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附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338702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附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辽宁附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辽宁附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辽宁附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辽宁附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附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附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附中 2020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班级: _姓名 :_学号: _(考试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附加题 20 分)题附151617181920加总分12345678910 11 12 13 14号题得分同学们,严肃考风考纪,树立优良学风,祝大家取得优良成绩。辽宁附中 2016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命题:高三备课组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

2、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 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 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 “作罢龙凤团 ”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

3、步扩大, 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 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 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 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 “破睡 ”,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 “茶中有禅、茶禅一味 ”之说。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 “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 ”,一点都不为过。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

4、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和敬清寂 ”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 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 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5、。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 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 今天的 90 后、00 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 给茶换上新潮的衣装。 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1.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西汉时期,茶已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B.唐

6、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已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陆羽所撰的茶经更是推动了荼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C.茶盛于宋朝,上至官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饮茶为时尚,甚至发展到 “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的地步。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某一种茶叶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披上了宗教的色彩。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B.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不少地方饮茶已成习惯,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C.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

7、使者, 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D.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国已日益沦落,已难寻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C.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茶工艺消失殆尽,如何传承先人给予的茶道文化已摆在眼前。D.如今的中国茶已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更远,就

8、要改变茶一成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潮衣装。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 “霸王社 ”,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

9、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 来食息官舍, 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 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

10、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 ”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 “六经 ”,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4.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 余众溃复合 阴相结 附旁连数州 尤桀者呼之不至居 人慑恐。B.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 出降余众溃复合 阴相结 附旁

11、连数州 尤桀者呼之不至 居人慑恐。C.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 余众溃复合 阴相结附 旁连数州 尤桀者呼之不至 居人慑恐。D.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 出降余众溃复合 阴相结附 旁连数州 尤桀者呼之不至居 人慑恐。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中 “第 ”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进士 ”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 “拜中书舍人 ”指 “授予中书舍人一职 ”,“徙明、亳、沧三州 ”指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 “丁母艰 ”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12、,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 “六经 ”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

13、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酒楼秋望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8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 (6 分)9本诗尾联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简要

14、分析。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 1)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 2)李白的蜀道难中用 “,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25 分)邵逸夫:搭起心中的 “逸夫楼 ” 1929年到 1933 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不少电影院也不得不关门停业。邵氏兄弟毅然决定坚持下去,邵逸夫意识到, 尽管在南洋已建立起自己的影业基础, 但是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有声电影相比,自己的无声电影定将被淘汰, 于是他提出了拍摄有声电影的建议。1931 年,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从美国好莱坞买回了所需的 “讲话机器 ”。虽然邵逸夫在自己的电影院里安上了有声设备, 但有声影片还没拍出来。他不得不自己坐下来写剧本, 两只脚被蚊虫咬得吃不消, 他只好打上一桶水, 把脚泡在水里。一写半个月,可是都不满意。他一边继续拍无声片,一边摸索有声片的拍摄技术。终于在摸爬滚打出一身电影制作的真功夫后, 1932 年,他自任制片和导演,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 ,轰动一方。据说放映的时候,观众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