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太伟业品质标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18480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太伟业品质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华太伟业品质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华太伟业品质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华太伟业品质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华太伟业品质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太伟业品质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太伟业品质标准(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深圳市英特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来料检验标准-壳体(受控文件 发行印章)文 件 编 号号:YTQQC0001-A制 作 部 门门: 品 质 部部 副 本 编 号号: 未经允许许,严禁复印印! 制 / 修 订 记 录录制/修订日期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本/版次总页数制 作审 核批 准2011/08/24初版1-9A/024张利华无1壳体检验1.1 适用范范围 本标准适适用于塑料件件、锌合金、五金金、IML、双色注塑等等外壳类物料料的外观及IIQC来料的的质量检验及及判定。1.2 定义- CRI(致命缺陷):违反相关关安规标准,对对安全有影响响者。- MAJ(主要缺陷): 属功能能性缺陷,影影响产品的使

2、使用或装配。- MIN(次要缺陷):属轻微外外观、包装缺缺陷,不影响响产品的使用用或装配。- 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状的缺陷,测测量时以其最最大直径为尺尺寸。 - 颗粒:在在喷漆件表面面上附着的细细小颗粒状物物。- 积漆:在在喷漆件表面面出现局部的的油漆堆积现现象。- 阴影:在在喷漆件或塑塑料件表面出出现的颜色较较周围暗的区区域。- 桔纹:在在喷漆件或电电镀件表面出出现大面积细细小的像桔子子皮形状的起起伏不平。- 透底:在在喷漆件表面面出现局部的的油漆层过薄薄而露出基体体颜色的现象象。- 鱼眼:由由于溶剂挥发发速度不适而而造成在喷漆漆件表面有凹凹陷或小坑。- 多喷:超超出图纸上规规定的喷涂区区域。

3、- 剥落:产产品表面上出出现涂层或镀镀层脱落的现现象。 - 色差:产产品表面呈现现出与标准样样品(客户承承认样品)的的颜色的差异异,称为色差差。- 光泽不良良:产品表面面呈现出与标标准样品(客客户承认样品品)光泽不一一致的情况。- 手印:在在产品表面或或零件光亮面面出现的手指指印痕。- 异色点:在产品表面面出现的颜色色异于周围的的点。- 多胶点:因模具方面面的损伤而造造成局部细小小的塑料凸起起。- 缩水:当当塑料熔体通通过一个较薄薄的截面后,其其压力损失很很大,很难继继续保持很高高的压力来填填充在较厚截截面而形成的的凹坑。- 亮斑:对对于非光面的的塑料件,由由于壁厚不均均匀,在壁厚厚突变处产生

4、生的局部发亮亮现象。- 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摩擦而造成产产品表面有深深度的划痕。- 细划痕:没有深度的的划痕。- 飞边:由由于注塑参数数或模具的原原因,造成在在塑料件的边边缘或分型面面处所产生的的塑料废边。-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在型腔中流动动时,遇到阻阻碍物(型芯芯等物体)时时,熔体在绕绕过阻碍物后后不能很好的的融合,于是是在塑料件的的表面形成一一条明显的线线,叫做熔接接线。 - 翘曲:塑塑料件因内应应力而造成的的平面变形。- 顶白/顶顶凸:由于塑塑料件的包紧紧力大,顶杆杆区域受到强强大的顶出力力所产生的白白印或凸起。- 填充不足足:因注射压压力不足或模模腔内排气不不良等原因,使使融熔树脂无无法

5、到达模腔腔内的某一角角落而造成的的射料不足现现象。- 银条:在在塑料件表面面沿树脂流动动方向所呈现现出的银白色色条纹。- 流纹:产产品表面以浇浇口为中心而而呈现出的年年轮状条纹。- 烧焦:在在塑料件表面面出现的局部部的塑料焦化化发黑。- 边拖花:因注射压力力过大或型腔腔不平滑,脱脱模时所造成成边缘的擦伤伤。- 破裂:因因内应力或机机械损伤而造造成产品的裂裂纹或细小开开裂。- 龟裂:塑塑料件由于环环境老化而造造成在产品表表面上有裂纹纹。- 浇口:塑塑料成型件的的浇注系统的的末端部分。- 油渍:在在产品表面所所残留的油污污。- 气泡:由由于原料在成成型前未充分分干燥,水分分在高温的树树脂中气化而而

6、形成气泡。- 凹坑:由由于模具的损损坏等原因,造造成在平面上上出现的高低低不平。- 彩虹现象象:指透明区区域在反光条条件下出现彩彩色光晕的现现象。- 拉白:成成型品脱模时时,由于钩料料杆的拉力大大于顶料杆的的顶出力,而而使某部位所所产生的白化化。- 漏光:由由于PC薄膜膜上有漏印的的部位,造成成光线能从背背面穿到正面面,称为漏光光。1.3 检验验要求1.3.1 检检验条件及环环境1、距离:人眼眼与被测物表表面的距离为为30cm。 45 45 445 30cm 2、时间:每片片部品检验时时间约为100S-15SS 。3、角度:检视视面与桌面约约45角,上下转转动15角。 4、照明:要求求220V

