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329174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0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0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0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10)辽宁信息资源部物理编辑室 编1.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B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C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D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1.D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学史。牛顿在前人(如第谷、开普勒、笛卡尔等)研究的基础上,

2、借助自己的力学成就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即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证明万有引力定律是正确的,并测出万有引力恒量,选项A错误;开普勒对第谷长期天文观察的结果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与思考,开始他想用哥白尼的太阳系模型说明火星的运行轨道,但与第谷的观测结果有8分的误差,从而大胆地摒弃了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观点,建立了开普勒定律,对行星的运动作出了更科学、更精确的描述,选项B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物体越重下落越快,选项C错误;显然,选项D正确。本题答案为D。2. 已知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为,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

3、刻在传送带适当的位置放上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物块(如图a所示),以此时为t=0时刻纪录了小物块之后在传送带上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图中取沿斜面向上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其中两坐标大小v1v2)。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取10 m/s2),则( )A0t1内,物块对传送带做正功B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anC0t2内,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W=D系统产生的热量大小一定大于物块动能的变化量大小2.D 解析:0t1内,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其势能和动能都减小,所以其机械能减小,除重力外,其他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即物块对传送带做负功,选项A错误;根据图b可知,在t1时刻,物块的速度减为

4、零,之后在传送带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所以其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即mgcosmgsin,tan,选项B错误;0t2内,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W加上物块重力做的功WG等于物块动能的增加量,即W+WG=,根据v-t图象的“面积”法求位移可知,WG0,所以选项C错误;在0t2内时间内,物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系统的一部分机械能会通过“摩擦生热”转化为热量即内能,其大小Q=fs相对,该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大小恒定,设0t1内物块的位移大小为s1,t1t2内物块的位移大小为s2,则s相对s1+s2,对0t1内和t1t2内的物块运用动能定理有:-(f-mgsin)s1=0-,(f-mgsin)s2=,

5、所以fs1=+mgsins1,fs2=+mgsins2,所以Q=fs相对f(s1+s2)=+mgsin(s1+s2)-,故选项D正确。本题答案为D。3. 如图所示电路中,R1R2+r(r为电源内阻),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向右移到b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源的总功率增大 B电源内部的电势降落减小 CR1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DR2消耗的功率一定增大3. B 解析:在R1的滑片P由a向右移到b的过程中,R1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电路电流I=E/(R1+R2+r) 增大,电源的总功率P总=IE增大,电源内部的电势降落U内=Ir增大,R2消耗的功率P2=IR2增大,选项AD说法正确

6、,B说法错误;R1消耗的功率P1=,可见,当R1=R2+r时,R1消耗的功率最大,P1先增大后减小,选项C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B。点评:在计算P1时,可以把R2也看做电源的内阻,即r内=R2+r,这样P1就是电源的输出功率,就可以利用结论:当R1=r内时,输出功率P1最大;当R1r内时,随着R1阻值的增大输出功率P1越来越大;当R1r内时,随着R1阻值的增大输出功率P1越来越小。4. 如图所示,真空中M、N 处放置两等量异号电荷,a、b、c表示电场中的3条等势线,d点和e点位于等势线a 上,f 点位于等势线c上,d f平行于M N已知: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d点移动到f点时,试探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7、,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M点处放置的是正电荷B若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沿直线由d点移动到e点,则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d点的电势高于f点的电势Dd点的场强与f点的场强完全相同 4.B 解析:根据题意,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在f点的电势能高于d点的电势能,又因为正电荷的电势能越高,代表这个地方的电势越高,所以f点的电势高于d点的电势,选项C错误;因为f点的电势高于d点的电势,这说明c等势线上各点电势高于a等势线上各点电势,又因为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所以连接M、N 处两点的电场线由N指向M,故N点处放置的是正电荷,选项A错误;根据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可知,d点的场强方向与f点的场强方向肯定不同,所以选项D错误;a等势线左边临近各点的电势较低,所以正电荷在沿直线由d点移动到e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即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或者根据电场力方向与运动方向间的夹角判断,选项B正确。本题答案为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