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教学与评价关系的若干问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34537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英语教学与评价关系的若干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英语教学与评价关系的若干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英语教学与评价关系的若干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英语教学与评价关系的若干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英语教学与评价关系的若干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英语教学与评价关系的若干问题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以来, 广大一线教师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谈及到这个问题的,教师首先想到的是考试。目前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 考试与评价体系阻碍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束缚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 。很多教师认为,教学与评价存在很多矛盾关系。教师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认识与行为:1 .新课程强调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考试仍然以考查知识为主;2 .新课程淡化语法(或者不教语法) ,导致学生语法知识不系统,考试成绩不理想;3 .由于新的中高考不考语法,所以教师不再重视语法教学,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零碎。也有相反的说法,虽然考试不考语法,但语法是

2、基础。语法是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的基础,所以还是要重视语法教学;4 .英语中考取消辨音题,所以教师不重视语音教学,导致学生语音基础差;5 .中高考不考口语,所以课堂上没有必要开展听说活动,特别是热身部分的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6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讲解语言点。如果不详细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考试就不能取得好成绩;7 .考试与教材内容是挂钩的,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教材内容。但是,如果考试不与教材挂钩,教材就没有权威性;8 .做题、讲题对应试有直接作用。听、说、读、写的活动是花架子;不采用题海战术,考试就不能取得好成绩;9 .从高一开始就应该用高考的形式和标准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10 .大量地做练习题和模

3、拟题是备考的最有效途径。下面我想就上面提到的这 10 种观点和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一、 新课程下的考试是仍然以考查知识为主吗?中考和高考一直在发生变化。从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一直在变化。 总体来讲,高考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合理。中考改革更加明显,特别是2004 年以来,随着初中新课程的全面推广,中考改革已经在部分地区实施。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以考查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单纯考查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少(占很少的比例) 。我们每年都受教育部的委托对各地区的中考试题进行评价。 2005 年的中考分析已经出版。中考的命题有很大进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总体来讲,中高考主要以考查能力为主。 一个重要的证据

4、之一就是,考试主要考查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三部分显然是能力,所以说,至少从考查的内容来看,中考主要考查能力。 虽然有时由于命题技术方面的原因和材料选择方面的问题, 还有一小部分考查知识的试题,但这种试题将越来越少。2. 即使是考查知识,也是考查知识的运用,而不是单纯的考查语言形式。 我们平时的练习题与中、高考题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只看表面的现象,要看本质的区别。3. 部分省市的中、高考题将进一步改革,有的地区计划试题只有听力、阅读、写作三部分; 适当的时候还要进行口语。 这样就可以逐步过渡到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考试体系。 一些 国外的试题也是这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的中高考已经不是以考

5、查知识为主了。二、新课程真的主张淡化语法吗?首先, 新课程不主张淡化语法, 只是提出不要过于强调单纯传授语法知识的做法, 不要脱离语境讲授和记忆语法规则。 教师不要脱离语境去讲授语法, 学生不要脱离语境去学习语法,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如果仔细研究英语课程标准 ,就会发现实际是新课程很重视语法, 课程目标里专门有一部分就是语法知识。 英语新课程很重视语言知识, 只是注意的方式不同。 没有证据表明系统的语法知识与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考试之间有必然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 如果将来学生参加的考试是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话, 与学生系统的学习语法没有必然的关系。 给大家举一个实际案例。 一位高二同学, 有

6、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成绩中等偏下。查阅他的试卷发现, 答错的主要是语法题,如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分词的一般式和完成式、被动语态、must+完成式、虚拟语气的过去式等问题。讲这个案例的目的就是想说明语法与考试的关系。 考试没有很好地反映出这个学生的水平。 由于这个学生在语法这个点上没有掌握好, 则导致了考试完绩差, 由考试完绩差来判断这个学生学习完绩的下降。 这是逻辑上的错误。语法知识本身和能力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利于培养能力,但过多、过于庞杂的语法知识就不一定。三、考试不考语法就可以不教语法吗?考试是抽样的, 不能也不需要面面俱到。 所谓考什么就教什么, 不考就不教的做法是错误的

7、。不考语法不等于不需要学习语法。学习语法、词汇是为了形完语言运用能力,中、高考主要考查学习的最终结果。 如果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 就说明掌握基本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因此,考试不需要直接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相反的说法,虽然考试不考语法,但语法是基础,是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的基础,所以还是要重视语法。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呢?听、 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确实要以一定的语法知识为基础,但是只有语法知识是不能形完这些能力的;如果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语法上,肯定不能形完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不能夸大语法知识的作用,在教学中也不能一味强调语法教学的作用。四、中考取消辨音题,教师就可以

