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拒绝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019889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的拒绝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牡丹的拒绝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牡丹的拒绝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牡丹的拒绝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牡丹的拒绝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牡丹的拒绝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的拒绝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丹的回绝教案【教学目的】 、理清本文的脉络构造,理解牡丹,积累有关诗文。2、理解本文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写法。3、学习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当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理解牡丹的个性和品位,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当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领悟做人的道理。【教学措施】鉴赏和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时安排】一学时【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筹划用一学时完毕。作者四月往洛阳看牡丹,因这年天冷牡丹未开,这本是一件扫兴遗憾的事,作者却反题正做,突出牡丹的回绝,赞美了牡丹的个性之美,品位之美、高贵之美。作者赞美牡丹,以花喻人,托物言志,但愿人们

2、做一种像牡丹同样有个性、有品位、有高洁精神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尽量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教材,思考、讨论、理解、升华,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人格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上课前,我来给人们讲一种故事:(播放幻灯)有一次唐后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在御花园赏雪吟诗,忽然有清香扑鼻而来,本来是园子里的腊梅开了。武后龙颜大悦。她就想:园中其她花卉也应当跟腊梅同样为她开放。于是武后提笔写下四句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第二天一早,百花慑于皇命,在一夜之间群花竞开,唯有牡丹含苞未放。武则天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将牡丹贬到了洛阳。刚

3、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武后懂得后更加气愤,便又下令烧死牡丹,牡丹枝干全被烧焦。次年春天,被烧的牡丹不仅没死,反而开得更盛。这就是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固然,这只是个神奇的传说。牡丹向来受到人们的爱慕。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皇宫贵族无不喜欢牡丹。她们不仅爱牡丹、赏牡丹,并且种牡丹、写牡丹,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雍容华贵的各色牡丹。(播放配乐幻灯图片,欣赏牡丹中的名品。)二、欣赏、简介牡丹(播放幻灯片)1、欣赏牡丹中的名品。幻灯展示:“牡丹四贵”姚黄 豆绿 魏紫 赵粉牡丹中的“名品”墨撒金 白雪塔 铜雀春 烟绒紫 黑花魁 蓝芙蓉 迎日红 首案红 锦帐芙蓉

4、火炼金丹 乌金耀辉 凌花湛露 银红巧对 唇 红 青龙卧墨池 映日红 二乔 虞姬艳装 2、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赞誉牡丹的诗。幻灯展示:“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唐徐 凝)“天下真花独牡丹。”“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 (宋 欧阳修)“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周敦颐)“何人不爱牡丹花,占尽城中好物华。” (唐徐凝)“天然国色美无双。” (清陈 确)3、简介牡丹的得名由来以及国内人民常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幻灯展示:牡丹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又有洛阳花

5、、富贵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之美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子而根生苗,故谓牡(意为无性繁殖)。以色丹者为佳,故谓丹。”国内人民常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4、简介牡丹的栽培历史、牡丹的药用及欣赏价值以及洛阳牡丹。幻灯展示: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近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牡丹不仅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尚有相称重要的药用价值,牡丹根和皮均是名贵的中药材。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绚丽多姿名扬天下,故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女作家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回绝。让我们来看看她眼中的牡丹又有如何

6、的一番模样和风姿?三、赏析课文:1、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脉络构造。(1)齐读,指名朗读,听配乐朗读(部分)。(2)检查学生预习状况,正音词:下面注音所有对的的一项是:( ) 翘(qi)盼 濡(r)染 卓(zhu)尔不群B 消遁(dn) 恣()意 惊世骇(h)俗 瞻(h)仰 贬谪(zh) 姹(ch)紫嫣红 释义: 膜拜 消遁 贬谪 窥视 跋山涉水 蔚然成风 姹紫嫣红 安之若素(3)本文构思巧妙、脉络清晰,请同窗试着理清文章的脉络。点拨:(意思对即可)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人们从四周八方赶到洛阳看牡丹。 第二部分:写牡丹的回绝。 第三部分:旨在揭示牡丹回绝的因素。2、重点难点的学习与

