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17167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小儿辩日(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两小儿辩日(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小儿辩日(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小儿辩日(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2、能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并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二、能力训练点1、对课文熟能成诵,感悟文言文的韵味。2、理解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能进行解答。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理念1、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迁移。2、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3、学习方法的迁移。 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是学生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由“学会”到“会学”的主要途径。当学生 有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意识之后,他们就会积极自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主动学习、主 动求知、解惑。叶圣陶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 ”要做到“不教” ,就要让学生由“学

2、会”转变为“会学” 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创造师生、生生共同的条件和氛围,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 意识。我设计的“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包括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学生学习 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中。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 不能把以前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后继的学习中去,不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就不能说已经完成了培 养和发展的任务,因此,迁移现象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在课堂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 实践活动中体验

3、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兴趣、态度的迁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读课题,说说题目的意思。2、小结:古文的特点:简练。简析 对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白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进而在学习的时候,加以 体会,对学生进行熏陶。二、学习现代文两小儿辩日1、读通现代文两小儿辩日 。2、理解故事内容3、找出各自的观点和依据。4、填表联系,加以巩固。5、练习表演,强化故事形象。简析 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 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先把两小儿辩日的现代文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大意,然后让四人小组演课本剧,最后加入口语交际内容,学生先读白话文的翻 译,就可以在读文言文时做到对其内容一读

4、就懂,化解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度。使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 并不难,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由现代文过渡到文言文,就把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过程变成了接触、感受、发现文言文的过程,实现了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迁移三、学习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2、自主学习,理解每句话的含义。3、请几位同学读文,适时指点。4、对照书后的注释及你们刚才阅读的资料,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不动笔墨不读 书,边读边在难懂的字边做注释。5、整体感知,理解全篇的内容。简析 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处理教学难点解句释文这个环节中, 老师引导学习第一句后, 后几句让学生自主理解、合作讨论。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

5、碰撞学生思维的火 花,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老师引导学生逐字逐词的理解,并带领学生总结学习方法:(1)古今文对照。(2)参照书后注释及字典。 (3 )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这是学习文言文经常用到的 扎实有效的方法,学生学习后几句话可以用,以后学习任何文言文都可以用到,实现由“学会”到“会学” 的迁移。四、归纳理解本文的重点字: “初、车盖、探汤” ,突破字意理解的难点。简析 教会方法,积累运用 古时候汉字的数量比较少,不象现在词汇非常丰富。一词多意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现象。在学习完一篇古文后,积累词汇的用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日积月 累,必有成效。五、拓展学习相关内容课件显示,让学生明白:太阳的远近以及冷热的知识。六、复述课文七、自选作业:1、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两小儿辩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