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手段的改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0406284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教学手段的改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英语教学手段的改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英语教学手段的改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教学手段的改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教学手段的改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英语教学手段的改善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英语交流日益频繁和重要,中学是英语交际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阶段。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习中心”(centre of learning)论,把教师定位为学生学习的诱导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学生定位为学习的主体。这一全新的教学思想要求我们对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进行关照、反思和创新,特别是英语交流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英语教学高中段,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发现高中英语教学新路,改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试图从教学手段的分析入手,提出了一些解决的途径及改善的方法。一、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及现状首先,目前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

2、手段而言,诚然,教材+黑板+录音机成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全部设备,教学仍是以课文为主,学生在学习语言时获得输入的主要媒介是教材,一块黑板,再加上一台录音机,具体步骤是for example, most teachers teach text in this way:First,presenta-tion the text;then listen to the text;at last explain and analyze the text.这就缺少了语言交际能力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次,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多以汉语为主,“一半汉语,一半英语”,英汉双语授课的教师占少数,全用英语授课的几乎没有。其实

3、,高中英语教学应提倡双语授课。这比较适合学生能力,对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及应用能力很有好处。二、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手段的缺憾1. 课堂教学的一般特点是“语言讲授中心”(center of language teaching)与“课文中心”(center of text)等,没有很好地体现“交际教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然,已有一部分教师的课堂在某种程度上采用了交际教学法的原则和做法,进行presentation:in this step; teachers try to speak in English, they mainly lead into some topics in whi

4、ch students are interested;then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se topics in English. This can lead them to the text easily. But they mostly speak some simple English. This doesnt really reflect the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但尚未构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流。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多运用交际教学法。2. 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过于单调,教材+黑板+录音机

5、的手段显然难以满足新课改时代英语语言教学的需要。究其根源,有高中学生英语素质多半偏低因素,也有教学设备投入有限的因素,也有教师业务素质不全面等因素。三、 关于改进高中英语教学手段的几点新思考1. 课堂教学中语言知识讲授与语言交际有机结合以语言知识讲授为中心进行的教学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笔者认为,语言是人们用来进行交际活动的一种复杂的表意体系。语言学习与语言交际(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既有密切的关联,又有一定的区别。但语言学习中,语言交际的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了解语言体系的概念、规则及句法特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在语

6、言交际中能自动识别形式,顺利处理信息、构建意义,作用实在不可低估。语言交际的性质决定了语言形式的使用要服从于意义的表达。语言形式只有在语篇环境中,才有其交际意义,才有其字里行间的言外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中进行的语篇结构分析、段意总结、信息转换、语篇识别等活动是必要的。基于此,高中英语应在语言知识的教学活动与语言交际的教学活动间寻求合适的平衡点。对两种教学,笔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语言水平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别投入必要的时间与精力,采取一些合适的程序、环节和做法,使两者融为一体,有机结合。2. 学生主体与教学主导从上述讨论可知,高中英语课堂基本上是“语言讲授为主”的。“讲授”的作用和必要性

7、不容质疑。然而,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交际活动,我们不主张教师过多的讲解,而主张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习为中心”的原则。要最大限度地启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思索和归纳,发现语言使用的某些规则。因此,教师应缩短讲解的时间,而代之以学生的一些讨论。“学习为中心”的原则要求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大输入。例如在上模块三第三单元(百万英镑)时,笔者试图通过各种手段真正体现学习为中心:For example: Listening to the tape;用多媒体观看百万英镑片段(using multi-media);课堂对话(conversation);最后让学生表演(acting and

8、 playing the text)等加大输入,有利于学生处理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这比在课堂上对短短几段课文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要求尽可能地使学生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激活他们的学习。采用“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决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对学生放任自流。恰恰相反,教师的责任和担子加重了。因为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课前除了备知识,更要精心准备教学手段。比如,如何去启发学生思维,恰当地引导学生学习,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才适合学生的情况,选择什么样的课堂输入,如何对学生的“输入”恰当的监控等等。这样做虽然使得“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起来最终会花费很大力气

9、,但却是我们值得努力尝试和实践的。3. 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动起来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真正围绕学习目标运动起来,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课堂学习氛围。譬如:(1)讨论交流,辩论竞争。动口辩论竞争是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激烈的争议,学生不仅能将课本知识运用到自己所熟悉的校园生活中,还能把视野很自然地由课堂引向课外,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视野开阔了。(2)角色扮演。它不仅能使学生轻松学习,而且通过扮演了各种社会角色,与校俱进,与生俱来,感悟生活,营造了开放的学习氛围。4. 根据实际,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由于客观条件、个人

10、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英语教师很少有人能熟练使用多媒体上课。或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中,常有教师以电脑为中心,为图方便,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的课便是“流水课”。究其根本,这种课实质上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并没有打破传统教学的羁绊,只不过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在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和根本,其他一切都属客体,都是辅助。反客为主,错把“点缀”当成主流,这是当今多媒体教学的最大误区。作为教师,我们要想驾驭好多媒体课堂教学,就得考虑如何做到课件制作的“小”而“精”,这不仅仅是“价值趋向”问题,很

11、大程度上是教学优化和科学化的问题。无论上什么课,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得考虑教学的优化、科学化和兴趣性。为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上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因地制宜地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二是可以给课件“减肥”。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花在每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即可,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重点、难点问题用多媒体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与之相适应。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框架结构或线条结构等,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这样的多媒体课才能获

12、得最佳教学效益。实际上,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用某种教学手段来对待。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应该提倡“土”“洋”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教学。5. 探索英语教学法的创新从整体看,要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探索英语教学法的创新和发展之路,而教学法的创新和发展,必然要伴随教学手段的改善。教学手段的改善作为一个综合的体系,并非孤立地存在,它涉及学生、教师、设备、学校管理和社会文化等诸方面因素,需要多管齐下。总之,研究适合于具体学校、具体学生和教师的高中英语教学法需要一线教师坚持不懈的认真实践和探索,需要一线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围绕新课改理念大胆尝试,不拘泥于一朝一夕的成功。笔者坚信,只要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就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应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法的新路。参考文献:1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2 潘学军.谈英语学习氛围的创造J.江西教育,2004(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