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说课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020056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说课稿(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中学生物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老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是说课取得胜利的前提。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学生物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共享。中学生物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细胞的苍老和凋亡是必修1第6章第3节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探讨细胞的苍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生熟识的是个体的苍老,而对于看不见的细胞的苍老却知之甚少。细胞苍老有哪些表现呢?细胞苍老的缘由是什么?细胞都要经验诞生、生长、成熟、繁殖、苍老、死亡的过程,细胞的凋亡与死亡有什么关系?这一连串的问题构成了本节内容的主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有完整的相识。同时细胞衰亡机制的探讨与生

2、物科技的发展休戚相关。对细胞衰亡学问的学习,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科学爱好,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说学情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知道细胞的分裂、分化、苍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必定,而且细胞的苍老和凋亡与寿命休戚相关,学生比较感爱好,这都为本节课教学的顺当绽开奠定基础。但是个体苍老与细胞苍老的关系以及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区分,学生并不是很清晰,这都须要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订正学生的认知误区。三、说教学目标1.概述细胞苍老的特征;探讨细胞苍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简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分。2.培育联系实际敏捷运用学问的实力。3.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通过有关苍老问题

3、的探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探讨细胞苍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由于学生对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推断易混淆,因此教学难点为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分。五、说教法学法运用讲授法、小组探讨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提问学生:在家里大家留意视察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体和行为上具有一些不同于年轻人的特征,试举例说明。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将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征?引导学生从老年人的器官老化分析出老年人的组织细胞苍老、死亡,从而引出课题细胞的苍老和凋亡。通过联系

4、生活导入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与生物之间构建联系,发觉生物来源于生物,提高学习的爱好。2.新课绽开本节课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个体苍老和细胞苍老的关系。首先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如下问题:(1)大家都处于青少年阶段,在我们体内有没有细胞苍老、死亡呢?你能举例说明吗?(2)每一器官内都有细胞不断苍老、死亡,那怎么办?(3)老年人的器官、组织、细胞在老化,有没有新细胞产生呢?能举例说明吗?(4)由以上分析你能看出细胞苍老和个体苍老有什么关系?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一样吗?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沟通,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讲解,从而让学生明确个体苍老和细胞苍老的关系。其次部分是:细胞苍老。首先,

5、我将讲解细胞苍老的含义,即细胞苍老过程是细胞内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困难改变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之后设疑:为什么形容老人会用“干瘪的老人”?老年人为何出现“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的现象?老年人的头发为何会变白?组织学生沟通探讨,并结合教材进行归纳总结出细胞苍老的特征。即:水分削减,代谢减缓;有些酶活性降低;色素沉积;呼吸速率减慢;膜通透性变更。之后接着追问:是什么缘由导致细胞的苍老呢?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我将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呈现,协助学生理解相关学说。第三部分: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我将通过课件展示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逝,

6、蝌蚪尾的消逝,以及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五个手指的分开的实例。通过实例引出细胞凋亡的概念,之后我将给学生讲解为什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然后组织学生从个体发育和组织细胞更新与机体的功能区分析探讨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有什么意义,最终强调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分。最终,师生共同探讨一个与细胞苍老有关的社会问题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即教材的“资料搜集和分析”。首先提问: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主要缘由是什么?引导学生从老年人的比例去探讨分析,从而引出“老龄化社会”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长辈,让大家说一说他们的生活实力怎么样?在生活中,我们在公共场所遇到老年人应当怎么做?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化。通过

7、与学生学习阅历和生活阅历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设计的具有思索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内容,总结问题,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中的“提倡探究性学习”的观点。3.小结作业为帮助学生形成对本节课的整体相识,本节课实行学生总结的形式,归纳本节重点学问,我会针对教学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申,保障学习效果。关于作业,布置学生课外到有关部门搜集资料,分析本地区的老年人的人口特点,并在市政建设方面给他们提出一些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建议。这一活动,旨在引起学生对老年人的关切,对人口老龄化给家庭、社会和国家以及老年人自身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的思索,渗透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教化。七、说板书设计以下是

