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含历次对外战争)试题 必修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035778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含历次对外战争)试题 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含历次对外战争)试题 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含历次对外战争)试题 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含历次对外战争)试题 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含历次对外战争)试题 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含历次对外战争)试题 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含历次对外战争)试题 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含历次对外战争)一、 单项选择题1. (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国称“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A. 肯定战争的正义性B. 强调战争爆发原因C. 粉饰侵略战争性质D. 纪念这次战争影响2. (2018河南八市测评)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B.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C.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 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3. (2018河北邢台质检)上海县志记载:“当时划定此界,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

2、可以随便寄居,非即将此界交于外人管理,则当时所谓开埠者,尚未至喧宾夺主,而租借二字之名词亦未成立也。”这表明租界设立之初()A. 英国人在租界受到完全限制B. 英国人已经获得领事裁判权C. 租界主权仍在中国手中D. 上海尚未成为通商口岸4. (2018福建莆田3月质检)1842年9月,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两江总督牛鉴联名向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发出照会。照会第8条规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这说明当时()A. 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B. 涉外司法诉讼以商贸纠纷为主C. 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D. 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5. (

3、2018湖南怀化三模)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表明()A. 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B. 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C. 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D. 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6. (2018河南郑州一模)清朝立国之初,中央设有礼部和理藩院。负责接待藩邦、属国或外国的贡使,处理一切“夷务”。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管各种“洋务”。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反映了()A.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B. 天朝上国观念逐步瓦解C. 近代外交的理念渐趋成熟D.

4、学习西方逐渐成为共识7. (2018山东济宁一模)关于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据日本海军司令部编写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载:“七时五十二分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应战。”我国史学研究者根据中文记载,尤其是济远航海日志,考定:首先发炮的是吉野,时间为七时四十五分,济远发炮时间确是七时五十二分,却是为了自卫还击。史学界的这一考定()A. 揭示了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企图B. 说明了日本是甲午战争的真正挑起者C. 反映出中国是甲午战争的受害者D. 论证了日本在海战中占据优势的原因8. (2018福建泉州质检)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

5、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这种情况表明,中国()A. 近代化努力收效巨大B. 清军训练有素C. 自信轻敌的乐观情绪D. 民族意识觉醒9. (2019河北廊坊示范高中联考)日本帝国主义割占台湾初期一直由武官实施军事统治。1898年,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公布了匪徒刑罚令,把反日的台湾民众一律当作土匪来处置。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清政府丧失维护统治的能力B. 日本侵略台湾蓄谋已久C. 台湾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殖民精神D. 日本实行依法治台策略10. (2018河南郑州一模)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

6、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 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B. 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C. 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地推行改革D. 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11. (2018河南中原名校二模)下表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兵力统计表。此表说明()国家兵力日军8 000人俄军4 800人英军3 000人美军2 100人法军800人奥地利军58人意大利军53人A. 当时日本是侵华的主谋B.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 列强侵华达成利益一致D.

7、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12. (2018山西太原期末)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A.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 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C. 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二、 非选择题13. (2018福建厦门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

8、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摘编自韩昇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材料二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

9、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14. (2018河北考前冲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整

10、个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第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第二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人们以平等的地位对付外国社会、从而有效抵抗外国社会所必须的。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一讲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含历次对外战争)1.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

11、争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一场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却称为“通商战争”,这主要是为了掩盖侵略战争的本质,来粉饰侵略战争性质,C项正确;材料是否定战争的侵略性质,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纪念战争表述明显错误,排除。故选C。2. C【解析】 历史观点不仅要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及定性,更带有强烈的主观评判色彩,前半句带有历史叙述,A项错误;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作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后半句符合,但没有讲到历史叙述,B项错误;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前半句就是历史叙述,后半句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D项没提到历史叙述,D项错

12、误。3. C【解析】 据材料可知,英国人在租界并未受到完全限制,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租界的所有权问题,并未体现领事裁判权的问题,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租界主权等仍然由中国管理,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项错误。4. D【解析】 结合材料“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可知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故选D;领事裁判权在19世纪50年代后获得,排除A;此题与涉外司法诉讼商贸纠纷无关,排除B;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说法有误,排除C。5. D【解析】 材料表明司法主权的丧失,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中国政府无

13、法管理,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无需中国会审,无视中国主权,C项错误;治外法权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在强化,D项正确。6. B【解析】 根据史实近代中国由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01年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不断下降,A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传统的贵华夏而贱夷狄的礼藩外交体系逐步瓦解,近代化的外交观念逐渐发展,从外交层面体现了天朝上国观念逐步瓦解,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礼藩外交的瓦解和近代外交观念的兴起发展,得出近代外交理念仍在发展完善阶段,而非成熟,C项错误;材料仅从外交方面阐述近代化的进程,无法得出向西方学习成为共识这一宏观结论,D项错误。7. B【解析】 根据题目中“

14、关于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并未体现出日本的蓄谋已久,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首先发炮的是吉野,时间为七时四十五分,济远发炮时间确是七时五十二分”得出日本是甲午战争的真正挑起者,故B项正确;题目中牵涉的是关于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并未牵涉受害的问题,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关于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不相符,故D项错误。8. C【解析】 材料反映举国“乐观”情绪,A项错误;“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是使用新兵,B项错误;材料中对海军、陆军的认识和使用新兵集中反映盲目乐观,C项正确;乐观情绪不能体现民族意识觉醒,D项错误。9. C【解析】 由材料“把反日的台湾民众一律当作土匪来处置”说明台

15、湾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具有强烈的反殖民精神,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统治状况,排除A;材料反映日本已经将台湾变为其殖民地,排除B;材料表明日本对台湾野蛮的殖民统治,排除D。10. D【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缓和与义和团运动无关,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政治军事优势还在以英法为首的西欧手中,不存在所谓的让步情况,B项错误;1899年和1900年戊戌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清末新政尚未启动,故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缓和与清政府的改革无关,C项错误;材料反映符合各方利益,为各国所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实质上是西方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所以瓜分中国的趋势得以缓和,D项正确。11. B【解析】 从统计表来看,八国联军一共两万人不到,清政府却战败投降,签订不平等条约,说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答案为B项。日军最多并不能说明当时日本是侵华的主谋,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的代理人,排除D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