8、不重视语音教学吗?语音是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的基础; 语音基础差的学生听力一般比较差; 较好的听说能力的背后肯定有较好的语音知识和语音能力。 如果学生在听力和口语考试中有很好的表现, 就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语音能力, 因而没有必要单独检测微观语音能力。 取消辨音题并不等于忽视语音教学。很多大学学生不会听, 发音错误, 与我们小学、 中学不重视语音很有关系,当然,重视语音教学,不一定是非学音标。五、中高考不考听说能力所以就不需要开展听说活动吗?一方面, 多数地区的中高考含有听力部分, 不考听力的地区越来越少; 有些地区的中考已经包括口试, 如广州、 杭州等地方的中考都有口试,而且记入总分, 这

9、在很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将来的高考也可能进行口试。另一方面, 课堂上的听说活动不完全是为了练习听说能力; 听说活动是与读写活动不同的学习渠道, 是获得语言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的重要过程。 有些老师认为, 上课搞口语活动不就是练习听说吗?现在考试不考听说了,就可以不进行听说活动了。这种认识看似有道理,仔细思考, 会发现其中的逻辑错误。 课堂上的互动活动, 怎么可能是仅仅纯粹练习听说呢?互动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渠道, 不要狭隘地理解课堂的口语活动就是为了练习听说。六、课文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语言知识点的载体吗?很多教师是把课文看作知识点的载体。 一些教师认为

10、, 通过课文教授语法和词汇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课堂活动。 但是, 现在出版的新的初中、 高中新教材, 不像过去那样故意 “藏有”很多语言点,这给很多教师带来了困惑。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迫使教师放弃过去那种错误的做法。 课文的首要功能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 课文首先是用来阅读的; 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培养阅读能力,其次是提供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没有必要详细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如果教师以讲解语言点和词汇知识,那教师就只起了一个字典的作用。七、考试与教材内容真的挂钩吗?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中高考命题时, 如果要求考试内容与教材挂钩是不合理的。终结性外语水平考试一般不应该与某种教材内容直接挂钩。 在

11、教育部下发的 中考命题指导( 2005 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里明确指出,考试内容不能直接与教材挂钩,既不能以一套教材为蓝本, 更不能多套教材兼顾。 所以说, 考试是不能与教材挂钩的。 教育部明确规定,各省初高中教材至少有三套。教材的权威性不取决于它是否与考试挂钩。八、不采用题海战术,考试就不能取得好成绩吗?我个人认为, 既然考试存在, 就必然有应试的需求。 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应试本身没有错, 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试。 需要指出的的, 应试不等于应试教育。采用题海战术进行应试的效果值得怀疑。 种类繁杂的练习题质量没有保证, 各类练习题多围绕知识点设计, 而不是考查学生的实

12、际语言运用能力。 可以这么说, 大量地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题对提高考试成绩并没有明显的作用。 有的教师问, 如果不做题, 那上课那么多时间干什么呢?我个人认为, 可以在阅读上多花一些时间。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主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 老师给学生的阅读材料的内容应该尽量广泛, 能够让学生感兴趣, 而不应该局限于带选择题的阅读练习材料。九、从高一就应该用高考的形式与标准进行考试吗?高考的形式与标准只适合高考, 不适合其他评价目的。 高考的目的是选拔, 这与日常检测是不一样的。 高考必须有合理的区分度, 平时的检测没有必要像高考那样讲究区分度。 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 高考题在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3、平时的检测完全没有必要采用高考的形式且受这种形式的限制。 考试本身对促进语言运用能力没有多大作用; 平时教学中的评价有很多不同的功能,不能把所有的评价都与升学考试联系起来。十、大量地做模拟题是备考的有效途径吗?对一个本身不完善、 不稳定的系统反复进行检测, 实际上会对该系统造成损害。 大量地做模拟题有 “异曲同工 ”之害。 我在山东调研时, 一位高中教师用了一个很典型的比喻来说明做模拟题的作用。 他把平时学习与考试的关系比做是磨刀与砍柴的关系。 磨刀要有耐心, 不能急于求成。如果磨刀时旁边放一块木头,磨一下,砍一下,恐怕永远也磨不好。平时学习就像是磨刀,最后的考试就像是砍柴。刀磨好了,砍柴就顺利。大量地做模拟题,而不注重平时的积累,就像磨刀时磨一下砍一下,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总之, 在教学与考试的评价上, 我们必须明确,考试与教学没有根本的矛盾,考试不是“万恶 ” 之源,考试不应该成为教师把学生带进题海深渊的借口。我们缺少的不是证据, 而是勇气、信心、智慧和行动。程晓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