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中轴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197640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城的中轴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城的中轴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城的中轴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城的中轴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城的中轴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城的中轴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城的中轴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城的中轴线 一、本课的地位本课是本教材唯一的表明文单元中的讲读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建筑物为表明对象的事物表明文,四篇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每篇课文又各有侧重。这篇文章除了要了解课文内容外,侧重解决表明对象的特征和表明顺序的问题。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根据课程规范和本单元要求,制定下列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北京中轴线的概况。2、掌握本文表明对象的特征和表明顺序,学会从这些方面把握表明文。3感悟北京中轴线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本课的重点是学习掌握表明对象的特征和表明顺序。本册只有一个表明文单元,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以建筑物为表明对象的事物表明文,学生初次接触表明文,应该从根底抓起,循

2、序渐进地进行。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学习表明对象的特征和表明建筑物所采用的空间顺序。北京中轴线是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贯通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其中“伟大一词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教材提供的信息比拟隐蔽,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深度较浅,知识面相对狭窄造成,因此教学时需要带着学生仔细读书,挖掘课文的信息才能解决。三、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检测:为了充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我们总是把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放手让学生做。从初一以来,我们就让学生课前自学字词、文学常识等根底知识,课上进行检测,并结合去年实施的学分制,把预习测验的成绩与

3、学分挂钩。这样做既让学生充沛重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又能在课堂上省出许多时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二引入:由于表明文语言平实,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在引入这一环节高低功夫,课文导读的引入就很精彩,所以我采用了。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四出示课前所做的平面图或模型,并结合课文做必要的讲解。课前我让学生根据第二段内容画北京中轴线的平面图或做一个中轴线的模型。这时可以让学生拿出来展示并做简单的讲解,增强学生对中轴线的印象。阅读表明文,目的不是掌握表明文用了什么办法,采用了什么表明顺序等表明文文体知识,而是让学生读懂表明文,了解表明文中介绍的知识和信息,体悟文中渗透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4、。在这篇文章中,北京中轴线的平面图画出来了,文章的主体内容也就理解了。五明确表明对象及特征:提问:本文要表明的事物是什么?北京中轴线作者抓住了北京中轴线的什么特征进行表明的?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中轴线伟大在何处呢?朗读课文第二段答复。学生很容易答出“气魄雄伟,一贯到底但这显然不够全面,需要给学生铺设台阶,启发他们思考体悟中轴线蕴含的人文内涵:1、看课文,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度都一样吗?高度相同和不同各给人什么感觉?借助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中轴线的设计重点突出、起伏有致,到达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以中轴线是伟大的。2、看课文,注意“据为己有这个词,是谁把谁的什么东西据为己有?借助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

5、中轴线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伟大力量,所以说中轴线是伟大的。六再读课文,体会北京中轴线的特征。七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齐读课文,答复:本文的表明对象是什么?表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二学习本文的表明顺序提问:北京中轴线上有很多建筑,作者是怎样把它们说分明的?按顺序表明追问:按什么顺序表明?由南到北的顺序明确:这种顺序属于空间顺序,它常用于表明建筑物,空间顺序还包括由东到西,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等等。讨论:在表明北京中轴线时,采用别的表明顺序,比方采用由东到西的顺序表明好不好?为什么?明确:要根据表明对象的特征采用表明顺序。三相关链接,知识拓展。1、时代在开展,北京也在开展,北京中轴线有没有开展呢?请同学展示他们从网上搜集的材料。2、本文的作者是中国驰名建筑学家,他为中国的建筑业,为爱护古都北京坐了很多事,请同学展示他们搜集的资料。四课堂练习:按空间顺序表明一个建筑物课堂上说话练习,课下成文。五小结四、板书设计长达8公里、最长最伟大、贯通全城此板书集中了本文学习的重点,即表明对象、表明对象的特征和表明的顺序,而且形状与北京中轴线一致,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深入理解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