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17388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由林栖转为地栖。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这表明( )A.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B. 自然界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 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D. 地理环境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起决定作用【解析】:C人类社会的形成是生活环境的变化推动的,整个过程都具有客观性,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形成产生的影响,不涉及劳动的作用,A项不合

2、题意;材料不是自然界的发展,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B项不合题意;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答案】:C2将改革进行到底强调,中国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调主要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D肯定和否定的统一【解析】:A”进行时”说的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应选A。【答案】:A3时间总是按它的规律悄然动转,但它也总能够定格下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时间的特点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物质世界并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客观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在客观事物面前,人们是无能为力的人类是无法感知时间的存在的A. B. C

3、. D. 【解析】:A时间总是按它的规律悄然动转,但它也总能够定格下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这说明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适合题意;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错误;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A4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式的巨大变化。从书信、电报到电脑网络、智能手机,从”见字如面”到”距离不是问题”,变的是沟通方式、传播媒介,不变的是亲朋好友间的思念和关心。这表明( )事物是绝

4、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矛盾双方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A B.C. D.【解析】:B题中的”变”与”不变”体现了矛盾双方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也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选B;本题没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旧事物的灭亡,不选。【答案】:B5研究发现,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受到人体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是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比如男性头长和鼻指数。容貌的这种特点就会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从而为一些疑难刑事案件的侦查提供方便。这说明( )物质世界具有客观性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

5、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人们突破规律的制约,可以限制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 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A B C D【解析】:D我们可以根据容貌特点提供侦查线索,这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符合题意;一个人的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受到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表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入选;与题意不符,表述错误。【答案】:D6给陀螺施加一个外力,使陀螺快速旋转,陀螺就会不倒。高速旋转的陀螺可以保持转轴的方向不变,具有定轴性,是因为( )A运动是绝对的 B静止是相对的 C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 D运动与静止是同一的【解析】:D”旋转”与”不倒”、”

6、定轴性”反映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选D。【答案】:D7. 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塞罕坝,在林场建设者们持续55年的造林后,变成了广袤林海、减排固碳的”天然氧吧”。这说明( )A.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C. 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前提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功地改造自然界【解析】:C塞罕坝的变化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的结果,选C;与A无关,C、D表述错误,不选。【答案】:C8一种被称作”超级细菌”的耐药性细菌在南亚和欧美一些国家感染患者甚至导致死亡。科学家指出,人类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出现细菌

7、耐药问题的原因之一。据悉,我国科研人员已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究。这说明( )尊重医疗规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出现耐药性细菌 细菌耐药有其自身规律,人们无法有效抵御细菌对人类健康的侵害 医疗实践为医学研究提供研究课题,推动医学发展 抗菌素的研究与科研人员的个人爱好有直接关系A B C D【解析】: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故选,排除;科研人员的研究根据实践需要而非个人爱好,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可以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A。【答案】:A9一般认为,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然而,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一项名为”智能LED植物工厂”的成

8、果通过计算机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要素进行控制,精准调配供给植物以确保健康生长,实现了不用土的植物生产。这说明(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植物生长的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也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人在改造世界时也改变了世界的物质性A B C D【解析】:D规律是客观的,人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规律,错误;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的,人不可以改变世界的物质性,错误;符合题意要求,入选。【答案】:D10出现漫画中的结局,可能是( )A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B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C以为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D以为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解析】:B漫画

9、中“已经很努力了”,说明他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结果一无所有,是因为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A不选,B符合题意;C、D与漫画无关。【答案】:B11地震预警是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通过手机、微博、应急广播和专用接收终端等,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晌应的地震预警警报,民众据此及时避险以减少伤亡,重要工程紧急处置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由此可见( )对地震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是实现地震预警的基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条件和规律的制约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1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建立新的具体联系A. B. C. D. 【解析】:C认识不是实现地震预警的基础,不选;人们通过地震预警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这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正确;”突破条件和规律的制约”观点错误,不选;人们通过地震预警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这说明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答案】:C1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也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这表明

11、(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把握规律可以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二十四节气”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二十四节气”是时令、气候、物候的规律,我们应该尊重A. B. C. D. 【解析】:B选项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自在事物的联系。选项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二十四节气”是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题目中,”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也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这表明把握规律可以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二十四节气”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故选项入选。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13”定力”本来是佛教用语,是指处变

12、不惊,临危不惧的一种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这个词拿过来加以改造,赋予它特别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在经济新常态下,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我们才能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保持沉着冷静,在”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13、中国梦协力奋进。(1)结合材料,从”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角度,指出保持战略定力的依据。(2)定力内在表现为思想意志控制力,外在表现为行为的坚持力。结合材料,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的知识,说明我们怎样才能保持战略定力。【解析】:回答第一问,要注意把握”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的相关知识,包括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运动的规律性运规律的客观性等内容。保持定力与促进发展体现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回答第二问时,结合意识能动性的特点,从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等方面分别分析作答。【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相对静止就是

14、事物的稳定性。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怎样改进,始终都必须扭住的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坚定目标自信,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力奋进。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应势而谋。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延续中华文脉将近5年来真实发生在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个个美好片段凝成一个个画面,紧紧把握中华文脉这条主线,以文化改革为主题,始终发展文化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始终着眼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现代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彰显亿万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文化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回答该专题片是如何彰显中国人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