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检查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036682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癌的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乳腺癌的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乳腺癌的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乳腺癌的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乳腺癌的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腺癌的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的检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乳腺癌的检查:1. 乳腺癌的X线检查(1) 乳腺X线摄片对乳腺癌的确诊率可达80%90%。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早期诊断方 面,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取代它,现常用的有钼靶和干板摄片2种方法。X线平片有以下特征时,要 考虑为乳腺癌。 肿块影:多表现为不规则或呈分叶状,无明显界限,中心密度高,有的其边缘有短的毛刺,外突而呈星 状表现。或有僵直的索状带向外周延伸。有时肿块周围结构紊乱变形,可出现砂粒样钙化,有时可见增粗 扭曲的血管影,或可见到临近皮肤增厚凹陷或乳头凹陷(图20)。 钙化影:有部分病人临床上扪不到肿块,X片上也可能没有肿块影,而单纯表现为簇状细砂粒样钙化影, 或伴有斑片

2、状密度稍高影像。乳腺导管造影:影像特征可因癌肿的浸润、梗阻、破坏而引起乳腺导管壁僵硬、局部狭窄、管壁不规则 破坏或突然中断,或本应呈树枝状分支的导管树整体走向扭曲异常。(3) 乳腺淋巴造影(4) CT和MRI检查:CT检查可能有助于检出小而致密的乳腺肿瘤,MRI亦可用于小乳腺癌检出,都优于 普通X线检查。2. 超声显像检查: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查较有价 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 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 癌的重

3、要参考指标。3. 热图像检查: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 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 差,近年来渐少应用。4. 近红外线扫描:在显示器屏幕上可见到由浅到深灰甚至黑色多个灰度中心的阴影,可大于实际肿块,而 且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同时其周边伴有异常的血管影,粗大扭曲中断,呈放射状、条束状、鼠尾状或 蝌蚪状(图23)。5. CT检查:可用于不能?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 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6. 肿瘤标志物检查:在癌变过

4、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直接释放细胞组织成分,并以抗原、酶、激 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这类物质称肿瘤标志物。(1) 癌胚抗原(cEA):为非特异性抗原,在许多肿瘤及非肿瘤疾病中都有升高,无鉴别诊断价值,可手术的乳 腺癌术前检查约20%30%血中cEA含量升高,而晚期及转移性癌中则有50%70%出现CEA高值。(2) 铁蛋白:血清铁蛋白反映体内铁的储存状态,在很多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胰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 中有铁蛋白的升高。(3) 单克隆抗体: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单克隆抗体cA,15-3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33.3%57%。7病理检查(1) 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多用于

5、单乳乳头溢液者。溢液细胞学检查,经济方便,其诊断准确率在40%70%, 但假阳性率小于4%,诊断阳性多可确诊。(2) 刮片细胞学检查:对乳头乳晕有湿疹样病变的患者可作印片或刮片检查,如能查见Paget细胞,有助于 诊断湿疹样乳腺癌。(3) 针吸细胞学检查:阚秀(1993)报告,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准确率为76.3%,假阳性率小于1%。一 旦针吸发现癌细胞即可确诊,但阴性不能排除癌。对性质不定的乳腺肿块,均可做针吸活检,Dawson等(1998) 认为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是对年轻妇女乳腺病灶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可避免延误诊断,改善病人预 后。(4) 切除活检:临床检查高度怀疑为恶性者,最好

6、住院。在做好根治性手术准备的情况下,先切除肿瘤及周 围部分正常组织,送快速冰冻活检。一旦明确为乳腺癌诊断,一次性行根治性手术。只有对怀疑乳腺肿瘤 良性可能较大者,才可在门诊局麻下切除肿瘤送检,但如证实为恶性则需尽快入院行根治性手术。(5)乳管内镜咬取活检:据Kohji Enomoto报道(1996),对乳头溢液者用导管内精细纤维内镜检查,发现肿物 时咬取活检,认为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阴性不能排除癌。国内尚未见开展此项检查的报道。乳腺癌的诊断:1.症状和体征 乳腺癌的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表现出局部及全身症 状。(1) 肿块:是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国外报道,多数肿块位于外上象

