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359114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三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 11. 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比喻的种类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

2、、“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2. 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

3、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2)比拟的种类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3. 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2)借代的种类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3)补充: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a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b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c借喻可改为明喻和暗喻,而借代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