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现象逐渐增多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35385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现象逐渐增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现象逐渐增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现象逐渐增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现象逐渐增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现象逐渐增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现象逐渐增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现象逐渐增多,为临床治疗疾病带来了很 大困难。在未来,如何有效防治细菌感染及其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播散是一项长期、复杂、 艰巨的工作,因而在寻找和研制有效的抗菌药物非常必要15。中药历史悠久,功效显著,许 多研究资料表明,中药在体内外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并且较抗生素不易产生耐药性。另外中 药具有毒副作用小,取材方便,经济实惠的优点,因此研究和开发中药抗菌药具有重大意义16。 我国香椿树资源丰富,现在一般新鲜的香椿嫩芽只是作为时令蔬菜在食用,它的药用价值,特别 是作为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香椿嫩芽水提取液具

2、 有一定的广谱抑菌活性,在体外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以及白假丝 酵母菌均有抑菌作用,特别 是对临床分离菌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更有重要意义。因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 性,能够天然抵抗多种抗菌药物, Kolar 报导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占其临床分离株的 4.0%26. 3% 17。本研究结果将为从香椿嫩芽中提取有效的抗菌成分提供了依据,对合理 开发和利用香椿嫩芽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根据文献报道香椿中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居多, 但是在前期的提取中得到的多为芳香类成分,传统上香椿用于抗炎、镇痛,其有效成分就是芳香 类,而生物碱则主要用于抗肿瘤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分离工作,以及单体

3、成分的富集, 以便进行生物活性的研究。 5.讨论 综上所述,目前对香椿的报道及研究都比较多,从下面几个 讨论中进行对香椿的研究及分析。 5.1 化学研究及活性成分的讨论 虽报道了香椿叶、子和香椿 皮中含有多种天然的化学活性成分,但是每种品种的香椿属所含的化学成分不一样,有待进一步 研究、分析及总结。 5.2 香椿作为香料具有开发意义 在我国,香椿新鲜嫩芽甘美,从古到今, 人们就喜爱食用新鲜嫩芽,但是香椿的采收期受到季节的影响,采收期短暂,因此受到季节性的 影响很强,它限制了人们在一年四季食用新鲜嫩芽,但是,目前市场上能买到腌渍品、速冻品等, 但是它和新鲜嫩芽的味道相比性味相比差差距很大,在香椿

4、中,香料的研究及开发变得日趋活跃, 但是,在香椿香料中,它的开发还处于空白,从香椿中,提取得到的天然芳香成分可以制备成含 香椿味的香精,在食品工艺中,可以作为调味品,也可以用为食品的添加剂。 5.3 香椿植物分 布的调查 在我国,香椿分布范围很广,东起辽宁,西至甘肃,北至我国内蒙古,南到广东、广 西、云南、贵州均有分布,香椿属有9种植物,洋椿属也有9种植物,本次实验中,仅仅有本实 验提到的两种学名的椿属,有待于进行对香椿原植物和资源调查,并总结报告。 5.4 香椿作为 药用植物的探讨 目前,对香椿作为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很多,仍然在研究原植物,停留在药材 的研究基础上,因此,在对香椿天然活性成分

5、基础上的研究,在进行药理研究实验的则报道少。 另外,根据我们对香椿的初步研究,发现香椿挥发油的颜色很特殊,为棕红色,与一般挥发油颜 色不同,而有特殊颜色的挥发油中多含奥类成分,天然奥类成分又多具抗癌活性,还有待进一步 研究. 参考文献 1 薛玲, 李长峰. 香椿芽总黄酮的初步药效学实验 . 山东中医杂志 , 2004, 23(11):685 686. 2浙江药用植物志编写组. 浙江药用植物志.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 一版. 1980: 690.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一分册) . 北京: 人民 卫生出版社, 1972: 428. 4 林启寿. 中草药

