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170717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宜砺儒中学高一历史导学案必修一政治成长历程 班级_ 组别_ 姓名_ 排号_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预习案问题引导激疑自探知识主干问题探究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原因(1)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_,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2)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3)党内指导思想上的_错误严重。2危害(1)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_得不到任何保障。(2)一元化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成立,社会秩序

2、极端混乱。(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了破坏。(4)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人权和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背景:_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2成就(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_。(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_建设。(3)法制建设:加快法制建设的步伐,颁布_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4)依法治国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_”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_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

3、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连同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使“_”有了法律保证。三、基层民主选举1地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2依据(1)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2)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_。3实践:(1)从1988年至2003年初,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三到四轮村委会、居委会的换届选举。(2)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不断扩展。4作用(1)激发了农民的_,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2)体现了中国政府贯彻“_”的精神。1、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及其历史教训2、如何正确认识“

4、法制”与“法治”的关系?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联系与区别4、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古代雅典的民主制有何不同?5、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探究案合作探究突破重难重难突破针对训练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材料 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认识和了解历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图片。思考 假设你经历了图片中那个“疯狂”的岁月,你会看到我国政治建设中的哪些不正常现象?_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材料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

5、,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思考 据材料概括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_1(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2(2015四川文综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

6、。”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练习案应用拓展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12条都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但宪法在增加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同时,也规定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这反映了()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 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C民主法治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

7、六届 第七届 1954年 1959年 1964年 1975年 1978年 1983年 1988年 据此表格的信息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与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C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D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3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民主增量”的有() 首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

8、域自治法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A B C D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坚持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在“文革”最严酷的时期,“朱德的

9、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朱德只是诙谐地笑道:“扁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文革”左倾错误盛行 “文革”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朱德对这种现状的结束充满信心 朱德认为“文革”不是严酷的时期,扁担会要回来的A B C D7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认识,正确的是:法律制度日益完善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前提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化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A B C D8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

10、这表明: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不必再完善 D我国法律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9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10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 B C D11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