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32885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 教学课题1、 学会生字新词,同时理解“荡漾”、“波澜壮阔”、“水平如镜”、“无瑕”、“翡翠”等词语。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12自然段,体会漓江水的特点,赞美漓江水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3、 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有次序地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并能仿写句子。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2、读课文第二段,并能熟读成诵。三、 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桂林山水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散文。该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赞美桂林山水的美是本课的导练重点,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写景物的方法,仿写句子,是本课导练的难点。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

3、索桂林山水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网上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课堂范读课文给同学们听,给学生听觉上的直观感受。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漓江水和桂林山的图片,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 教学方法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课始,通过教师的导语、看画面听课文的朗读录音,网络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使学生在图文声并茂中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等词语,通过简单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借

4、助网络上多幅桂林山水的图片深入学文,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体会感情。指导背诵课文后完成仿写练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处位于我国南部的绝佳胜地。这里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里就是桂林。(老师引导的同时播放着音乐,此时画面出现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桂林在我们祖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因为这里山青、水秀、石奇、洞美,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http:/.diyifanwen./fengjingtupian/

5、guilin/031236666.htm1、说说“甲”是什么意思?2、再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奇异的风光。(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出示百度图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使学生在图文声并茂中整体感知全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感受美,激发求知欲望。http:/.soobb./Destination/Image/550504/1、学生边欣赏课文边想:桂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句话来概括。2、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写桂林山水那么美,是分几部分来写的?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2)、理清课文的结构,看看作者如何表达了自己对祖

6、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以填空的形式完成上面的题目:A、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B、这篇文章可分_段。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_。第二段:写了_和_的特点。第三段:总起来描写了_。C、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桂林_、_的_,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三)、深入学文,体会感情。桂林的山水真的很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绘这旖旎的桂林风光的。1、学习第一自然段。(1)、观看荡舟漓江上的百度图片,并配以课文录音。http:/.nipic./show/1/7/1b00dd86bf7ba112.html(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山水?请有画出句子。(3)

7、、引说:正是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们(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可以说我们是慕名而来的。现在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先来观赏漓江的水。2、学习第二自然段。(1)、观察百度图片中漓江的水,http:/.nipic./show/1/7/1b00dd86bf7ba112.html问;漓江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图画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和风光旖旎的西湖,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和“水平如镜”,分析后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却从没看见地漓江这样的水”一句。)(2)、作者是怎样写出了漓江水之美的呢?它有着什么特点呢?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

8、的句子,圈出有关的关键词语,想想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的?(出示第二句话,体会三个分句的特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水是那么纯,那么可爱。释“无瑕裴翠”)(3)、句子比较,体会A、B两句哪一句好?B、C两句哪一句好?C句为什么好?说说好在哪里。(用同样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描写漓江水“清、绿”两句)A、漓江的水很静。B、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C、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4)、指导朗读第二句话,注意“啊”的读音以及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用赞叹的语气,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5)、读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写作者游览漓江水的什么?说明了漓江水怎么样?(分析后指导朗读)(6)、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真美呀!课文先拿大海、西湖的水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然后用一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最后还写了人的感受,你能按这样的顺序把这段文字背下来吗?(四)、仿写训练,读写结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