6、成分化学. 第一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7: 341. 5 张仲 平,在香椿叶片中对黄酮成分随季节性变化的研究J.山东中医药学报,2001,25(3):141-142 6刘永 隆,傅丰永等黄酮类物质在植物界中的分布及药用价值,新药的寻找J.植物报,1980,22(1):87-92 7 程富胜, 胡庭俊. 椿树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与应用.中国动物保健, 20 香椿化学成分研究(2) 摘要 香椿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的药材树种,它的根、茎、叶、皮均可入药。香椿皮有苦涩的味、性 温,祛风利湿的功效、止血止痛的功能,香椿皮主治肠炎、泌尿道、便血、白带等,近些年来香 椿在栽培、生理、化学成分和综合利

7、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我国香椿的研究发展进行 了展望,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香椿的研究从一些传统的认识逐渐发展到对化学活性 及成分,作用机理的研究。到现在,一共报道了,从香椿的根、茎、叶、皮中提取及分离到100 个化合物,其中,有酮类19种、萜类44种、苷类7种、酚类14个和16种其它化合物。在研究 中,以酮类和萜类为主要研究方向,因此,进一步对它的活性成分、挥发性物质、药理研究等进 行描述,对香椿的开发与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采用硅胶柱 ODS、Sephadex LH-20 柱色谱方 法对香椿 75%乙醇水提取液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 物

8、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乙酯(ZN-1)和对 羟基苯甲酸(ZN-2)。关键词:香椿;楝科;化学成份;萜类;芳香类;黄酮1前言1.1研究 概况 香椿是我国珍贵的木材和蔬菜兼用速生树种,因木质优良,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桃花心木” 我国2 0多个省市均有分布。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香椿资源,香椿(Toona sinensis)又名 香椿芽、椿树、椿等,在植物名实图考中称为红椿,为楝科(Meliaceae)香椿属(Toona) 落叶乔木,树干高10米以上;树皮粗糙,深褐色,片状脱落。叶具长柄,复叶,长 30-50cm, 边缘有锯齿,无斑点,背面呈绿色,叶脉有

9、16-24 条,平展;圆锥花序,花多,长3-5毫米,花 梗短,花萼 7 齿裂,花瓣 7 片,白色,长圆形,先端钝,长 4-5 毫米,宽 2-3 毫米;雄蕊为 10, 只有5枚能授精, 5枚退化;花盘无毛,念珠状;子房呈圆锥状,具有7条沟纹,无毛,胚珠8 枚,柱头比子房长,柱头呈盘状形。蒴果为狭椭圆形,长2-3.5cm,深褐色,有皮孔,果瓣不厚; 通常花期为6-8月,果期10-12月。香椿(Toona sinensis)喜温,适宜在平均气温715C的地 区栽培,抗寒能力随苗树龄的增加不断提高。用种子直播的一年生幼苗在零下10C左右可能受 冻。喜好光,适应于耐湿,适宜生长于河边、房屋周围等肥沃湿润

10、的土壤中,一般生长在砂壤土 为好。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5.58.0香椿(Toona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速生药材树种, 素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香椿(Toona sinensis)是 我国著名的传统蔬菜,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古代称香椿为椿,称臭椿为樗。中国人爱好食 用香椿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汉代就已经遍布大江南北。此外,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人 体所需的 20 种必需氨基酸及磷、铁等微量元素,在我国,香椿作为一种著名的传统蔬菜,很早 以前就有食用香椿的历史,受到人们的青睐,香椿在其它国家称为“保健菜”,现多出口多个国家3。叶芽含有

11、丰富营养,食疗在医学上具有广泛应用,主要治疗外感风寒、痢疾、胃痛、抗 肿瘤等。 香椿叶、香椿皮、香椿子可作为中药,始收载于唐本草。香椿全株具有特殊气味, 并因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叶、树皮和果实均可入药,应用历史十分 悠久,始载于唐本草。香椿叶味苦、性温,具有清热收敛、消炎解毒、去燥湿等功效,主治 肠炎、痢疾等疾病1;香椿成熟的种子味苦、性温、散寒、具祛风、止痛等功效,在医学中, 临床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胃痛、疝气、风湿关节痛及冷骨风等。 至今,国外及国内越来越多的 人对它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不断增多,本次实验对香椿的一些研究报道及一些成果进行了描述 与分析,从而解释香椿叶