7、限,其次是内上及乳头乳晕区,下方较少。 肿块大小不一,以23cm大小比较常见,多为单发,偶可多发。肿块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欠清,一 般都为硬结,活动度都较差。(2) 疼痛:多数乳腺癌患者缺乏疼痛症状。由于疼痛发生较少,乳腺癌不易被早期发现。疼痛常表现为乳腺 刺痛,胀痛或隐痛,如癌周伴有乳腺囊性增生也可出现周期性疼痛。(3) 乳房皮肤改变:乳腺组织被位于皮下的浅筋膜所包绕,深浅筋膜之间由Cooper韧带相连。由于浅筋膜 与皮肤相连,当乳腺癌侵及乳腺间的Cooper韧带使之缩短时,会牵拉皮肤,使局部皮肤凹陷,如同酒窝, 称之为“酒窝征。另外肿瘤直接与皮肤粘连也可能造成此种情况。酒窝征在乳腺癌较早

8、时即可出现,在患 侧手臂上下活动时更为明显。 发红及肿胀:生长较快,体积较大的肿瘤,可出现皮肤表浅静脉怒张,肿瘤局部皮温升高。如肿瘤接近 皮肤表面时皮肤可发红。如癌细胞阻塞了皮下淋巴管,即可出现皮肤水肿,出现“桔皮样变”。乳腺癌皮肤红肿以炎性乳腺癌最为典型,皮肤颜色浅红或深红,由局限的一块很快扩展到大部分乳腺,乃 至全乳。触诊时,整个乳腺增厚、变硬,皮温增高,且肿胀、粗糙,有明显的桔皮样变。 皮肤破溃:肿瘤发展到晚期,肿块长大,可使皮肤隆起,如血供不足,随着皮肤发红,变薄,可发生破 溃。患者常伴疼痛,有时剧痛难忍。由于创面有大量的坏死组织及血性分泌物渗出,患者常因此出现消瘦、 贫血征象。 皮肤

9、结节:结节分布在病变周围的皮肤时,称卫星结节,它是癌细胞沿淋巴管、乳腺导管或皮下筋膜梁 索直接浸润于皮肤所致。卫星结节可单个或数个,后者多呈分散分布。 铠甲癌:数个皮肤结节融合成片,覆盖整个患侧胸壁,并可延及腋窝至背部,甚至可超过胸骨中线,延 伸到对侧胸壁。厚硬成板块的皮肤好似古代士兵所穿的铠甲,故称为铠甲癌。(4) 乳腺轮廊改变:当肿块较大时,乳腺可有局部隆起,乳腺增大。当肿瘤累及皮肤或胸肌时,可使乳房变 硬,缩小。病人端坐时,患侧乳腺可提高。(5) 乳头乳晕改变: 乳头回缩及朝向改变:乳头扁平、回缩、凹陷、朝向改变,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乳腺癌 所致的乳头下陷与先天性乳头内陷不同

10、。后者经常可用手牵拉提出,而乳腺癌所致的乳头回缩不可能被拉 出,而且凹陷的乳头下或周围可扪及肿块。 乳头的湿疹样改变:最初为乳头瘙痒,乳头上皮增厚、脱屑、渗液,逐渐出现糜烂,糜烂而反复结痂、 剁脱,乳晕皮肤剥脱后出现红色肉芽,乳头可慢慢变平,最后消失。(6) 乳头溢液:乳头溢液伴肿块者,乳腺癌所占的比例较大。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 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7) 区域淋巴结肿大: 腋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转移灶较小时,淋巴结不肿大,或肿大不明显,较难触及。转移病变一般是 累及胸肌外侧淋巴结,触之多较硬,不规则,活动度欠佳。 锁骨

11、上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多位于左侧锁骨上窝或右侧锁骨上窝,病灶较硬,一般较小。 内乳淋巴结:转移常不显著,术前无确诊的方法,只有肿瘤生于乳房内半部时,则在超根治于手术时才 能发现。 上肢水肿由腋窝淋巴结广泛转移:触诊可触到腋窝或锁骨上有固定、融合肿大的转移淋巴结。(8) 远处转移表现:乳腺癌可经血液或淋巴途径发生远方转移,好发部位以肺、胸膜、骨、肝、脑及软组织 较多见。 肺及胸膜转移:肺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常表现为结节性多发转移,多为双侧。可出现咳嗽及呼吸 困难、咯血、胸痛等。胸膜转移主要表现为咳嗽,疲乏、虚弱、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有胸痛。 骨转移:最易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及长骨,亦

