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337654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2013棋盘山中学导学案科目:语文编制教师:纪湘钰授课教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内容答谢中书书课时2第1课时授课类型展示引领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3、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4、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重点提示 难点分析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 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环节和导学过程问题评价导学评价【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 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 译。4、认真研究导学

2、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 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 究,答疑解惑。【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陶弘景(456 536),字通明,南朝梁时 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 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 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 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 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 中宰相”。二、文体介绍: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 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 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

3、学属性,尤其是书 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 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 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 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 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 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 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 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 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 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 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 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 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 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

4、牍文传统。尺牍和其 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 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 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自主学习】1、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 ,字,自号,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时人谓之“”。2、给加点字注音:西日欲tu) 沉鳞j ing ( )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五色交辉()(2)四时 ()俱备(3)晓雾将歇()(4)西日欲颓()(5)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1 ) 晓雾将歇,猿鸟舌L鸣( )(2) 西日欲颓,沉鳞竟跃()5、给句中的“与”字注音并解释: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翻译句子:(1) 山川

5、之美,古来共谈。 (2)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合作探究】(答谢中书书)1、 统领全文的句 子是:。其中“”字点名全文的中心。2、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 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 川之美的?3、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4、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 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教学体会 和反思棋盘山中学导学案科目:语文编制教师:_纪湘钰授课教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内容短文两篇课时2第2课时授课类型学习目标仁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2、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

6、感受优美的意境重点提示难点分析环节和导学过程问题预设和导学评价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 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合作探究】(答谢中书书)1、 统 领 全 文 的 句 子是:。其中“”字点名全文的中心。2、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之美的?3、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4、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 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课堂测验题】读答谢中书书,完成1 3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之

7、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 本 文 的 主 题 句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填空:“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 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 了 一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 4 7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欣然起行()(2)但少闲人 如吾

8、两人者耳()5、本文写景处处扣住“月”字来写,正面写月的句子有,侧 面 写 月 的 句 子 有。6、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7、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教学体会和反思第二十七课答案:1、 陶弘景华阳隐居南朝梁山中宰相2、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忠 北宋 文学家 书画家 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 家 豪放3、颓竞y u su i q in z aox ingb d ji e k ong(6)参与,12)清澈4 ( 1)交相辉映(2)四季 (3)消散 (4)坠落(5)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这里指欣赏。(7)想要,正要 (8)高兴的样子(9)于是,

9、就 (10)原来是 (11 )共同,一起透明 (13)考虑,想到 (14)只是5、 ( 1 )对偶(2)借代、对偶6、 ( 1 ) y u参与,这里指欣赏(2) y u和、跟 (3) y u 共同,一起7、( 1)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2)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3)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4)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5)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便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6)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叉错杂,原来是竹、柏树的影子。 合作探究:(答谢中书书)1、 山川之美,古

10、来共谈美2、写到的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描绘:从仰望高峰到俯视清流,然后 有些流水两边的景物,上下左右都写完后,又描绘了崖壁上五彩缤纷的色彩,这是静景描写;然后“乱”、“竞” 两字把猿、鸟、鱼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动景描写。3、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4、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 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5、全文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第二

11、层(从“高峰人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第四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记承天寺夜游)1、“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一一叙述 “盖竹柏影也”一一描写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一议论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4、学生分组讨论,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5、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6、 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 【课堂测验题】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1 )助词,的(2)动词,消散(3)动词,坠落名词,指潜在水中的鱼3、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4、(1 )高兴的样子(2)只,只是5、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6、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7、旷达(或: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