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施教指导篇之社会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9.50KB
约9页
文档ID:490220110
施教指导篇之社会_第1页
1/9

《指南》“社会”领域蒙台梭利教学施教指导篇  核心提示:通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蒙台梭利人更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广教学实践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很好的诠释了《指南》的精神...    通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蒙台梭利人更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广教学实践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很好的诠释了《指南》的精神自《指南》正式发布以来,中国蒙台梭利协会第一时间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法全面解读《指南》,通过详细的教学实践施教指导,为传统园及非蒙台梭利教学幼儿园提供具体的施教指导    《指南》社会VS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有“社交礼仪”的分类,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幼儿应答的方法、打招呼、感谢和道歉、问路的方法、递交物品的方法、团体游戏的规则等等,这是孩子们来到“儿童之家”首先要进行的日常生活礼仪的学习    再看看《指南》中“社会”领域对于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的目标要求,再比对一下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一直在做的蒙台梭利教育,其实一直是在按照《指南》的目标在具体实施而且,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混龄教育,更是对于孩子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指南》中教育建议也提到“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什么样的方式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喜欢的呢?当然是通过教具感性的操作认识,蒙台梭利教具从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法上提供了指导    教学目标    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培养幼儿的交往愿望与交往能力,二是学习自尊、自主和自信,三是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指出要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和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指南》强调幼儿的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教学实践指导    首先,蒙台梭利教育班级组织形式是混龄的混龄教育即是将不同年龄的孩子编在同一个班学习、生活,让他们相互学习、模仿,从而达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幼儿园的班级类似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有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像兄弟姐妹般的生活在一起,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一员,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共同来经营这个“家”。

