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别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371558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夕节别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夕节别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夕节别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夕节别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夕节别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夕节别称七夕节别称七夕节又称什么节“乞巧节”或“女儿节”,还有现在的情人节。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 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 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 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 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 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 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 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 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 少不了向她求赐美

2、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七夕民间习俗 七夕是中国古代年轻女性最为重视的节日, 有着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晒书晒衣、拜织女、拜 魁星、吃巧果、七姐诞等七夕习俗。1、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 北朝时。2、投针验巧明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 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 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3、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 的朋友或邻里们约好联合举办。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 斋戒一天,沐

3、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 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 默念自己的心事。4、吃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 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5、七姐诞广州旧时过七巧节非常热闹。姑娘们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 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 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泡,使之发芽,待芽 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6、妇女洗发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 记载。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 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

4、神的护佑。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 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七夕节的来历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 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 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传说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 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 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 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 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

5、星叫魁星,又称魁 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 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 拜的痕迹。“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 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 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 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 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 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 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 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据史料记载,七夕习俗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