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344437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共7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们总体收入箭步式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越演越烈。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重之重。虽然,国家相继出台多项相关政策,但是,就目前来看,并没有起到理想的作用。为此,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并找出原因,最后给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城乡 收入差距 现状 原因及对策一、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一)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在市场经济的大幅刺激之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

2、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0亿元,增长了约14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提升,1978年为381元,2012年为3.84 万元,增长了约100倍。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远远大于同时期的农村居民的输入。而且,再2003年之前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率远超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城乡居民人居收入年差从1998年的3263.10元迅速扩大到10904.45元。(如下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这种不断快速拉大的贫富差距作为社会各种矛盾的催化剂,已经严重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98-2015年城乡

3、居民收入情况年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比收入之年差1998216254252.51:132631999221058542.65:136432000225362802.66:140272001236668602.90:144942002247577033.11:152272003262284723.26:158502004293694213.21:1648520053254104933.22:1723820064301117593.28:1745720074958137853.33:1882720085736157803.31:11044320096270171743.

4、33:11090420105919191093.23:11319020116977218103.13:11483320127919245653.10:11664820138896269553.03;11805920149892288442.92:118952201511422311952.73:119773(二)城乡收入差距成阶段性,开始出现缩小的趋势。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从其绝对差来看,依然不断拉大,但是从城乡收入增长率来看,已经开始出现比较稳定的缩小趋势,从整体来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阶段性且呈现出明显的“U”字形状。1998-2003是矿大阶段;2003-2009波浪式上升;2010-201

5、5逐步缩小。2001年的时候,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是农村的2.90倍,,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人均收入的3.33倍,达到最高。2008年有所下降,2009年有反增至3.33倍。2009之后,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增长比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如下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1年至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比率图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一)城乡自然地理条件的客观差异 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大多处于交通不便的山沟地区,自然环境恶略,土壤贫瘠。人口大量流失。这样闭塞的自然环境下,不仅不利于城镇化的建设,更不利于农村居民的思想解放,我国不少农村村民,到现在为止,依然存在着相当

6、严重的自给自足思想。因此我国农业生产力低、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技术含量低,同时在建的城镇中,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滞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直接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于此相对应的城市地区地理环境优越,聚集着大量的优秀人才,拥有便利的交通,先进的医疗,发达的目前,教育等资源,再加上城镇居民有较高的市场洞察力,因此,城市居民收入多元化。在这自然条件的影响下,我国城乡经济形成了长期以来无法克制的二元经济结构。这是我国农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二)国家政策影响 从1978年开始,我国就出现了,轻农重工商,轻农村重城市的发展观念,甚至一度以牺牲农业来获得工商业的发展。到

7、现在为止,国际政策依旧偏向城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农村地区远远落后于城镇。早目前为止,我国公共服务不健全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是相当低。和城市相比,我国目前针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旧不成体系,并且存在很多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当中有绝大对数都无法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福利,并且其正当的合法权利大多也因种种原因而不能享有。在公共服务方面,农民工的子女上学问题是现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很多地方没有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之中,有时甚至还需额外缴纳“入学费”,再加上上学所需的各项费用支出,农民的工经济负担可谓是加重了一重又

8、一重。另外,在分配制度方面国家依旧实行着偏向城镇的分配制度,在分配与再分配中对农业的投入少、而索取多。尤其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初期,国家对工农业产品价格实行“剪刀差“制度,也就是说在压低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这种“剪刀差”政策拉动了工业化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使得广大劳动农民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1952年到1999年这47年间,农业部门通过“剪刀差”政策为城市工业提供的资金为8707亿元,而通过税收提供的资金仅为1527. 8亿元,通过储蓄提供的资金是1404. 8亿元,扣除同期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投入,农村为城市工业化提供的资金净额也为1000亿元。与此相反,城市职工虽然工资

9、水平不高,但由于有较多的补贴和福利,其生活水平任然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城乡收入差距也由此出现。(三)城乡教育影响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已经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人力资本是对劳动力投资的结果,即教育的结果。实践证明,受教育水平程度和收入水平呈正比关系,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收入也就越高。劳动力素质较高者能够为社会能提供更多的贡献,从而获得的高收入。在现实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未受过教育或受过很少教育的成员。目前教育软硬件投资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据测算,受教育程度可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40%。在我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他们所掌握的

