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民间美术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036186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民间美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滨州民间美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滨州民间美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滨州民间美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滨州民间美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州民间美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民间美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韵香味厚,粗犷淳朴的乡土美术留住滨州的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在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 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流行的美术。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 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 创造,所以,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 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民间美术是生活文化,多从属于民 俗,与传统手工技艺、民俗融为一体。民间美术是民众创造的一种表现方式,大量反映了农耕、游牧、渔猎文明条 件下的社会生活和民众

2、审美理想,包括民间信仰和功利意愿,内容十分丰富,用 途十分广泛。在现实生活中,民间美术形态繁复,题材多样,应不同的需要而被 创作和传播,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于相应的环境和场合。其中一类是广泛存在 于农村的乡土美术,在这里,制作者使用材料大都是身边的自然物,如泥土、草 木、砖石、羽毛、纸和布等,制作的技术含量不高,但地域性鲜明和情感色彩强 烈;不求精致,但求神采,作品多为民俗用品或表现了一种生活文化。制作者很 少是专业艺人,大都是乡间的普通百姓,农忙时干活,农闲时为之。其作品是广 大百姓自娱的艺术和生活情感的载体,只是偶尔也会拿到集市上换些零钱或以物 易物罢了。滨州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是黄河

3、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滨州民 风淳朴,人杰地灵,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决定了 滨州的民间美术继承了黄河流域的文化遗风,充分展现了鲁北民众的勤劳、智慧 和纯朴憨厚的性格与情趣,具有粗犷豪放、雅朴浑厚的风格。广泛流传于滨州地 区的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木版年画、面塑、泥塑、布老虎、印花布、棉絮鸡、 彩灯、木雕、葫芦雕刻、布贴画、线贴画、纸塑戏剧脸谱、民间歌舞的服饰道具 以及造型各异的草柳编制品,无不显示出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滨州宝贵的文化遗 产。滨州的民间美术品大都具有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大方,构图饱满和简朴,粗 犷古拙,强烈、浑厚、率真的气质,体现了滨州人质朴的性格。民间剪

4、纸滨州地区的民间剪纸分布广泛,无论是城市还是广大乡村集镇,无论是分布 在文化广场、公交候车亭的雕塑还是园林小区的花墙,无论是大型演出的舞台设 计还是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造型设计,无论是从人生礼仪到岁时节令还是从 自身的装饰到居家的美化,剪纸艺术的身影无处不在。而创造这些无处不在的剪 纸艺术的也正是那些无处不在的普通百姓。这些普通百姓大都是从小看着奶奶、妈妈剪窗花、刺绣,耳闻目濡,从感兴 趣到动手学剪,很快就掌握了剪纸技艺,熟能生巧,见什么剪什么,稍加构思就 能剪出漂亮的作品,有些心灵手巧的人脱颖而出,成为出色的民间剪纸艺人。民间艺人们的剪纸作品种类繁多,样式多变,多具构图简单、造型夸张、装

5、饰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有:春节贴的门笺、窗花、;元霄节的灯彩、纸扎纹饰; 装饰新屋的顶棚花、墙围花;纸糊容器的笸箩花、面斗花;刺绣用的各种剪纸花 样。她(他)们有的剪技熟练、剪法讲究、精细工整、玲珑剔透;有的下剪大胆、 粗犷简练、生动传神;有的不用画稿,信手剪来,充分反映出他们热爱生活的真 实感受。不仅能剪出传统的民间剪纸纹样,还能运用传统的剪法和风格创作一些 新的剪纸作品。她(他)们的一些作品剪的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劳动场面,是有感而发,把 心里想象的样子剪出来,剪的就是她(他)们自己,作品细腻,栩栩如生,充满 乡土气息。比如刘根英的剪纸作品棉区农家乐是以亲身经历创作的,由“广 阔天地”、“拾棉

6、花”、“纺棉线”、“剪窗花”组成,表现了棉区农村妇女下地耕作、 拾棉花、纺棉线,闲暇时间拿起剪刀剪纸的场面。又如刘桂兰在五十年代初的成 套剪纸作品老区人民支前忙,剪出了革命根据地老渤海区的男人去支前,妇 女、老人和儿童在大后方从事农业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前线的画面;带着瓜皮帽、 身穿对襟袄的老年人,挽着发纂儿、穿着蓝印花袄、扎着裤脚的小脚妇女在拉犁 耕地、推独轮车、推磨、车水,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过门笺”,是民间剪纸的一种重要形式,又称“门笺”、“罗门钱”、“骡马 钱”。“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当各家各户的过门笺都迎风飘舞着 的时候,年便真的来到了。门笺一门有五张,结构为黄金律

