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180]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368009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18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18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18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18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18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守株待兔》教学设计[18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大名县实验小学 申杰英教学目标1.认识宋、耕、释、冀4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2.读准字音,读好长句子。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结合图画,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妄想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借助注释,结合图画,疏通文意。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不要心存侥幸,妄想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图解题 1.同学们,喜欢寓言故事吗?用一句话说说寓言故事的特点。 下面考

2、考你,看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出示图片。2.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古代就出现了寓言故事,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五蠹,今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3.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的写法。4.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二、以读为本,学习课文 (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好句读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看课文,你有什么发现?(篇幅短小)2.课文篇幅短小,可字义难懂,你有信心学好吗?(有)老师就送你一把金钥匙出示自学要求: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出示生字宋、耕、释、冀、耒,指名认读。出示耒

3、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耕耘)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师随机指导“耕”的写法。4.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预设点:(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 (2)身为宋国笑。出示:wi做,行,做事 当做,认做 变成 被wi替,给 表目的 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5.注意节奏,齐读。(二)再读:借助注释,读懂课文1.只读好可不够,我们还得理解,老师再送你一把金钥匙。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句子。(2)在读文的过程中

4、,你读懂了哪个问题?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小组内交流。2.汇报学习第一句(1)谁在等兔子?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2)课文中怎么说?(宋人有耕者。)学习第二句 (1)观察图画,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田中有株。) 学习第三句 (1)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兔走触株,折颈而死。)(2)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3)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走)“儿童急走追黄蝶”中走也是跑的意思。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兔子?(做事莽撞,慌张)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因释其耒而守株)

5、(2)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为什么放下手中的农具而守在树桩旁边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冀复得兔) (3)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满脑子都是兔子撞死。对于他的想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不劳而获、心存侥幸)(4)创设情境读句子。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这个种田人还是(生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个人还是(生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一个月过去了,可是他还是(生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学习第五句(1)日子就这样过去了,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他等到了吗?课文中说(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别人怎样笑他?笑他什么?(白日做梦、不懂变通)(三)熟读:读出韵味

6、,体会道理1.古人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我们读一读。2.文言文是竖排的,我们读一读。三、课堂检测,背诵课文1.课文填空。 宋人( )。田中()。兔走(),折颈()。因( )而( ),冀( )。兔( ),而( )。 2.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说句子。3.(播放音乐)短短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闭眼感受一边想一边背诵。 四、课堂小结,拓展阅读1.寓言就像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文言文寓言更有意思,内容短小,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我们熟悉的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螳螂捕蝉都出自韩非子,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外读一读,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2.回家背诵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3.和同学演一演这个故事。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心存侥幸不知变通 一无所获 不劳而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