10、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在农村表现为从事固有的农业经济,而在城市主要表现为从事建筑业、服务业等工作,此类工作简单,被替代的可能性极高。农村教育水平之所以长期落后。最大的原因在于我国教育的长期不公平。这种不公平的教育是导致城乡贫富差距的潜在因素 一方面,教育不公会使人们无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地参与收入分配而导致贫富差距出现或扩大。当一个人因教育不公而丧失教育机会后,他就很难参与现代化的生产过程,很难获得起码的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他的收入获取能力必然很低,自然拉开了与他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以提高43%的劳动生产率;中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以提高10

11、8%的劳动生产率;大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以提高300%的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贫富差距过于悬殊则会使低收入群体无法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机会而进一步是使教育不公正程度加剧。尽管城乡大部分低收入群体对教育投资十分渴望,但贫困制约着他们的教育投资支付能力,并制约着他们享有教育的机会,从而影响教育公正。 贫困对教育公正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入学机会的不均等。众所周知,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虽然不缴学费,但是依然要负担书本费、杂费和寄宿费等,贫困地区的家庭因交不起这些费用,加上重男轻女观念作祟,往往造成农村女孩入学率低或中途缀学现象。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女,因交不起择校

12、费,只能上教学质量较差的民工学校。入学机会的不均等直接导致了教育的不公正,也使贫困家庭无法通过受教育来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其次就是所享受的教育条件的不均等。我国的教育教学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城市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办公室配了空调,教室有吊扇;而在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危房甚多,有的学校连课桌课椅都配不齐,晚上点煤油灯。这种条件也导致中小学师资的极大差别。城市的中小学老师是本科以上学历,发达城市已有向研究生学历发展的趋势。而农村具有大学学历的中小学教室微乎其微,计算机、外语等课程教学或形同虚设,或质量很差,甚至出现了农村中小学关门的情况。 教育公正与贫富差距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表明,

13、促进了教育公正,穷人就会因获取相同的教育机会,而相应地得到获取高收入的机会因缩小贫富差距,同时,贫富差距缩小后又反过来促进教育的公正。所以当前我国政府应该立足于教育,力图使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那些贫苦家庭的任,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以摆脱贫困。正如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郝如玉倡导的那样:“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他们才能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才真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这也是西方税务专家普遍推崇的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这就要求政府对于农村教育要给予极高的重视,增大对于农村的教育投入,改革教育资金

14、自筹的模式。(四)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影响 由国家统计数据来看,从2009年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开始出现比较稳定的缩小趋势,这一方面是国家近年来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并获得了有效成果。而另一个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致。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阶段有关系。一个地区的发展,要经历城乡收入差距由低水平的均衡到收入扩大、再到收入缩小这样一个过程,呈倒U字形。这是一个规律,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三、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一)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虽然自然条件恶略,但具有很浓的地域特色,相关政府部门可根据不同区域的特色相应发展

15、区域化特色农业。加快建立健全“一村一品”的发展体系。目前陕西省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区有特色经济,目前,已经形成了“蓝”,“黑”,“绿”等几大区域特色产业。“蓝色”是以西安,杨凌为核心的城市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渭河高原,秦巴山区,则以果业,中草药种植业为主的“绿色”,陕北地区则以石油,煤炭等能源工业产业为主。陕西省并从2003年开始学习并推广“一村一品”经验,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比较有名的是户县民画,凤翔泥塑,紫阳绿茶,周至猕猴桃等。我国其他贫困地区,尤其是落得的大西部,应加快学习脚步,尽快建立健全各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体系,从而是当地居民获得更多收入。(二)政府应更多地为农村的发展创造机会,加大农村的精准扶贫力度。 政府长期以来对城乡厚此薄彼的政策待遇,可以说是造成我国城乡现状的最根本的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已经开始转变观念。大力发展“三农”产业,以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互补。虽然,取了一些成绩,但是力度远远不够。因此,本文认为,政府应在政策上适时地偏向农村,全力加快农村公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