑属于“发达国家”,但在文化生产领域

8、中与美国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2003年版的加拿大文化政策在谈到自己国情时不仅提到“地广人稀”,而且还提到“与美利坚合众国当今世界最庞大的文化超级大国毗邻” 参见Cultural Policy of Canada, 第一部分,“历史回顾”。 。美国的存在对加拿大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加拿大之所以认同欧洲国家,不仅出于其历史上的渊源,而且因为欧洲与它有着同样的压抑感。事实上欧洲国家文化政策的一个潜在动机就是为了应对美国在文化生产和输出方面的强大压力。所有这些都表明,发达国家在文化发展实力和战略利益上并非铁板一块,如果说美国在文化发展方面是“超级大国”,那么欧洲、加拿大和澳

9、大利亚、日本与韩国等则构成了所谓“第二集团” 日本和韩国是东亚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十分强劲。但本文不拟对它们的文化政策进行讨论。 。美国在文化生产方面确实无可匹敌,即使在文化政策制定方面也显得与众不同它至今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文化政策文件!这体现着它的独特国情。实际上,人们公认美国是第一个进行文化立法的国家。1791年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指出:“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显然,这是一个最大限度约束政府权力和最大限度开拓文化生活空间的原则,它使行政和立法机构在文化政策干预方面变得十分谨慎。美国学者认为联邦机构“一向因循”的文化政策就是“无为而治”(non-activi

10、ty,non-regulation)。这个传统与欧洲国家形成鲜明对照。法、德等国一向具有国家扶持文化发展的传统。但美国一些学者强调,这种传统过于强调文化的“先锋或精英”(avant-garde)特性,对它在社会中的自然形成、在市场中的壮大并不有利 参见Princeton University, The Center for Cultural Policy Study的网页。另可参见端木义方著:美国传媒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虽然没有官方正式文件,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美国 “全国州立法会议”2002年公布的“文化政策工作组报告”:文化投资:州的政策创新(Invest in Cu

11、lture-Police Innovation of States)。所谓“州立法会议”是由十余位民主党和共和党成员组成的常设咨询机构,旨在为美国各州决策者们所关心的议题提供研究和讨论机会。2002年,该立法会议委托一个工作组起草上述文化政策报告,工作组成员包括6个州的众议员以及文化管理方面的专家。因此,这个报告不是欧盟各国文化政策那样的官方指导性文件。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的主旨与欧盟文件无二,依然是鼓吹要大力培养人们的创造性能力,扶持创造型产业。为此,它郑重推荐美国最发达的新英格兰地区发展创造型产业的做法:“2000年,新英格兰委员会发表了有关创造型经济的初步报告,考察了艺术和文化在新英格兰

12、地区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该报告试图将创造型经济视为一个整体,并着重关注其中的三个关键部分:(1)创造型产业群,指那些直接或间接生产文化产品的企业和个人;(2)创造型劳动者,指那些接受过专业文化与艺术技能培训的思想家和实业家;(3)创造型社区,指那些创造型的工人、企业和文化单位集中的地区。”当“创造性”被提升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位置时,文化自然就显示出空前未有的重要意义。2000年,英国负责文化、传媒和体育事务的国务秘书C. 史密斯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经济和社会将是创造型的。创造力可以改变面貌它可以使企业达到竞争的极限,使社会找到解决难题的全新途径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参见Forward

13、 of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 (2000), by Chris Smith.。二 “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产业”?标题中的两个语词具有完全对立的含义。“文化-产业”意味着将文化与产业两分对立起来。谈到文化(=艺术),必定是一个远离市场的主题;谈到市场,必定是一个反文化的话题。显然,这是传统的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视野中的文化和艺术也具有生产、传播和接受功能,但那主要是在市场之外、借助超经济的政治和文化权力而进行的。而“文化产业”却是全然相反的一个词,它使文化生产和消费与市场链接起来,又对市场提出了趣味性、精致性的文化要求。一个是割裂,一个是链接

14、。源于不同传统的国家往往对文化与市场的关系持有不同的态度。按照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一书作者的看法,发达国家一般来说具有同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框架。但这依然不妨碍它们会分为所谓“莱茵河模式资本主义”和“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应该说,这一点在它们对“文化”与“市场”关系的理解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芬兰文化政策第五部分对此概括说:“美国偏重于经济的可开发方面,而欧洲国家则较偏重保护艺术及表演的创造力。”前已述及,美国坚持一种“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在行政体制上,它也不像其他国家的政府那样,通常设有“文化部”(法国)、“文化、新闻和体育部”(英国)、“遗产部”(加拿大)或“艺术与通讯部”(澳大利亚)。美

15、国没有文化部!这几乎是一个不同的人可以给出全然不同解释的象征性现实。一种说法是,这意味着美国没有文化。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恰恰意味着美国人最先领悟使一个文化资源小国变成文化产业大国,并使文化服务于其全球战略的真谛。在这里,如果一般地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么在文化产业领域中,市场份额就是检验其文化政策(无论它是书面的、还是事实性的)的唯一标准。90年代以后,文化生产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2001年,各类图书(不包括教材)年生产5万种,销售额253.8亿美元;期刊1.1万余种,90年代中期年销售额突破300亿美元;大型报业集团130余家,英文报纸1480余种,90年代中

16、期广告年销售额近400亿美元;广播电台1.2万座(其中商业调频台5千个),90年代中期广告年收入120亿美元;电视台近1.4万家,其中1300余家商业电视台(900家属于三大电视网),12500家有线电视台,1996年电视广告年收入首次超过报纸,达到425亿美元;电影2000年的票房收入为77亿美元;在互联网交易方面,2002年美国占全球3330亿美元网上交易总额的64%;音像制品,美国音乐制品占全球音乐市场份额的1/3强,海外年销售额达到600亿美元;在电子游戏方面,美国2002年的游戏出产量占全球的40%。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统计尚不包括作为美国第三大零售业的旅游业,以及教育和会展产业 以上资料分别引自美国传媒文化;Jairo等人的文章:Latin Americas New Cultural Industries Still P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