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334191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就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通用过程模式显示和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系统理论。(3)生态系统理论(4)优势视角和增能社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迂腐,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重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重点要求考生能

2、够运用系统论的视角来统筹分析案主的问题和处境,并能从系统论的视角提供整合性的服务方案。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1生命周期2人际关联。3能力。4角色。5地位与栖息地。6适应力。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有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我们的,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理论依据为社会工作实务提供了基本的分析依据,在具体分析方面,社会工作者尚需要熟练运用内外影响力范式、社会功能范式和生命周期范式等来分析安主的情境及其问题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服务方案。社会工作实务通过过程模式中

3、的基本要素:包括:个人或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2运用综合方法。3工作过程阶段化。4工作任务阶段化。5整合的价值观。运用通过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4通用过程模式的4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通用过程模式的4个基本系统:1改变媒介系统2服务对象系统.3目标系统。4行动系统。通用过程模式的4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1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任务。2完善社会工作实务的目标3合

4、理确定行动系统的规模或组成。4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更专门化的知识。5在实务过程中要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6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在服务对象”。接案的步骤和核心技巧:一、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实效面谈提纲(1)资料准备。(2)拟定面谈提纲。二、面谈(1)面谈的目的。(2)面谈的主要任务。(3)面谈的技巧。(4)面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三、收集资料(1)资料收集的范围和内容。(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

5、四、初步预估。五、建立专业关系。六、决定工作进程。七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常见的接案不成功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5社会文化因素。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接案应注意的事项:应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预估的目的:(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2)识别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

6、环境中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预估的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2)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4)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预估的特点:(1)持续性。(2)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3)行动取向。(4)有可识别的步骤。(5)渗透了专业判断。(6)有局限。预估的原则:主要包括个别化、合作、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等原则。预估的基本步骤:1收集资料2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3认定问题。4撰写预估报告。预估的主要方法:1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

7、其运用。2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运用。3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4社会网络分析。服务计划的构成:1目的与目标。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3介入策略。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6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3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4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5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1设定目的和目标(1)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2)设定工作目标。2构建行动计划(1)选择介入系统(2)选择行动内容。服务协议的形式:社区工作的协议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书面协议要列明各项工作目

8、标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协议对于改变过程是有积极帮助的。所以,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订立书面协议,使其起到督促双方的作用。签订服务协议的过程:社会工作协议是与服务对象在从接案到共同讨论问题、构建行动计划的过程中逐步协商产生的,因此协议的过程从接案时就已经开始了。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1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2与服务对象讨论对问题的看法。3描述介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4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策略。5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介入的特点: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2干预是介入的核心。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介入的分类:分两类,即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介入行动

9、的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2个别化。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5瞄准服务目标。6考虑经济效益。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直接介入行动和策略是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行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人生任务和环境的需要。直接介入策略主要包括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危机介入、运用活动和调解服务、运用影响力。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1运用和发扬社区人力资源。2协调和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3制订计划创新资源。4改变环境。评估的目的: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

10、提升服务水平。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评估的作用:1监督介入工作进度。2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3巩固改变成果。4社会问责。评估的类型:1过程评估。2结果评估。评估的方法和技巧:1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2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3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4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结案的类型:结案的类型包括:目标实现的结案;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结案阶段的工作主要集中对整个助人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方面,主要任务包括总结工

11、作、巩固已有改变、解除工作关系、做好结案记录。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儿童的需要:儿童的需求包括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6个方面。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儿童可分为婴儿期(0-1岁)、幼儿期(1-5岁)、学龄期(6-14岁)三个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资源。也面临的不同的问题。(1)婴儿期面临着如何避免疾病困扰以保障生命安全等,主要是生理层面的问题。(2)幼儿期除了生理发育方面的问题外,可能会有分离焦虑,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

12、谎、攻击性行为等。(3)学龄期可能会出现学习性问题,如厌学、焦虑等。幼儿期的行为问题,在学龄期表现得更加明显,甚至会出现未成年人犯罪等。主要概括为环境对儿童的伤害和儿童自身发育障碍这两个方面。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具有以下4个方面:(1)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立足于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2)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之上。(3)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理论、方法和技巧。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1)儿童生物学。(2)儿童心理学(3)儿童教育学(4)儿童社会学。(5)儿童文化学。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广阔,可以将

13、其内容分为宏观儿童工作和微观儿童社会工作两个层面。(1)宏观儿童社会工作是指面向全社会的、宏观性的社会工作。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促进对儿童的养育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的环境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开展儿童家庭服务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2)微观儿童社会工作是直接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的各项服务的社会工作。一般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对一般儿童提供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托儿、康乐等方面的服务特殊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对残障儿童、问题儿童及特殊身世(孤儿、弃儿、受虐)儿童提供救助、教育、医疗及机构照料、家庭补助、寄养和收养等方面的服务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

14、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包括学校、社会福利机构、社区、专业性社会工作组织,以及政府及相关的部门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儿童辅导2儿童小组工作3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的需要与问题:青少年的需要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独立(人格、经济、价值观)、认同(性别、自我)、社会角色(家庭、婚姻、职业)与社会关系。青少年的问题与该阶段的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如:自我认同问题、社会支持网络发展不良、或者独立动力不足等。青少年工作的特点: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

15、焦点。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类:发展性、预防性、补救性。其中发展性的社会工作主要关注:青少年群体潜能的发挥与发展的促进,具体内容主要集中于思想道德发展、心理认知辅导、就业能力拓展、生涯发展、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辅导等;预防性的社会工作主要集中于对于一些潜在的可能会阻碍青少年社会功能发挥的条件进行控制,其主要着力点更多是在青少年相关群体与社会功能载体中,如青少年父母亲教育、社区环境改善、社会政策完善等;而补救性的社会工作则是指协助青少年恢复处于崩溃边缘的社会功能,具体包括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正与犯罪青少年矫正等,还包括弱势青少年保

16、障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个案、小组与社区,方法的具体操作与实施则与青少年发展理论密切相关。个案方法要求社会工作者能够以积极主动及多样化的方式去接触案主,同时在接触过程中给予案主的独立性以足够的尊重,从而激发案主的主体意思,增强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工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该群体可以借助小组获得其所需要的安全和开放的交流环境、朋辈支持、学习模范、社会网络等。社区青少年工作则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即调动社区资源使之为青少年服务,或者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发展与社区服务。除此之外,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还包括一些专项服务。比如就业辅导及网瘾戒除等;另一种则是通过团康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整体提升的历奇训练等。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老年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健康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