12、可出现在肩胛骨、颅骨等。主要表现为疼 痛。 肝转移:肝转移灶较小时,并无特殊症状,当肿块较大,或较广泛时可出现肝肿大、肝区疼痛、食欲下 降、腹胀等。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等症。 脑转移:脑转移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转移,头痛及精神状态改变是常有的症状,并可出现脑功能不 全,视力障碍等。如脊膜受到侵及可出现背痛、感觉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排尿困难等。乳腺癌的早期检出影像检查占重要地位。 超声检查: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边缘“毛刺”征、纵横比大于1,癌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半定量法和彩 色扑获技术观察癌肿血流峰值流速、彩色像素平均密度、血管平均密度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很大帮助。 穿入型血管和MVD对诊断乳癌有

13、较高敏感性。 MRI检查:采用顺磁对比剂强化再行MIP重建对乳癌的显示率为1 0 0 %。MRS强烈提示乳癌组织内胆 碱水平增高,水/脂肪比率明显大于正常组织,是诊断乳癌重要标准。 CT检查:薄层扫描能发现直径0 .2cm癌灶,乳癌增高的相关参数和MVD密切相关。较好显示转移淋 巴结情况。 X线检查:对乳癌钙化灶的检出最具优势,X线数字摄影有助CAD。MWA和CMRP技术能提高判定乳 癌的可靠性。 红外热像图:通过数字化定量系统对乳癌热区温度量化分析,标定病变中心与周围组织温差,判断肿块 良、恶性。 微创影像:对缺乏影像特征的微小病灶开展超声引导活检、3D CE PDU改善超声呈像CT引导下活

14、检定 性乳腺癌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有以下几种1、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内分泌旺盛而调节紊乱的年轻妇女,大多在20-30岁期间。肿块明显,肿块 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圆形或扁圆形,一般在3cm以内。单发或多发,质坚韧,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分界 清楚,无粘连,触之有滑动感。肿块无痛,生长缓慢,但在妊娠时增大较快而且很少有疼痛,但有恶变发 生的可能性.2、乳痛症:亦为乳腺异常增生症的一个病变阶段,主要表现为在乳腺上可触及多数不平滑之小结节, 且多有轻微自发性痛。尤其月经来潮前乳腺胀痛明显,甚至有是痛不可触,患者很是痛苦。3、乳腺增生病:是由于内分泌的功能性紊乱引起,其本质既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正常结构的错

15、乱。 一般有典型体征和症状,容易区别。而硬化性腺病常在乳腺内有界限不清的硬结,体积较小,临床上常难 以与乳腺癌相区别,应通过多种物理检查来鉴别。4、腺囊性增生病:次病为乳腺异常增殖症的一个病变阶段,多为年龄较大者,且易多发,有时呈索条 状结节,边界不清晰,属于癌前期病变。5、乳腺结核:比较少见,多为胸壁结核蔓延而来,可溃破,并流出干酪样脓液。注意检查时常发现有 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同时存在。临床表现为炎症性病变,可形成肿块,有时大时小的变化,患者不一定有 肺结核,也常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临床有1/3的患者难以与癌相区别。6、乳房囊肿:可分为积乳和积血。积乳多见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根据病史和体征

16、不难诊断。积血 多见于外伤,因积血堵塞乳管,未被吸收而形成炎性肿块。7、乳头状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单发者多为老年妇女,50%有血性溢液。多发者呈弥漫性结节,无 明显肿块。此瘤可恶变。8、浆细胞性乳腺炎:也称非哺乳期乳腺炎。极少见,多有急性发作史,可有疼痛、发烧等,但经消炎 治疗后很快消退。当病变局限急性炎症消退时,乳内有肿块,且可与皮粘连,也易误诊为乳腺癌。常由于 各种原因引起乳腺导管阻塞,导致乳管内脂性物质溢出,进入管周组织而造成无菌性炎症。急性期突然乳 痛、红肿、乳头内陷、腋淋巴结可肿大,易被误诊为炎症乳腺癌。9、脂肪坏死:好发于肥胖妇女的乳房外侧部分,大多数有外伤史,需要进行细胞活性检来鉴别。10、叶状囊肉瘤:多见于35-40岁者,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