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素材时评选读:奋力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征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0340171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素材时评选读:奋力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语文素材时评选读:奋力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语文素材时评选读:奋力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语文素材时评选读:奋力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语文素材时评选读:奋力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语文素材时评选读:奋力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语文素材时评选读:奋力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征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评选读:奋力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征程”1、用航天精神引领探索之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院党委书记李明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作为中国首枚空间运载火箭,“长征一号”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回首中国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历程,几代航天人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中,孕育形成了航天“三大精神”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深厚博大的航天“三大精神”反映着不同时期中国航天事业的特征,体现着一脉相承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体航天人

2、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从“两弹一星”的伟大创举,到“天宫”揽胜、“嫦娥”奔月,再到“北斗”指路、“长五”飞天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航天精神的坚定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航天精神一以贯之、历久弥新。热爱祖国是航天精神的核心要素。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要始终坚守热爱祖国传统,始终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航天科技战线的主旋律。改革创新是时代要义。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航天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发展航天事业,就要坚持改革,不断激发创新机制活力。自力更生

3、是立业之本。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几代航天人经过不懈奋斗,用实践证明了自力更生是法宝,靠自己才靠得住。航天人要进一步坚定自力更生的信念,坚持实现核心技术及重要原材料、关键核心器件自主可控,使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航天精神也深刻折射出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和协同攻坚的大局意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航天人的真实写照。航天人骨子里始终保持着特有的奉献基因,以实际行动,为航天强国建设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和无数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胸怀大局、协同攻坚、集智攻关,取得了伟大成就和举世瞩目的科技突破。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全国一盘棋、协同攻坚仍然是重要

4、法宝。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离不开航天人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随着航天强国建设的号角吹响,新时代的中国航天人要紧盯最先进水平发力前行,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去探寻未知世界的奥秘,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在航天“三大精神”的引领和推动下,中国航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稳更远。2、百折不挠地搞好科技攻关(解放军报)每一次升空都标注着崭新的中国高度,每一次飞行都描绘着壮丽的中国航迹。在2020年即将到来之际,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重要

5、工程,作为我国首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整体性能和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次任务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具备发射更重航天器,或将航天器送向更远深空的能力,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航天探索从来不是一片坦途。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庞大、最具风险的领域,每前进一步都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有探索就会有风险,有尝试就会有失败。长征五号火箭第二次发射因火箭发动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工程全线科研人员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历经两年多艰苦攻关、连续奋战,进行了大量地面试验,采取了一系列改进优化措施,圆满完成

6、了第二发失利故障归零和第三发火箭的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了航天战线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时代风貌。“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多年来,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突破掌握了一系列载人航天基本技术,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启示我们:推进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必须强化为国担当、居安思危的使命意识,发扬挑战未知、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保持精益求精、夙兴夜寐的敬业作风,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勇于拼搏、接续奋斗中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航天梦。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

7、征程任重道远。建设航天强国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航天由此站上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和续写的精彩有很多,同时面临的挑战和需要攻克的难关也有很多。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锚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一项一项地攻克难关,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才能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辉煌。太空之路,无比广阔;航天征程,无限壮美。我们相信,未来的征途中,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将迈得更实、迈向更远。3、“冷板凳”精神挺起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人民网)海思“备胎转正”的豪情,体现了中国科技领域以“冷板凳”精神默默耕耘坚持走自主创新的“深层实力”,而这样的凌云壮志在中国科技强国之路上并不罕见。5月

8、17日23时48分,一场火箭发射在西昌悄然进行。长征三号丙遥十六火箭拔地而起,将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火箭第200次发射,距离第100次发射只用了8年的时间,而此前完成100次发射却用了整整40年。从40年到8年的跨度,不仅浓缩了几代中国航天人不断进取、敢于创新的热情和决心,浓缩了中国航天技术综合能力的加速与提升,也体现了中国科学家坐得住“冷板凳”的耐力和能力,体现了所有中国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仰望星空、默默付出的情怀与胸襟。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北斗计划、深海探测、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5G网络,看得见的实力背后