    混龄教育作为一种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在一起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其对幼儿教育效果的影响是全面的,既包括幼儿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方面又包括情感健康方面等等    其次,在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孩子们来到儿童之家后,首先要进行日常生活礼仪的练习,如打招呼的方法、接待他人、致谢、道歉等儿童之家”是一个能给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的环境,它具有家的内涵“如成员的彼此相爱、互助以及相互尊重等”采取的混龄教学模式,刚入园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观察和模仿较大的小朋友的一言一行,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奠定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幼儿初入幼儿园,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基本的社交礼仪,比如初入园与他人打招呼、道别、如何与同伴一起游戏等等,这部分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交往过程的点点滴滴,教师可以从身边小事挖掘素材从自身做起,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模仿,养成习惯性的良好行为    当幼儿表现出愿望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幼儿如何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等,让幼儿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幼儿一入园,教师不断地叮咛、不断地鼓励他们多加练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以爱心与耐心来辅助孩子的成长。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中“社交礼仪”部分,是实施《指南》“社会”教学目标的很好教学手段,在此列举一些蒙台梭利教室中常用的教学活动以供参考幼儿园礼仪入园、离园、舆洗(入厕)、舆洗(洗手)、舆洗(喝水)、爱护公物(小椅子、图书、教具、室内及室外其他设施)、学习活动、户外游戏、睡眠礼仪(穿脱衣服、睡觉、起床)、餐前准备、进餐、文明用语、进餐(爱惜粮食、不挑食)、餐后收拾、分享玩具、做操(做游戏)、求助礼仪、基本手语、借物还物、轮流使用户外器材、团体游戏规则、爱护眼睛(用眼卫生、书写习惯)、爱护文具、铅笔/画笔的使用、请假、课堂礼仪个人礼仪着装(穿衣戴帽)、穿鞋脱鞋、鞋的整理与保养、站、走、坐、蹲、拿、携带物品的整理、东西洒落时的整理、衣服折叠的方法、开关、敲门的方法、擤鼻涕、梳头发、漱口、刷牙、剪指甲、擦汗、洗澡、洗手洗脸、洗脚、递交物品的方法、打哈欠家庭礼仪待客、用餐、洗餐具、看电视、外出、整理房间、尊重长辈、尊重他人劳动、应答、过生日、敲门、开关门、做客、客人来访、接收礼物、送礼物、接打(接、打、挂、转)公共场所礼仪在公共场所如何讲话、在外用餐(入座、用餐、餐后)、游园礼仪、咳嗽/喷嚏和吐痰、排队、乘扶梯、走楼梯、乘升降电梯、看演出、交通(包括火车、汽车、小轿车、飞机、轮船)、超市购物、社区(1)行走(不吃零食、不随地吐痰、不尾随围观、保持距离、右侧通行,不闯红灯、不走不占盲道、走过街天桥时,不往下扔物品……)(2)等候(按顺序排队;不插队也不让他人插队、不席地而坐;不拥入街道之上妨碍交通……)(3)乘车(先下后上、上车时不挤作一团;上车时要礼让老弱病残孕;不扒门硬挤“吊车”;3门车中门下,前后上;2门车,前上后下;主动购票按顺序上下车、行驶中的安全行为、不争抢座位、不向车外丢东西、吐痰、不脱鞋,不蹬座位、不在车上吃东西,下车提前准备;需他人让路要用借光、劳驾或请您让一下等文明用语……)(4)乘电梯(升降式电梯:不扒门,不划门,不强行挤入、不乱按、超载时主动退出……)(5)游泳馆(不向池内扔脏物、不向池内大小便……)(6)图书馆(轻声细语、不污损图书、书归原位)(7)商 场 (不为所欲为、不攀比、不乱跑、不私拆商品、 不私尝食品……)(8)公 园 (维持环境卫生、不折花、不践踏草坪……)(9)在影剧院内(10)在旅馆交往礼仪如何打断别人说话、探望病人、握手、介绍的方法(介绍别人)、问路的方法、让座、应答的方法、打招呼、与他人接触的方法、感谢和道歉、文明用语、正确称谓、接打方法、借过的方法、如何介入别人的谈话、捡起掉落的物品、别人太吵时、微笑借东西和还东西、学会谅解、学会信任、学会讲信用、礼貌拒绝、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尊重他人—民族、信仰、送礼物的礼仪、眼神的交流礼仪、写信的礼仪……安全与礼仪安全常识(出游、走失、路遇坏人劫匪、滑冰、用电、火灾、地震、游泳等)、交通规则(过马路、红绿灯、交通标志、警告标志等)独自在家、游乐场安全、幼儿园安全等安全礼仪范围:日常生活安全、园内外活动安全、自然灾害与自救、野外旅行安全、社会生活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安全礼仪具体内容:1、安全预防:不要随便摸我;不要随便亲我;不要跟随陌生人走;过马路、过桥、乘车、乘船时注意的安全问题;玩大型玩具;玩具、物品等异物不能放口、鼻、耳中;药品不能乱吃;五官的保护;宠物咬伤;水、火、电、煤气的安全问题;尖锐的东西会伤人;应对陌生人(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把家庭信息告诉陌生人);安全标志的认识、遵守各种规则的意识与行为培养;与同伴玩耍致伤;运动时致伤;上下楼打闹致伤;打碎的玻璃杯危险;把头伸出阳台危险;在自动扶梯上玩耍危险;电梯故障不要急;电器插座危险;放烟花要小心;干燥剂不能吃;凑热闹也危险;不要靠近断了的电线;边玩边吃棒棒糖危险;吃果冻不要吸;停车场危险;塑料袋蒙脸危险;爬窗户危险;小心门缝夹手指;不要把手伸到电扇里;不要乱动厨房里的东西;坐公共汽车要站稳扶好;闯红灯危险;打雷时在大树下避雨危险;小心高空坠物2、危险自救:被人跟踪要小心;眼睛受伤别乱揉;衣服着火不要慌;不要上陌生人的车;被大孩子勒索要告诉大人;电线着火不要碰;停电了别害怕;钢珠塞进鼻孔里危险;流鼻血别紧张;沙子进眼不要揉;游泳抽筋会自救;小心酒鬼;巧识骗子;对骚扰说“不”(如果有不是爸爸妈妈以外的人摸过自己要告诉父母)被的士带到陌生的地方要呼救(呼救只是方法之一,而且常会伴随危险,“被陌生人带到陌生地方的自救”)油锅着火别惊慌;商场着火会逃生;水进耳朵有办法;劝架有绝招;不要用手拉被电击中的人;走失请在原地等;不要和小动物太亲近;失火之后的报警方法;被困电梯里别紧张;地震来了怎么办;注意身边的一些标志;零食、冷饮不能多吃;在冰箱里、洗衣机里玩危险;人多走楼梯不要推挤;吃鱼时小心鱼刺;洪水来了的时候;火场逃生3、基本生活习惯、集体游戏、户外活动、入园离园时的安全等(小朋友怎样爱护生命:身体锻炼、安全防护、饮食营养、疾病防护、心理健康)4、安全故事、主题、表演、儿歌等,如:药片娃娃的话;伤疤的故事;小心小火点我上小学:“上学路上、课间十分钟、文具的悄悄话”;危险先生在哪里;规则用处大;运动中的穿戴;生命教育“给蛋儿脱衣服”“我从哪里来”;寻找危险源;吃鱼的危险;热汤热水吹一吹;我生病了怎么办……17、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关系(走步、跑步、系鞋带、电器的使用等礼仪:递剪刀、关门……)18、运用各种感官进行安全教育:视觉、听觉(图片、课件、讨论角)、设计安全标志(色彩、触觉、形状、艺术、逻辑)触觉(温度、疼痛、摩擦)等等,让幼儿学会运用各种感官去主动感知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19、情景表演:鞋带开了要系好、不用脏手揉眼睛、不把小东西塞进耳鼻口、不摸危险物、抓人、挠人时知道躲闪、学会求助、20、蒙台梭利科学教育:(生命的教育)我从哪里来?幼儿对生命本质的认知:有生命和无生命;实物与卡片的配对、排序;户外采集观察;幼儿对死亡的认知:参照《幼儿生命认知的调查研究》教学举例    与他人接触的方法    准备工作    打招呼的适当机会    基本操作    与老师接触时    1. 需要老师帮忙或有问题要请教老师时,声音不要太大    2. 孩子要说:“老师,我需要帮助或“老师,请过来一下好吗?”等    3. 如果老师正在与别的小朋友说话,或正在帮助他人时,老师要对小朋友说:“请稍微等一下    和朋友接触时    1. 需要朋友帮忙或有事询问时,声音不要太大    2. “东西请借我用一下”或“请过来一下”等    3. 必要时走到朋友的身边才说话,不要从远处大声招唤    兴趣点    双方对话    错误控制    大声招唤、吵闹或态度不诚肯    直接目的    1. 教孩子懂礼节    2. 知道怎样会麻烦到别人    间接目的    意志力的控制    延伸操作    学会和父母、兄妹、弟妹、祖父母等的相处。

    邀请、感谢和道歉    准备工作    1. 教师和小朋友面对面    2. 一组小朋友面对面    基本操作    邀请、道谢的话:“请”“谢谢”    需要对方时说“请”,感谢别人的好意或帮助时说“谢谢”,要一边看对方的眼睛,一边微笑回答可在给小朋友发牛奶、饼干时做此练习    道歉的话:“对不起”“抱歉”    打扰了别人或触犯了别人时,要道歉例如以下情况:    1. 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还在进食,自己想先离座时    2. 大家正聊得起劲,而自己想中途退席时    3. 当别人在谈话中,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其中一个人时    4. 撞到别人时    5. 想从别人前面通过时    6. 不小心碰到花瓶,打破玻璃教具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