7、似的长方形,由膛子(中心花纹),边框(上、 左、右)和穗子(俗称牙子)三部分组成。门笺的膛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膛子 由花、鸟、龙、凤、鹿等纹样组成;再一类,门笺由图案衬托着吉祥的文字组成。 如“万象(春)更新”,“欢度(福)新春”“吉庆(福)有余”等。由于门笺悬 挂在门楣下,要承受一定的拉力,因此门笺和边框、穗子之间必须像网络样紧密 相连。再加上构思巧妙,衔接自然,就使得门笺形成了富于线条韵律装饰特点的 艺术风格。五色纸门笺通常为大红、绿、黄、粉红、蓝紫(或蓝)。贴门笺时,这顺序可 是不能乱的,有喜事全贴红的,有丧事全贴蓝的,灶上方贴黄的,牲口槽、水磨 上贴蓝紫不贴红的。即“头红二绿三黄,四小

8、红,五子(紫)登科”。门笺制作工具很简单,只有四件:色纸、木板(腊盘)、刻刀(凿子)、模具。 具体制作方法是:将已准备好的五色油光纸(大红、粉红、黄、绿、蓝),剪切 长方形,将其放在垫板上,并将刻好的模具放在上面固定,然后用刻刀按模具的 图案刻制完成。其垫板是特制的腊盘,为了防止崩坏刻刀的刃口,另外是便于在 刻制门笺时能准确把握分寸。木版年画年画,又称木版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一种运用木版彩色套印在 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 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清河镇木版年画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是由王姓始

9、祖王画三从天津蓟县经由 河北枣强带来清河镇的,在以后的几十年间带动了清河镇的其他姓氏年画爱好 者,经过多年的发展,使其成为深受鲁北地区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年画是按照当时农民的思想追求、风俗信仰、审美观念、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逐步丰富表现内容的。它植根于民间的土壤之中,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 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气氛的作用。其题材内容广泛,有山水、人物、花 鸟等。从表现的题材内容上可归纳为:避邪纳福、瑞祥吉利、历史故事、神话传 说、小说戏曲和瑞兽祥禽等。清河镇木版年画的印制分为起稿、刻版、印黑、套色、施彩等工序。起稿是年画的第一道工序,画师们从庙堂神像、传统戏剧、神话传说、风俗 人情、历

10、史故事以及自然界万物中发现题材进行构思,然后用木炭条勾画出轮廓, 再用墨线勾勒定稿,交于雕刻师进行设计刻版。刻版是经过刻工的适刀,转折顿挫,起伏轻重,转换自如,得心应手的加工, 刻出物象的主要轮廓线,再按设计计划分成几块色版以备套印。雕刻多用杜木、梨木。雕刻的方法一般采用反正刀、开心法、阳刻、阴刻等 雕刻风格,不拘一格或粗犷、或精细,待刻好后先印墨(也叫线版),在此基础 上分出红、黄、绿、紫、兰、粉红等色版再进行雕刻色版。清河镇木版年画具有立意简明扼要、主题鲜明、寓意深远、造型美观,兼具 有夸张、变形的特点,且线型凝炼流畅,坚实有力或大刀阔斧见长等特点。清河 镇木版年画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配色

11、和谐多变,画师们多采用红、黄、绿、兰、 紫、粉红等色套印,而且追求乡土风味,韵香味厚,粗犷淳朴。莲花灯“莲花灯”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传承至今。它古朴典雅,色彩 鲜明,主要运用红、黄、绿三色,充分体现节日的喜庆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莲花灯” 制作融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俗于一体。起先是用白纸 刷上红、黄、绿颜色,再用专用工具推成皱纹纸并剪成花瓣,后来使用红、黄、 绿三色纸张来制作。传统的做法是:用木制工具将纸压制成为皱纹纸,将皱纹纸剪成花瓣状备用;用竹子扎成灯 笼的框架,下部粘上纸成为“纸杯”状;用黄、绿纸剪灯穗,将灯穗分层粘贴到 框架的底部,轻轻打匀;将花瓣自下向上一层一

