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工友2326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21415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工友2326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工友2326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工友2326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工友2326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工友2326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工友23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工友2326(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佳益威海华润中心住宅一期项目监理部 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 一、专业工程特点: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概况本段应对应病条目写设计情况,如对应本文的桩、结构楼板、墙体、抹灰、外保温等。让人一看就知应采取些什么措施。二、编制依据1已审批的监理规划、细则;2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3国家颁发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验收评定标准(GB50300-2001、GB50204-2002);4.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标准。5设计施工图纸及标准图集及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任务书;6地质勘察报告;7、威海市质量通病要点;三、阶段性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措施(一)、开工准备阶段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

2、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2、向建设单位提交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二)、工程实施阶段1、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严格工序交接验收,认真填写质量通病检查验收记录。3、严格执行监理旁站制度,加强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做好质量通病防治专题记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四、质量通病防治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 、缩颈 1.1产生原因分析(1)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2)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混凝土桩身夹泥或缩颈,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

3、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3)塑性土膨胀导致桩径缩小形成缩颈。 1.2防治措施 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1)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2)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预防清孔后的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径的产生。(3)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2 、孔底沉淤 2.1产生原因分析 在钻孔成孔,拆除钻杆泥浆,停止循环至吊放钢筋笼,浇灌水下混凝土的全过程中,施工环节多,时间长,会在孔

4、底淤积较厚的淤泥而影响成桩质量.静置的时间越长,淤积的淤泥越多。 2.2防治措施 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沉渣厚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应尽快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3、 塌孔 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发现护筒内泥浆水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为塌孔征兆。如用测深锤探测混凝土面与原深度相差很多时,可确定为塌孔。 3.1产生原因分析(

5、1)孔壁塌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塌陷。(2)孔外堆放重物或有机械振动,使孔壁在灌注混凝土时塌孔。(3)导管卡挂钢筋笼及堵管时易发生塌孔。 3.2防治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护壁用的泥浆应满足护壁要求,液面需高于地下水位0.5m 以上,有条件时,以高于地下水位2m以上更好。若护壁的泥浆胶体率低、砂率大,则不仅护壁性能差,而且因其容重较大,势必产生沉淀速度过快的问题。一般来讲,当在黏土或亚黏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控制排碴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

6、11.2之间;当在砂性土质或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 应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11.3之间;在砂夹卵石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应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31.5 之间。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的相对密度、黏度、含砂率和胶体率等指标,使浇注前孔底500 mm 以内泥浆的相对密度1. 25 ,含砂率8 %,黏度18-28 s。对一些直径 1 m 的小直径桩,即使在泥浆停止循环期间,也要使孔内保持合理的泥浆液面。(2)禁止重物堆放在成孔附近或有大型机械工作造成的振动,安排多台桩机同时施工时,应该跳开施工。(3)如用上法处治,塌孔应不停时,或塌孔部位较深,宜将导管、钢筋笼拔出,回填粘土,重新钻孔。

7、 4 、钢筋笼上浮 4.1 产生原因分析 (1)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的距离时,由于浇注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 (2)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4.2 防治措施 (1)吊放好钢筋笼后应及时把钢筋骨架上端在孔口处与护筒相接固定。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

8、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间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但注重导管埋入混凝土表面应不小于2m,不大于6m。 (2)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马上起拔拆除部分导管,导管拆除一部分后,可适当上下活动导管,每上提一次导管,钢筋笼在导管的抽吸作用下,会自然回落一点,坚持多上下活动几次导管,直到上浮的钢筋笼全部回落为止。 5、 断桩与夹泥层 5.1产生原因分析 (1)泥浆过稠,增加了浇注混凝土的阻力,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因此,在施

9、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混凝土,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混凝土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 (2)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和断桩的原因。 (3)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混凝土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物,造成混凝土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 (4)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混凝土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5)混凝土拌和物发

10、生离析使桩身中断。 5.2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导管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的重量,内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毫米,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检查锤作通过试验。 (2)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开始浇混凝土时尽量积累大量混凝土,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快速连续浇注,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 (3)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与拔管速度,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4m,不宜大于6m或小于1m,及时测量混凝土浇灌深度,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1、,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灌注工艺和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程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如大幅度抽拔导管则容易造成混凝土体冲刷孔壁,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桩身夹泥,这种现象尤其在砂层厚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 (4)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5)经常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确保其符合要求。 6 、桩顶局部冒水、桩身孔洞 6.1产生原因分析 (1)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导管内外混凝土新鲜程度不同,再加上灌注过程中上下活动导管过于频繁,致使导管活动部位的混凝土离析,保水性能差而泌出大量的水,这些水沿着导管部位最后灌入

12、的、最为新鲜的混凝土往上冒,形成通道(即桩身孔洞)。 (2)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倾倒入导管速度过快过猛,把空气闷在导管中,在桩内形成高压气包。高压气包在其自身浮力或导管起拔等外力的作用下,在混凝土内不断上升,当上升到桩顶四周时,气包浮力与上升阻力接近,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气包便滞留在桩身内,最终形成桩身孔洞。另外,有一些桩在余桩截后,桩身内残余的高压气体,因通道打开而顺桩身的细小缝隙释放出来。这时,常会携带部分遗留在气包内的水往上冒,出现“桩顶冒气泡”的怪现象。 (3)水下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最早灌入孔内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流动性变差,终灌导管起拔后会留下难以愈合的孔洞。 6.2防

13、治措施 (1)控制导管的埋深,灌注过程中做到导管勤提勤拔。 (2)混凝土倾入导管的速度应根据混凝土在管内的深度控制,管内深度越深,混凝土倾入速度越应放慢。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始终保持导管内满管混凝土,以防止桩身形成高压气包。实际施工中,往往因为导管每次起拔后管内都会形成空管,再次灌注时,桩身形成高压气包就很难避免。因此,应在灌注过程中适当上下活动导管,把已形成的高压气包引出桩身。(3)加适当缓凝剂,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完成水下灌注。 7 、桩身上段混凝土强度低 钻孔灌注桩在承受垂直荷载压力的时候,以桩顶位置所受的压力最大,下部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但钻孔灌注桩的成桩工艺与实际受力状况相反,往往是上部

14、混凝土的强度低,中下段混凝土的强度高,若不严格控制,容易现桩上段强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情况. 7.1产生原因分析 (1)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钻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的淤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于是在浇灌第一斗混凝土进行封底施工时,孔底沉积的淤泥必然混入混凝土中。由于用导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是从下往上顶升的,先灌入的混凝土顶升于孔的上面,这样就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较低的现象。 (2)浇灌混凝土时,若导管插入混凝土之内过深,浇注速度又较快,则容易在孔体深部沉积较多的骨料,加上振捣过程所造成的混凝土的离析,也容易导致桩体上部强度较低的质量问题。 7.2防治措施 (1)依据桩径和桩底的浓度,

15、正确确定出第一斗混凝土的体积,一般可取1. 52. 0 m3 ,也可以按桩身的设计体积的10%加以控制或控制超灌量,待桩顶的浮浆全部溢出后才停止灌注。 (2)成桩质量与桩身的浇注高度有关,一般控制成桩高度高出设计桩顶标高0. 51. 0 m。待凿去高出部分的混凝土后,剩余部分不应有浮浆和夹泥,混凝土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否则要返工重浇。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1、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得低于12%。严禁预拌混凝土出厂后加水或在施工现场加水;3、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提供使用外加剂各项性能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报告的检测项目应包括收缩比率的指标,出具报告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为有效;4、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收缩率较小的外加剂,生产企业应建成立混凝土长期(一年以上)收缩试验档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