9、,是更厉害的“备胎”和一批甘当“备胎”的人。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怀着科学报国的热忱,历尽艰险、饱经坎坷,创造了“两弹一星”的辉煌。他们孕育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几代航天人前仆后继、攻坚克难,续写了“嫦娥”奔月、神舟飞天、北斗导航的壮丽篇章;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肩负创新使命,积极追踪科学前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倾注了几乎所有的心血和感情。他们的努力,让我国科技事业得以高歌猛进,民生福祉得以大为改观,综合国力得以不断提升。当今的中国,既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底气,也有“要谈愿意谈,要打陪你打”的硬气。这底

10、气,来自于前赴后继的科研先锋,怀着“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志向和“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气神,走通了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攀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峰;这硬气,来自于一代又一代“民族脊梁”,以“清湛如水、不动如山”的精神奋起直追、弯道超越,锻造出一件件挺起民族脊梁的国之重器,描绘出一幅幅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4、中国空间站彰显创新精神(人民时评)迈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记录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进步,也说明中国走出了一条促进航天科技发展的成功之路。经过7天的海上航行,专为空间站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于不久前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按计划在4月中下旬把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为后续的载人飞行进行技术试验。这将是长征

11、五号B大火箭的首飞,同时也意味着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从此拉开序幕。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锲而不舍地追逐梦想,中国载人航天已推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从1999年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往返太空、2003年中国人第一次飞出地球,到2008年首次太空出舱、2016年33天太空驻留一个个仿佛仍在昨日的经典瞬间让人难忘,也串起中国人钟情飞天、圆梦飞天的壮美轨迹。如今,空间站梦想近在咫尺,这既是对长久执着的一个回报和勉励,也将激发我们对更广阔世界的想象、对更辽远深空的探索。迈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记录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进步,也说明中国走出了一条促进航天科技发展的成功之路。在追逐航天梦想的路上,中国还是

12、追赶者,载人航天“三步走”的规划立足自身条件,不超前、不浮躁,照顾国情,考量当时科技实力,也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所前瞻。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每个阶段水到渠成,写满了一个个梦想与智慧、追求与勇气交织的故事;每一步扎扎实实,背后是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这既让人感叹远见者的眼光,也感佩创新者的精神。如同首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在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周年时所描述的,空间站的建成和运营将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强烈的创新意识则在规划的蓝图上涂抹出让人叹服的技术突破,积攒出跨越发展的底气和经济高效的产出。一个典型的创新案例是,在空间站建造必需技术交会对接技

13、术试验中,我国科研人员创造性地研制了天宫一号作为交会对接目标,减少了飞船的发射次数以降低成本,同时提前实现了空间实验室的部分试验目标。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空间站的建设不仅彰显了探索未知的情怀,更重要的是占据未来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科技制高点。中国载人航天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有空间站和航天技术自身的飞跃,还带动众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进步和突破,带来了航天成果造福社会和普通人的无数美好场景。正因如此,建成和运营的中国空间站,重心将向挖掘科学价值倾斜。它将成为一个国家太空实验室,在如此独特环境下的太空科学技术实验平台上,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将有机会用珍贵的太空资源致力于科学发现,运用中国的空间站造福

14、人类。航天任务风险高、难度高,未来要在不到3年时间内连续实施10余次航天飞行任务,来完成建造并运营近地载人空间站并不容易。要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科学应用效益不断提升,空间站阶段任务仍面临不少挑战。对无止境的宇宙探索来说,建成空间站也只是未来征程中的一个起点。和梦想同行的我们,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来探寻更多的奥秘,收获更美好的未来。5、奋力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征程”(宣讲家网)一声春雷拔地起,耀眼红光透夜空。3月10日0时2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时值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长

15、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300次发射,令人振奋、令人骄傲。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又一次奇迹,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篇章,也不断助推着中国成为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航天强国。梦想推动中国航天事业“新飞跃”。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在首个“中国航天日”,“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是的,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始终有着一个不变的航天梦,直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横空出世,让这一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成为了中国追梦太空的起点。自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时起,中国航天事业一直在加速前进。尤其

16、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迎来了爆发性成长,进入了稳定、高速的发展期:从第1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用了37年,从第100次发射到第200次发射用了7年,从第200次发射到第300次发射更是仅用了4年时间。迄今为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先后有17型火箭投入使用,成功将506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在这半个世纪的跨度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力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的成功实施,让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脚步越走越坚定。创新点燃中国航天事业“新引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翻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00次发射史,就如同翻开一部中国航天的发展史:从常温火箭到低温火箭,从串联式火箭到捆绑式火箭,从小推力火箭到大推力火箭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凝结了无数航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