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队激励方法特点及启示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16330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军队激励方法特点及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军队激励方法特点及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军队激励方法特点及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军队激励方法特点及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军队激励方法特点及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军队激励方法特点及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军队激励方法特点及启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军队激励方法特点及启示 关键词古代;激励方法;启示管理以人为本,提升管理绩效的关键之一在于利用合适的激励方法,充足调感人的主动性和主动性,进行发明性的工作。在中国古代,很多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全部十分重视利用和研究激励方法,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研究、借鉴这方面的结果,对于探索现代部队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是有着很主要的意义的。一、中国古代军队激励的关键方法中国古代的很多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就总结治国统兵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军队激励方法。一是“赏罚并重,恩威并施。”管理者、治军者要赏罚严明,善于经过奖赏和处罚这两种正、负强化激励手段,来达成激励优秀,鞭策后进,提升

2、绩效的目标。如孙子在孙子兵法始计篇中就提出“赏罚孰明”,并把它作为制胜的“五事七计”之一,开篇就指出了赏罚对于军队激励的主要性。六韬也指出:“赏如高山,罚如深溪”。奖赏若不厚,无法调动官兵的情绪和行动,则达不到激励士气和鼓感人心的作用;处罚若不重,无法警示戒除不良原因,则士气无所依靠,人心不稳。可见,激励贤者,警戒恶者,使人趋赏避罚,激警官兵,以正风气,是厚奖重罚的目标所在。所以古人认为,只有赏罚并重,恩威并施,利用正负两种强化激励手段,才能“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九地篇,激励和团结军队,使之无敌于天下。二是“将帅律己,身先士卒”。管理者、治军者要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以本身的模范行动感化士兵、

3、召唤士兵、和激励士兵。如春秋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很早就总结出“律已足以服人,身先足已率人”的领导和激励法则;诸葛亮在将苑厉士中也做出了:“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的精辟叙述。一样在古代的战争实践中,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对“将帅律己,身先士卒”全部有着深刻的感性认识,如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就有写道:“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而在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中,唐玄宗也总结道:“玄感每战,身先士卒,必所向摧陷”。可见,中国古代对“将帅律己,身先士卒”的激励作用,是有着很深的思想认识的。三是“士为知己者死”。管理者、治军者关心、爱惜士兵,满足士兵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心理情感的需要,和之成知己和至交,

4、从而使士兵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出力和服务。儒家孔子提出“仁”,主张“施仁政”,强调国家的统治者要象爱惜亲属一样地对待臣民。孙子则要求将帅一定要爱惜士兵。她在地形篇中分析道:“视卒如婴儿,故能够和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和之俱死。”将帅如能象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对待士卒,就能取得士卒的信任,甘愿追随自己赴汤蹈火。这么的军队,就将无往而不胜。四是“上下同欲者胜”。管理者、治军者,引导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不懈地努力,即目标激励法。孙子就很强调“上下同欲”,并将它列为五个致胜必备原因之一。孟子也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要叙述,强调国君应顺应民意,统一民心,才会有上下团结一心的政

5、治力量基础,才能够一统天下。“上下同欲”是作用极大的激励方法。军队战斗力强不强,治国政绩大不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下有没有共同目标,能不能团结一心,步调一致。上下同心同德则无往而不胜,上下离心离德则一盘散沙,不攻自破。二、中国古代军队激励方法特点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治国统兵激励军民士气和团结的思想方法,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源,其特点也是十分突出和鲜明的。一是中国古代军队激励方法重视法纪。中国古代治军和激励军队一直全部很重视法纪。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代的领导者、管理者认为治军充军必需要首先制订严明的纪律,以分明的赏罚来统领全军。如在百战奇略中就明确指出:“杀

