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0350183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060430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课程学分2总学时32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8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知识、导游基础后续课程无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制定人潘磊制定日期2013.9审核人仝泽柳修订人潘磊修订日期2014.4审核人仝泽柳签发人钱宏签发日期2014.5、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课

2、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目标1 ?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2 .能力目标(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3 .知识目标(1) 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2)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3) 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

3、的分布与特征(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序号单元内容能力目标知识要求建议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中国旅游客流与客源状况能根据旅游地理的特征,进“旅游客流的预测。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客流和出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了解感知环境与旅游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客源市场的发展与结构。22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能根据旅游资源的环境状况,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旅游资源划、境问题实施对策。了解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将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产生的

4、影响,并理解和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23中国自然旅游资源能根据自然旅游资源的具体特点,进行自然资源的分类。了解中国各类型自然旅游资源的概况;掌握各种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掌握每种类型自然旅游资源具有代表性的景观。24中国人文旅游资源能根据人文旅游资源的具体特点,进行人文资源的分类。了解中国各类型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况;掌握各种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掌握每种类型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代表性的景观。24中国旅游地理区戈9、中央区旅游综述能根据旅游地类型区划依据,有效的对各旅游区进行划分,并根据中央区旅游资源特征,进行本区旅游线路设计。掌握旅游点、旅游地、旅游区的概念和旅游区划的原则与本书的中国旅

5、游区划方案;了解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状况以及本旅游区成为旅游点的优势;熟悉本旅游区的线路;认识本旅游区应该侧重发展的对象;掌握本地区重要旅游景区和景点。25学生课内汇报能根据导游词讲解的要求和技巧,进行该区的重要景区“旅游线路讲解。熟悉以上区域内的重要景点的导游词内容以及旅游线路的内容。26东北区旅游综述、黄河中下游区旅游资源综述能根据东北区和黄河中下游区旅游资源特色,进行本区,游线路设计。了解东北区和黄河中下游区旅游资源特色;掌握两个区域的重点景区及其精品路线;掌握分析两个区旅游资源发展优势的要点;掌握预测旅游发展前景的要点。27长江中上游区旅游综述能根据本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进行本区旅游线路设计

6、。了解本区旅游资源特色;掌握该区的重点景区及其精品路线;掌握分析该区旅游资源发展优势的要点;掌握预测旅游发展前景的要点。28学生课内汇报能根据导游词讲解的要求和技巧,进行该区的重要景区“旅游线路讲解。熟悉以上区域内的重要景点的导游词内容以及旅游线路的内容。29华东区旅游综述能根据本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进行本区旅游线路设计。了解本区旅游资源特色;掌握该区的重点景区及其精品路线;掌握分析该区旅游资源发展优势的要点;掌握预测旅游发展2前景的要点。10岭南区旅游综述、西南区旅游综述能根据岭南区和西南区旅游资源特色,进行本区旅游线加设计。了解岭南区和西南区旅游资源特色;掌握两个区域的重点景区及其精品路线;

7、掌握分析两个区旅游资源发展优势的要点;掌握预测旅游发展前景的要点。211学生课内汇报能根据导游词讲解的要求和技巧,进行该区的重要景区“旅游线路讲解。熟悉以上区域内的重要景点的导游词内容以及旅游线路的内容。212塞北区旅游综述、西北区旅游综述能根据内蒙占自治区和西北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条件与历史文化风貌,进行该区旅游线路设计。了解内蒙占自治区和西北区的自然、人文地理条件;掌握两个区域的重点景区及其精品路线;掌握分析两个区旅游资源发展优势的要点;掌握预测旅游发展前景的要点。213青藏区旅游综述、港澳台区旅游综述能根据青藏区和港澳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条件与历史文化风貌,进行本区旅游线路

8、设计。了解青藏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条件与历史文化风貌;认识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掌握本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掌握主要的旅游景区以及主要线路。了解港澳台区旅游资源特点;掌握本区重点景区的基本性质与特征;分析历史给本区带来的旅游发展优势和旅游产品特征。214学生课内汇报能根据导游词讲解的要求和技巧,进行该区的重要景区,旅游线路讲解。熟悉以上区域内的重要景点的导游词内容以及旅游线路的内容。2课内复习2合计248四、实施建议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法灵活课堂讲课,包括讲授法、提问法、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欣赏、示范教学法、学生模拟演练法

9、等。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弓I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如旅游区划分、各旅游区的经典代表及景观特征、旅游线路安排与设计等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该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与看法,并能有效的进行景点景区介绍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重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配合有关图文资料,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2 ?教学条件与环境结合课程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理论内容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更易于接受,并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模拟与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 .参考教材与文献(1)教材:刘英杰中国旅游地理教参:1)罗兹柏中

10、国旅游地理2)杨载田中国旅游地理3)庞规荃中国旅游地理4)保继刚旅游地理学五、考核评价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9科学出版社 2005. 9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I)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堂模拟、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课内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分数。(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注重考核学生前厅管理与服务知识的应用水平。(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50%”末评价50%过程评价:课堂参与程度、作业、课堂纪律与出勤、实践环节期末评价:期末笔试六、其他说明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本课程融合了课内理论、课内模拟和课内实践等方式逐步深入的教学体系,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以管理训练为载体,创设工作情境,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今后的实践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