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双基限时练 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186022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双基限时练 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双基限时练 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双基限时练 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双基限时练 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双基限时练 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双基限时练 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双基限时练 人教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双基限时练(八)兰亭集序一、基础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A流觞情殇整饬流水汤汤B形骸惊骇垓下言简意赅C嗟悼泥淖兰棹掉以轻心D清朗槟榔稂莠琳琅满目解析A饬ch,余读shn;B.hi|hi|i|i;C.do|no|zho|dio;D.朗ln,余读ln。答案C2下列默写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此地有重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C是日也,天朗气清,慧风和畅。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愉。解析A重山峻岭崇;C.慧风惠;D.愉娱。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A人们对于“专家”所说的“从活熊身上取胆汁简单、舒服”的说法在惊诧之余,而又感慨系之,“简单”似乎好理解,而“舒服”则真不知是对熊而言,还是对取胆者而言。B阔别家乡二十年,如今再踏上故乡的这块土地,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当年的一街一巷已没有了原来的模样,当年的古井老树已不知了去向,这真是斗转星移,情随事迁。而不变的是浓浓的乡音和浓浓的乡情。C大学毕业三年了,城市串了三四座,工作换了六七个,不是嫌待遇低就是嫌专业不对口,至今他仍然在一个个招聘会上放浪形骸,苦苦地追寻着自己理想的工作。D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蓝的天,白的云,碧的水,绿的树,星罗棋布的井架,鳞次栉比的屋舍、尽收眼底,足以让你游目骋怀,

3、饱览这新兴油田的大好风光。解析A感慨系之:感慨的心情联系着某件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兴起感慨,侧重在兴起感慨。B.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C.放浪形骸:比喻行为放纵,不拘形迹。D.游目骋怀:尽览风景,舒展情怀。答案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B.C.D.解析A句应为“繁多”;C.句应是“一边”;D.句应是“不同”。答案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 D.解析A前,对于,后,在。B.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动词,往、到达。C.同为代词他(它)的。D.前,介词,把,后,介词,因。答案C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语的意义古今不相同的一项是()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感慨系之矣亦将有感于斯文夫人之相与或取诸怀抱放浪形骸之外A BC D解析古今意义不同的有左右:古义为“四周”;其次,古义为“它的旁边”;“斯文”古义为“这篇文章”;“夫人”古义为两个词,“那个人”;“怀抱”古义为:“胸怀抱负”。答案A二、课内阅读阅读下列节选,完成79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

5、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7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基调是什么?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议论的?答:_答案这一段写兰亭集会后的感触,以“悲”字为基调,主要围绕“死生亦大矣”展开议论。8“岂不痛哉”缘何而痛?答:_解析根据“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等得出作者慨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答案时光流逝而生命短暂。9翻译下列句子。(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_(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译文:_答案(1)有的人在一室之内畅谈理想抱负;有的人把感情寄托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上,放纵行为,无拘无束。(2)等到对于向往的东西已经厌倦

6、,情绪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迁而改变,感慨就会油然而生。三、能力拓展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014题。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

7、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世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8、。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长,辩赡 赡:丰富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解析B项“目”应为“视为、看作”。答案B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意甚悦,固求市之 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C当举群相送耳 誓天不相负D笼鹅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解析D项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

9、,后者表修饰。A项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项中的“固”均为副词“一定”;C项中的“相”均为副词,偏指第二人称。答案D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止一吊,遂不重诣ABC D解析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答案C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10、。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遗憾。解析D项“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答案D14翻译上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译文:_ (2)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译文:_答

11、案(1)(王羲之)曾经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饮酒,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来阐述自己的志趣。(2)王羲之欣然答应,写完道德经,用笼子装载群鹅而回,认为做了一件大快事。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把王羲之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

12、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羲之很喜欢服药食,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很久。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前去观看,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答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