7、440W,光源源距被测物8800MM-1200MMM,(照度度达800 Lux11200Luux)。5、检验员视力力:裸视或矫矫正视力在11.0以上且且无色盲。6、检验环境:常温自然环环境(不限优优于此环境)。1.3.2 抽抽样标准采用ANSI Z1.4计计数型抽样表表普通检验水水准级标准随机机抽样检验;AQL:CCR: 0 MA:00.4 MMI:0.665(塑胶件件)、AQLL:CR: 0 MAA:0.655 MI:1.0(五五金件),(备备注:属尺寸寸或破坏性测测试项目按AANSI ZZ1.4计数数型抽样表特特殊检验水准准S-2标准准随机抽样测测量或测试,且且尺寸记录最最大尺寸偏差差值,

8、批量抽样数时全全检)。1.4 装配件件性能检验1.4.1、装装配组件不良良缺陷定义熔接裂缝:螺母母等熔接时产产生的可视裂裂痕。断 差:装装配组合件装装配后在接缝缝处配合面产产生的错位。缝 隙:装装配组合件装装配时的间隙隙超过标准间间隙而产生的的缝隙。变 形:由由于装配尺寸寸误差,毛边边等原因而造造成装配组合合件变形现象象。1.5. 外观观检查1.5.1 检验区域域划分区域分类标准备注AA区视窗四周 100 mm范围围內皆属特区区(LCD的的显示区与非非显示区及上上方Lenss,铭牌)。A区暴露在外,且正正常使用时可可直接看到的的主要表面,如如前壳、翻盖盖(及大翻盖盖)的正反两两面,翻盖机机的B

9、、C壳壳的正面。B区暴露在外,且正正常使用时并并不直接看到到的次要表面面,如前壳、后后壳、电池盖盖、翻盖(及及大翻盖)的的侧面、后壳壳、电池盖的的正面、天线线、电源部分分、翻盖机的的B、C壳的的侧面。C区正常使用时看不不到,只有在在装卸电池或或SIM卡时时可看到的内内表面,如后后壳上被电池池盖住的面或或电池盖的内内表面(被标标贴盖住的后后壳内表面不不算C区)。D区只有在拆卸手机机时才能看到到的零件表面面、及后壳上上面被标贴盖盖住的内表面面。1.5.2 缺陷代码码对照表代码代码含义代码代码含义L长度(mm)N数目(PCS)W宽度(mm)S面积(m)D直径(mm)DS距离(mm)H高度(mm)1.

10、5.3 检查顺序 正面 上侧面 左侧面 下侧面面 右侧面 反面1.5.4 外观检验允允收标准1.5.4.11 AA区外外观检验标准准表面不良项目AA区允收标准允收数量划伤与线形杂质质与破损(有有感)0.01W0.03; L0.510.03W0划伤与线形杂质质与破损(无无感)0.02W0.06; L310.06W0污点,白点,点点状杂质与破破损(内部不不可除)及引引起色差的气气泡0.100.1510.150不明显的同色点点与污渍0.100.2010.200LENS的显示示区与非显示示区的印刷毛毛边L40.04W0.102W0.100LENS与壳体体的接缝误差最大不能超超出设计宽度度+/-0.20

11、。铭牌与标示的印印刷印刷的毛点(VVoids or Prrotrussions) 0.100。印刷不良等以确认样品为上上限。印刷倾斜对照底片基准线线比对,不大大于0.5度度(印刷不对对齐限度为00.15,以以Film为为准)。色差以确认样品为基基准(参考L1.0, a0.5, b0.5),上上下限标准样样板为参考 (E以上下限限标准样板实实测色差值为为限或E1.0)。注: 1. 以上超出范范围者判定为为外观不良品品。2.上述之外观观限定标准内内的缺点可同同时存在于一一台内,但任任两缺点间之之最短距离不不得小于155mm。3. 以上数值值单位均为mmm。4. 直直径(Diaameterr); L

12、 长(Lenngth); W 宽(Widdth)。 不良判定等級: 检验项目不良判定测试方法CRMAMI外观1、表面印刷错错。如客户名名称、机型编编号、印刷字字稿、图样、标标记、色样不不符者。2、印刷油墨颜颜色超出制定的颜色上下限限者(限度板板)。3、不良情形位位于主要区域域,超出重缺缺点允收标准准者。4、不良情形位位于主次要区区域,超出重重缺点允收标标准,但未达达重缺点拒收收数者。5、印刷造成复复印者,但不不影响字体正正确判读者。6、印刷字体成成线条,中途途段落者。不影响字体正确确判读者。影响字体正确判判读者。7、印刷字体。模糊但可以辨认认。模糊无法辨认。8、印刷油墨不不均者。9、饰板刻划线线造成不良者者。10、饰板。变形影响实装整整体者。变形不影响实装装整体者。11、饰板正反反两面沾有油油污者。12、外型:圆圆角成抽深需需与样本相同同或同限度样样品。13、与壳装配配检查是否密密合,密合度度不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