12、层叠加、交叉着粘贴到框架的“纸 杯”上,粘成倒置的“莲花座”;将花瓣粘贴到框架上部的圆盘上,形成一个双 层花瓣的莲花盘;将花瓣一层一层交叉着粘贴到高粱杆上,做成盛开的莲花和含 苞欲放的花蕾(根据需要有时也做出白色莲花);用绿色皱纹纸,固定到已缠绕 绿纸的高粱杆上,带柄荷叶就成型了,再用类似的方法做成莲蓬;将莲花、花蕾、 莲蓬与荷叶固定到框架上部,稍加整理即成为一盏美丽的莲花灯。莲花灯”上下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荷叶、莲蓬和红、白莲花的组合,第 二层是双层花瓣组成的鲜花圈,第三层是由红色花瓣向下组成的莲花。这种“莲花灯”最受生意人和结婚多时还没有孩子的家庭欢迎,荷叶寓意“和和美美”, 莲藕代表“财运

13、连连”,莲蓬和里面的莲子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而红白 两色花代表男孩和女孩,刚好凑成一个好字,代表儿孙满堂,堪称民间艺术虎头鞋虎头鞋是滨州地区农村妇女为儿童缝制鞋靴时,用各种样式的布料或是各色 丝线缝制鞋头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品。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虎头鞋 既具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做虎头鞋,人们既 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又寄予了父母对孩子虎头虎脑地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做虎头鞋须先打袼褙,就是用旧破布料一层层的用玉米面浆子粘起来,晒干 后备用。袼褙打好后就根据鞋样子剪下来做鞋底和鞋帮的内衬。鞋帮做好后,就 另找块布,剪成虎头的样子,在上面绣上嘴、眼、鼻

14、子和胡须等,绱在鞋帮的前 面,两边再用布缝个耳朵,就基本成型了,有的虎头上用黑线绣一个“王”字, 就更加生动。虎头鞋样式较多,既有用简单的几色布料缝制而成的,也有的用刺绣、拨花、 打籽等多种针法描织的,做工复杂。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虎 鼻、虎眼等常用较粗的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也有的用兔毛将鞋口、 虎耳、虎眼镶边,红、黄、白间杂,轮廓清晰,孩子穿上虎头鞋蹒跚学步,兔毛 随脚步飘动,使得虎头栩栩如生,有了动态感。穿虎头鞋的时间,多是在孩子一岁左右的冬天。此时的孩子正是穿着连脚的 棉裤跃跃欲试想要走路的时候。所以,虎头鞋需要做的肥大、厚实,像老虎一样 的健壮。这样有利于孩子

15、脚扎实地、稳重,不摔跤。更重要的是,人们认为虎是 百兽之王,穿上虎头鞋,可以驱除邪恶,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健康成长。在很多 村庄中,还有小猪鞋、小狗鞋等等,都与当地民情风俗有关。女孩子的鞋子造型 与男孩子相同,只是鞋前绣花图案取吉祥、欢快、饰以含有寓意的花鸟图案。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意识有了很大的变 化,虎头鞋虽然经济适用,但却并不美观,在城区基本难以见到穿虎头鞋的孩子 了,农村孩子也很少穿了,因此,缝制虎头鞋的人们也越来越少,只有位数不多 的农村老太太还恋恋不舍这种手工艺品,做上几双摆在集市的地摊上,为集市添 一道古朴的风景。长出立体字的葫芦葫芦,因和“福禄”谐音

16、,又有驱灾避邪之神奇传说,人称“宝葫芦”,自 古至今受到世人的宠爱。传统的葫芦加工工艺有刻、烙、画等,近年来又发展到 用绳、模造型,以及染色、砑花、多葫芦拼型等工艺。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探索出一种既有人为加工,又有自然长成的艺术效 果的方法让葫芦“长”出立体字。凭着扎实的书法功底,他用特制的刻刀, 选择最佳雕刻期,在葫芦上刻上几个字或简单的图案,雕刻后葫芦分泌出汁液来 愈合创伤导致凸起立体效果,几天后字和画凸出葫芦表面,有鲜明的立体感,葫 芦成熟后经去皮、防霉、干燥、装饰等一系列处理,一只只立体雕刻工艺葫芦就 做成了。立体雕刻工艺葫芦式样新颖,自然长成,巧夺天工。通过把祝福语、警句或 图案雕刻到葫芦上,使其自然生长成立体字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还可以按照收藏者的要求,在上面刻上收藏者自己的名字,长成后在世上应是独 一无二的,极具收藏价值。三彩棉絮鸡三彩棉絮鸡造型别致、小巧美观,以高梁秸杆、棉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