6、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而在古代的战争实践中,军法的地位也是上升到了很的高度,如三国时期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挥泪实施军法;曹操领队行军马踏民田触犯军法,以准“王”的身份“割发代首”来落实和实施军法等等,全部充足说明了古代国家军队的领导者对法纪的重视程度和法纪对于治国统军激励的突出作用。二是中国古代的军队激励方法强调心治。中国古代强调心治,重视精神激励。管子心术篇中说:“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治心,安也者安心。”这里实际上已提出了心治为管理之要的思想。中国古代统治者一向重视塑造人的精神,主张经过教育来造就理想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一直坚持用一个理论来统一民众的

7、心志,向臣民灌输儒家思想,教育臣民要“忠”、“孝”、“仁”、“义”。对那些精忠报国忍辱负重的“君子”,大力宣扬,使之成为万众学习、崇敬的标兵;对那些不忠不孝的“小人”,极力贬斥,使之为民痛恨。这种教育极大地激励大家去做“君子”,去“忠君勤王”、“舍生取义”,从而在国家、军队组织中产生一个含有很强凝聚力的整体精神。三是中国古代的军队激励方法重视感情。中国古代强调感情和伦理道德。如儒家主张的对民士兵“爱之如父母,则归之于流水”,主张把家庭伦理推广应用于社会军队管理,人人全部“爱”,建立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友好。历史上,中国成功的统治者、治军者很重视感情投入,以赢得人心,如刘备桃园三

8、结义、诸葛亮七擒孟获等等,全部是以情治军,以情激励的经典例子。而中国的民众士兵也十分重视感情,假如认为领导者、管理者对她好,她就会忠心耿耿为其效劳,不会去计较物质利益上的得失,甚至不惧牺牲,赴汤蹈火。三、中国古代军队激励方法的几点启示经过对中国古代军队激励的方法及特点的分析,我们现代军队管理激励工作能够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是要在激励的主体上有发展。首先是在激励主体上要以人为本,我们管理和激励的对象是广大官兵,目标是为党、国家、军队和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需重视人的主体性,落实以人为本的标准,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充足尊重官兵人格和个性发展,充足发扬官兵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官兵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9、而不能局限于古代“士为知已者死”的激励方法。其次是要对激励的主体引导好其需要,需要是人的个性倾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个体主动性的源泉,是激发人的思想和行为动机的基础动力。在激励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官兵的正当需要,尽可能发明多种有利的条件,引导好官兵的多种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尤其是对于精神上的需求,要施以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而不能仅局限于古代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激励方法。二是要在激励的手段上有跃升。如在赏罚激励上的认识上面要有所突破。中国古代强调的赏和罚的方法,在现代也是适用的,而且也应该是一个关键的激励方法。我们要重视赏和罚的激励效果,而且要在古代理论总结的认识上有所突破

10、即要在搞好物质激励的同时,多用精神激励方法,引导官兵提升精神需求的层次。首先,要使干得好的官兵和干得差的官兵在物质收获上有所区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用物质刺激使官兵充足发挥自己的能力;其次,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官兵、激励官兵。官兵的行动受价值观、人生观的支配。在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支配下,官兵或是贪图物质上的享受,或是消极散漫,无激情,无斗志。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支配下,官兵才能把党和国家、军队共同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军队建设,从而焕发出极大的精神力量。三是要在激励的形式上有创新。中国古代治国统军激励方法含有鲜明的“显”性色彩,不论是激励的指导思想,还是详细的方法手

11、段,全部很的清楚和明确。我们在新时期现代部队的管理教育激励活动中,既要继承中国古代军队激励好的做法,也要承前启后,开拓视野,有所创新,开展部分“隐性”激励的方法,以做到“励志细无声”的效果。如在部队内部引入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开展含有教育意义、感染情绪的文体活动和激发荣誉表现价值的比武竞赛等。参考文件1谢国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2刘福明.军队管理学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21.3曹福贵.军事激励艺术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4王建超等.思想政治工作中利用思想激励方法的思索J.装甲兵技术学院学报,2021(4)5曾楠.基层管理中利用激励理论的探讨J.华南军事教育,2021(2作者介绍:胡幼波,南昌陆军学院战术教研室讲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