12、中有效成分的“量比”结构与药材道地性的关系,以期为更好地促进香椿 叶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现今在香椿叶中已经分离到的化学成分有胡萝卜素 及维生素B、C,香椿皮中含川楝素(Toosendanin, C30 H38O11 ,熔点178 C180 C、238C 240C , 2 )、甾醇、鞣质3 ,香椿心材中含有白矢车菊苷元4。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发现香椿中 有多种活性成分,某些黄酮化合物具有显著的药用生理作用,如消炎、抗菌、抗氧化、抗过敏、 抗病毒、软化血管和增强血管张力的基本功效,且毒性低 5。叶片中富含蓓萜类和酯类,萜类 有抗菌、调节血糖浓度、抗癌抗肿瘤的活性功效 6。叶片中含有的

13、芳香醇及小分子都属于多酚 类,能有效地清除人体内过剩的自由基,能够缓解人体组织器官的衰老,并且能够对自由基诱发 的生物大分子引起的损伤起保护作用;还具有抑菌、抗病毒、抑制亚硝基化等作用。香椿活性成 份在抗炎、镇痛、血管系统、解痉、抗癌等方面的作用已有较多报道,然而,在生药、成分、药 理、临床等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7 。香椿煎汁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链球 菌、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8 。椿皮煎汁对福氏、宋内氏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9 目前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全面,很多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 香椿的临床应用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发挥它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

14、济效益。 1.2 化学成分研究 1.2.1 挥发性 香椿能够散发出香味。一些研究发现,它的香味物质主要是萜类物质 10 。邱琴 等采用化学及物理的方法从香椿子中提取到挥发油,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了 63 种成分,挥发油占78%以上,最高的为1, 31-三十一烷三醇,占17.39%,其次为亚麻酸,占11.06%, 蒸馏法提取了 40 多种种成分,占挥发油的 84%,含量最高的为烯醇,占 10.64%,第二多的 8- 杜松醇,占10.02% 11 。研究表明,萃取和蒸馏提取的挥发油中分别提取的 52种和38种化学成 分,分别占 79.93%和 75.98%,然而,茎中提取到了 40

15、 种活性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 66.35%和 59.13%12 。 1.2.2 活性成分 目前, 国内及国外对它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香椿的根、茎、 叶和皮等。研究结果表明 , 在香椿中,酮类及苷类、酸等成分具有比较明显的生物学活性成分。 研究者,采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UV法、IR法、MS法、1D法和2DNMR法等技术手段, 在香椿的叶的提取物丙酮中,分别鉴定出了 8种物质,分别是:1, 2, 3-三氧没食子酰基-卩-D-吡 喃型葡萄糖、1, 2, 3, 6-四氧没食子酰基-卩-D-吡喃型葡萄糖、1, 2, 3, 4,-四氧食子酰基-卩-L-咲喃葡 萄糖、槲皮素-2-0-卩-L-咲喃葡萄苷、槲

16、皮素-2-0-卩-D-鼠李糖苷、芦荟丁酸、山奈酚-2-O-卩-D-葡 萄糖苷(黄芪苷)、山奈酚-2-0-卩-D-阿拉伯糖。叶经过醇提取水解后,含有两种苷元,分别是槲 皮素、山萘酚,叶中的酮类成分,主要以一种苷的形式存在于化合物中,在它的果壳中和果实等 部位,也分别提取出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酮类化合物 13 。李国成等 研究人员从它的树皮中分离出8种化合物,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4。 1.2.3 其他成分 国内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对香椿的其他活性成分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 数据表 明,它的叶中富含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氨基酸占总量的 25.34%,其中必 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 30.51%; 种子中还发现含有酮、皂甙、鞣质、萜类、醛、生物碱、脂肪 酸等物质12。1.2选题指导思想在已报道的研究中香椿叶,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C,椿皮中 含有川楝素、甾醇、鞣质。而香椿中具有芳香气味的天然化学成分、香椿子中的化学成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