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401753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 法:启发式 读悟结合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欣赏教具准备: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2、课件3、相关资料图片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

2、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理清层次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3、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2、出示生字词

3、,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5、尝试听写。6、组织反馈。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8、齐读生字词。三、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4、组织交流。四、小结1、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听写生字词。熟读课文。思考: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

4、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理解全文教学过程:一、 回顾复习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2、提问:(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二、 细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3、提问:“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 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

5、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7、相机指导理解:(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提问:“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2)出示语段: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

6、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提问:“转念”是什么意思?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现在,你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8、提问: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9、齐诵水调歌头。三、小结,布置作业课堂练习(一)听写课后词语。(二)默写水调歌头(三)辨析,组词: 官( )念( )隐( )吟( ) 宫( )令( )稳( )今( )(四)选字填空: 曲 屈 委

7、( ) 冤( ) ( )折 ( )膝求饶 和 合 ( )好 ( )并 ( )适 ( )手(五)多音字组词: 埋 mn( ) 禁jn( )mi( ) jn( )(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七)月亮,似乎在中国古诗中成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你能默写几句“借月思乡”古诗名句吗?板书设计: 密州做官 远离家乡 中秋思亲 天各一方 手足情深 埋怨月圆人不圆望月怀人 思绪万千 (转 念)2、但愿人长久(悲而不伤,充满希望) 附送:2019年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8虎门销烟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2、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

8、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3、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1、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法: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经验自由表达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1、相关影音、图片资料;2、课件;3、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相关故事,了解历史。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请层次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及时代背景1、出示林则徐画像,提问:他是谁?他曾经作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2、板书课题。3、解题:出示地图,介

9、绍虎门的位置。圈点“烟”指什么?“销烟”又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教师相机介绍鸦片的危害,及十八世纪中国深受此毒害的境况。尽量让学生介绍)你对林则徐还有什么了解?简介人物。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检查预习:(1)在预习中,你了解到什么?给大家汇报一下。(2)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2、教师整理问题归类,并且板书。3、学生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4、读后讨论:帮助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5、再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6、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齐读。正音,重点强调“寨、渣”读准翘舌音;“分、担、缴、侮

10、”读准声调。这些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你怎样记住他?(提示“讯、泄、侮”的笔顺写正确,“抛”字结构要匀称。)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在这些词语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齐读生字词。7、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准。8、易错之处,集体纠正。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1、默读,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在迅速浏览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销烟”的经过?其他小节又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3、小结分段方法:(一)1(二)2(三)35(四)6或(一)1(二)25(三)6(学生说清理由,两种方法都可以)四、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1、?2、布置作业:听写生词;熟读课文;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听写生词。2、集体反馈。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讲读课文1、谈话:那一天,虎门寨是怎样一个情景?带着问题小声读第2小节,思考: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2、再读课文,思考: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在那里?把你认为描写得不同寻常的语句勾画下来,并批注体会。3、讨论:体会人多:“水泄不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侧另一侧”相机理解“水泄不通”的意思。体会场面庄重:“彩旗林立,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都来了。”相机理解“林立”的意思。提问:人们都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的呢?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

12、4、有感情朗读课文,展现这壮观场面。5、讲读35自然段默读,思考:这几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哪一段最具体?(使学生明白全文紧扣题目,重点写了“销烟”的经过。)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节讲了哪几个意思?练习分层。小结:第一层:下令硝烟。第二层“销烟”经过。 学习第一层(13句)a、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气势,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b、朗读,读出气势。 学习第二层(45句)a、边读边归纳:林则徐是怎样硝烟的?尝试用词语列出小标题。b、思考:从“撒盐抛烟、到石灰”描写细致,不但毫不凌乱,而且使人一看就知道,为什么?标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13、引导学生理清层次,体会“先再然后”这一具有顺序的描写)c、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词介绍一件步骤比较复杂的事情吗?d、指导朗读第二层,读中感受这些词的好处。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当时的场景。提问: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默读课文第四小节,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由此可见,老百姓对销烟的态度是什么?你知道是为什么?指导朗读,体会人们的心情。自读第五自然段,标出数量词,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销烟时间长,数量多,战果辉煌。)出示句子:“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提问:这是什么样的一幅场景?对于老百姓而言,卷走的仅仅是烟渣吗?想像一下,那些外国鸦片贩子此时的脸色怎样?你的感觉呢?齐读,体会。6、讲读首尾两段。谁来为我们读读最后一小节?采访:你读了有什么感觉?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哪些词语读了最让你感到兴奋?为什么?(相机理解“壮举”、“嚣张气焰”、“欺侮”的意思)默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说“值得纪念”?指导朗读,体会。三、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2、布置作业:听写生词。熟读课文。以“我站在林则徐像前” 为题,写一段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述课文练习说话,写话教学过程:一、指导复述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样一步步说清楚的?2、讨论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