8、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炼学习的重点。中学生物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来自生物必修模块三,第5章第1节。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态系为框架,主要讲解并描述了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能量流淌、物质循环、稳定性等学问,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是连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淌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供应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二、说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依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 特点,我在学问、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详细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1学问目标:(1)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2).理解生态系

9、统的养分结构是“环环相扣、链链相交”的困难网络体系。2实力目标:(1)概括生态系统成分,讲解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实力。(2)学会分析一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养分级和食物网的概念。进而培育学生的运算实力和思维实力。(3)探讨生态系统的规律,明确每一环节由哪些生物占据。当系统运行发生 障碍时,找出问题可能发生在哪一环节,培育学生耐性细致的视察实力和识图 实力。3情感目标:通过带领学生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拟嬉戏,培育学生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时培育肯定的团队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 生态系统的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

10、点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3)第一养分级、其次养分级等概念。四、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的落实方案: 1、利用身边的场景导入法。 2、课件展示的直观教学法。 3、联系实际的谈话法。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1、学生模拟试验法。2、探讨教学法。3、图形直观 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 教学法。五、学生学习方法1、构建发觉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思维迁移。 3、联系实际法。六、教学过程(一)场景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识的环境和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与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识的环境和生物, 我们有着联系,本着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的指导思

11、想,所以我在这里用学 生熟识的场景引入,提高学生的爱好。(投影打出一幅漂亮的池塘照片)老师:同学们这块池塘美丽吗?参天的大树,枝叶间透过的阳光,平坦的草坪, 池塘中鱼儿在欢快地游泳,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虫鸣鸟唱,此起彼伏。(二)讲授新课学习生态结构的首要问题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成分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所以, 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如何分析某个生态系统中的个生物的成分就是学生在本节课首先要驾驭的学问点。针对以上学问点,我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来探讨,并得出答案。视察生态系统成分。(老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其主动 性。)老师:这应当可以算是一个小型的池塘生态系统了,1.在这个生

12、态系统有哪 些成分?具有哪些生物? 2.能否说出这些生物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 色?3.各生物之间有无联系?有怎样的联系?由于这是学生常见的景观,所以学生只要仔细去思索都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有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许多非生物的成分在其中。学生通过探讨,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能以简洁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 指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和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 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正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才为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供应了物质和能量,才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奠定了基础,所以把绿色植物

13、称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也不能制造有机物,它必需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干脆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所以, 我们称这些动物为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们将有机物 分解成简洁的无机物,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尤其是对于消费者的等级问题如何区分,始终以来都有学生分不清,因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以进一步对重难点进行突破:老师:(问题思索与探讨)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中提到的“物质”除了包括水分、空气、无 机盐等无机物以外,是否还包括有机物呢?2、 请说明一下作为消费者的生物有多少种,它们的等级是否相同?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属于那种类型?3

14、、分解者主要指哪些生物?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属于那种类型?4、全部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学生思索并探讨得出结论:生产者是能以简洁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还有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对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消费者不同,它们的等级也不同。依据消费者干脆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制造的 有机物的次序,将其分为:A、初级消费者:干脆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植食性动物。如:浮游动物,蝗虫 等。B、次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性动物称。如:蛙、食虫鸟 等。C、三级

15、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如:食肉鱼类,蛇、 鹰等。此外,一些植物如菟丝子、猪笼草也是消费者。老师总结概括,学生应 用说明实际问题: 经过以上的教学过程,我已经解决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的问题,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难题没有解决,就是学生在分析生态系统的时候,总是把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三者分开来考虑,但是在考察的时候,但是在考察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娴熟的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我选用了两张照片的对比让学生探讨。一张是公园的鱼池,还有一张是农田的鱼池,比较一下有何不同?这两个都是同样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异呢?你是否可以说明其中的缘由?(通过学生探讨,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来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哪种生物都不是孤立于生态系统中,它须要其它生物的帮助,同时它们也须要自己的帮助。一个生态系统要稳定平衡的发展,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必需是紧密联系,缺一不行的。)老师:既然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何联系。(学习食物链和 食物网) 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