7、目的达到过程。(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拨)问题设计一:牡丹的美体目前哪些方面?点拨:静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绚丽娇艳、惊世骇俗;动花开时:倾其所有、热情奔放;花落时:惊心动魄、慷慨悲壮;拒开时:安之若素问题设计二:诸多人都欣赏过牡丹,但为什么还“偏偏从四周八方,滔滔黄河般”赶到洛阳看牡丹呢?点拨:欧阳修曾说 “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奇”在何处?武则天怒贬牡丹至洛阳的传说,给牡丹身上笼上一层神秘色彩,所有这些激起了人们观看洛阳牡丹的欲望。问题设计三:人们是乘兴而来的。“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但牡丹却毅然回绝了人们。从文中的哪一段可以看出来?牡丹究竟

8、为什么回绝绽放呢?点拨:“时令因素,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当协不媚俗。”问题设计四:第段中说,牡丹回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根据上下文,简要阐明这“荣誉和赞颂”具体指什么? 第6段中“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容易改了性子?”句中的“性子”指什么?点拨:人们为它开花时的火热激情、辉煌灿烂和宏大气势,为它的倾国倾城、国色天香而倾倒、疯狂。不畏惧权贵(不苟且、不俯就、不当协、不媚俗、不从众等)问题设计五:作者觉得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其因素是什么?根据全文分点概括阐明。点拨:“富贵”指有钱有地位;“高贵”指达到高度的道德水平。花开时,倾其所有

9、,轰轰烈烈,辉煌灿烂;花落时惊心动魄,义无反顾,慷慨悲壮;拒开时,安之若素,不苟且不俯就不当协不媚俗。问题设计六:通过上面的讨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牡丹的回绝”体现的是牡丹如何的品质?点拨:“回绝”体现的正是:个性之美、品位之美、高贵之美。四、总结:牡丹的回绝是现代出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回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下面我们来回忆总结本节课所上的内容:1、牡丹的回绝“回绝”什么?学生回答:牡丹回绝寒冷、回绝开花(回绝在花期未到之前开花。从深层次说:

10、就是回绝苟且、俯就、妥协、媚俗。)、为什么“回绝”?学生回答:理由:有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隆重的开花日期,春寒花期未到因此回绝开花。3、文中几次提到了“回绝”?学生回答:一处是牡丹“回绝”武则天的命令,没有开花;一处是第九届洛阳牡丹花会上“回绝”游人的期盼,没有开花。、“牡丹的回绝”分别导致什么成果?学生回答:发配洛阳;竭尽想象、探访窥视牡丹的个性、不因牡丹的回绝而回绝它的美。5、“回绝”体现了牡丹什么样的“性子”(品质或品位)?学生回答:不苟且不俯就不当协不媚俗;有气节有灵魂有筋骨有神韵。6、由物及人,赞美人的什么品格?学生回答:维护人格尊严,不畏权贵;遵循自然规律

11、和行事准则,不趋炎媚俗。、请同窗试概括本文的主旨。学生回答:作者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通过对牡丹的高品位的热情颂扬,歌颂像牡丹那样有气节有灵魂有筋骨有神韵的人的精神,并且对这种高品位的精神进行呼唤。、牡丹这种“高品位的精神”,你一方面联想到的是历史上的哪些人物?学生回答: (示例)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屈原: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9、人们给不少花都赋予了象征意义(即花语)。如:牡丹象征着富贵。学生回答:玫瑰象征着(爱情),梅花象征着(坚贞),菊花象征着(品德崇高),荷花象征着(高洁),兰花象征着(典雅)10、最后让我们在蒋大为的牡丹之歌声中结束这一课,但愿每一位同窗在此后的生活中努力做一种像牡丹同样有个性、高品位的人!六、作业:、“美的沉思”一:将来你想做高贵的人还是富贵的人?、“美的沉思”二:读罢此文,你觉得万事万物何为“美”? 明确:内在比外在更重要,内丑外美可不能要,内外皆丑千万别要,内外皆美肯定最佳。 、课后自主完毕练习一至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