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亮上的足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36421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月亮上的足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4-月亮上的足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4-月亮上的足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4-月亮上的足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4-月亮上的足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月亮上的足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月亮上的足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2)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2过程与措施(1)学习本文准时间顺序,清晰明白地论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措施。(2)训练学生迅速阅读,并精确全面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的魅力,学习敢于摸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摸索科学的精神。二、教学重点梳理登月事件的全过程,用简洁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三、教学难点理解人类初次登上月球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摸索科学的爱好。四、

2、教学措施1.迅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爱好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论述得清晰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迅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概括内容要点。2延伸拓展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就有关报道人类登月的文章如自读课本中的登陆月球进行对比阅读,充实有关细节,培养摸索太空的爱好。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的资料)(教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同窗们,你们懂得这些贵重的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那么,你们想理解人类初次成功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二)迅速阅读,圈点勾画重点词语学

3、生迅速阅读课文,规定集中注意力默读。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运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1)观测:观测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畅(chng)谈:尽情地谈。(3)里程碑:比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4)昂首挺立:仰着头笔直地立着。(5)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6)可望而不可即(j):只可以望见而不可以接近。即,接近、接触。【教学设计意图:积累重点字词的字音与词义,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三)整体感知1.本文重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地、人、事)。 时间:16年7月1日25日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地点:美国

4、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发生的事件:人类初次登月的全过程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初次登月的全过程。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达时间的短语,并且梳理整个登月的具体过程。思考:登月的全过程准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种阶段?用示意图标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注明时间、距离、速度等)。学生梳理、回答,教师明确:登月具体过程如下表:时间事件进展16年7 月 16 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 号”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 2 分 42 秒第一级火箭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离地 分 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火箭发射后13小时 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19 日晚8 点 33 分

5、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19 日晚9 点3 分地面呼喊,飞船减速,准备登月20 日上午 7点 2 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21 日凌晨 5 点 1 分40 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21 日上午11 点9 分登月舱打开舱门11 点 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11 点 5 分 秒奥尔德林也登上了月球22 日 0点 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2日上午 6点 35 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5日凌晨 1 点 35 分8 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航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飞船升空前的准备、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登月成功、飞船返回地球四个阶段。示意图如下:.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

6、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检查登月器的着陆状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说说整篇文章采用了哪种构造方式,归纳一下课文的思路。 文章采用“概括论述评说”的构造方式:第一部分(1):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第二部分(15):论述登月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 第二阶段:升空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第三部分(16):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登月全过程,提高学生梳理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四)精读课文,理

7、解研读文中有大量精确的数字,特别是第、11段。思考:作者比较具体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达到182公里高度时, 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 68 公里。离地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 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这一刻的精确时间是169年7月21日11点56分0秒等。由于这是一篇太空摸索的文章,太空摸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规定非常高,这些数字重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精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有助于读者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探月的具体过程。同步也可以协助读者增长知识。2结合课文内

8、容和投影显示的语句讨论: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奔腾”,是人类摸索太空的里程碑?(1)这一小步,对一种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奔腾。(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后走向太空其她星球的一步。“对一种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论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奔腾”,则是对将来的但愿。(奥尔德林)()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运用太阳能取暖,运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多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运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

9、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何祚庥)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回答,教师稍作点拨:“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这对个人来讲的确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颖才智,表白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摸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奔腾。3.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颖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教学设计意图:抓住文章波及的重要语句及其作者情感进行合

10、伙探究,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旨与作者情感的能力。】(四)品味鉴赏写作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点拨)(1)论述完整生动。一方面是渲染。文章的第 1、2 段进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另一方面是有明晰的时间线索。从第段的“这一年的7月1日”开始,作者把登月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作了具体交代,甚至连几分几秒都写得清清晰楚。这使读者比较具体地理解了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性。(2)语言精确、生动。恰当的描述。在描述火箭发射前的景象时,作者写道:“火箭像巨人同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体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写火箭在太空飞翔时,作者写道:“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

11、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这样描述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用数字说话。作者比较具体地列举了一系列的数字,它可以协助读者增长知识,由于这些数字都是富有吸引力的。例如三级火箭的速度分别是每秒6.8、6、10.5公里,就可以令学生遐想不已。(3)论述中有议论。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某些议论的句子,可以起到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第4自然段中写道:“一种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远的一次旅行。”再例如第1自然段中:“这是一种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摸索太空的里程碑。”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

12、归纳这篇科普文章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伙学习的能力。】(五)课堂小结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近年前的事了。回眸历史,重温典型,在叹服人类用聪颖才智谱写壮举的同步,月球的神秘仍然吸引着人类摸索的脚步。同窗们可以查找有关资料,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增长知识,激发探寻未知领域的爱好。(六)布置作业1.有人说阿波罗登月筹划是一场大骗局。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查阅有关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2.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象,写一段不少于二百字的短文。如果再过十五年,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年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种美丽的蓝色星球(七)活动与探究1课题叫做“月亮上的足迹”,好不好,能不能想出更鲜亮的?2.把课文的第三部分移至第一部分后,好不好,为什么?3.国内古代诗歌作品中有许多有关月亮的名篇佳作,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佳句(不少于5句),并以一句为例说说喜欢的理由,推荐给同窗、朋友。4.收集、整顿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完毕一期简介月球奥秘(如月球的来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等)或月亮文化为题的手抄报。选题以及搜求材料、办报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理解、统筹,予以指引,以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