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之拗救全解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16039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律诗之拗救全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格律诗之拗救全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格律诗之拗救全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格律诗之拗救全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格律诗之拗救全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格律诗之拗救全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律诗之拗救全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坳句? 在格律规定可平可仄之外的字位,若更动了平仄,便出律了,这样的诗句叫做“拗句”(除特拗 句外)。特拗句下面会讲解。2, 什么叫拗救?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笃但要注意补救的字一点耍 在指定的位置,更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如何拗救后面会讲解。3, 什么叫做特拗句子?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3七言是五言的 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 仄平仄二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 这种写法己经

2、千年有余,最先是江西派的诗人创立的,以后诗界就认可了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七言举例 例句是:任是深山更深处原格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更改后:平仄平平仄平仄这就是特拗句,但我耍重申:如果你写成了特拗句式,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就不 得再任意了。(七言的第一字可以任意)。4, 什么叫做尾三平?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S是指对句结尾连用了三个平声字,此为律诗的忌讳,应当 杜绝。即在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了;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 第三字应仄而平了,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如: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平平仄仄平

3、平平。又如:春光绣価秦川明。(杜牧)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平尾”在古诗中较多,近体诗被认为是诗家“大忌S主耍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如果犯7 “忌”,在吟诵时,就会感觉不协调,破坏了诗歌的音律美。近体诗忌三平尾。5, 什么叫尾三仄?尾三仄就是指出句结尾连用三个仄声字,也叫“三仄脚”,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 五字应平而仄了,写成了“仄仄平平仄仄仄I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中,第三字应平而仄了, 写成了 “平平仄仄仄X造成收尾三字均为仄声的悄况。如:依法修行可入道仄仄平平仄仄仄修改一下:依法修行能入道仄仄平平平仄仄三平尾和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

4、6, 什么叫做犯孤平?格律诗的一个句子中,全句除韵脚平声字以外,句子中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这叫做“犯孤平二 此慨念针对七言诗,五言诗没有那么严格,不可误会。五言只有一种句式是孤平,即五言“平 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成了 “仄平仄仄平S这就是孤平,但可以拗救。稍后讲解。 现在诗界里关于五言句式孤平的问题众说纷纭,如下请看例句野店正分泊仄仄仄平仄:不是孤平!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不是孤平高阁客竞去平仄仄仄仄:不是孤平!(阁入声字,仄)到家日已除仄平仄仄平:孤平!只应伴月归仄平仄仄平:孤平!他的意思是说:除了尾字平声外,前四个字里面只有第二个字是平声,定为孤平,其它的就不 是孤平了。其它的

5、句式是不是孤平?我想有待研究。在网页里.论民里对五言格式的孤平.三平尾、三仄尾讲的五花八门,不知道听谁的好,有一 些人凭个人意识在讲,找了一些古诗做例句。古诗本身就有很多不讲究格式的,怎么能够做例 句?我个人认为,只有句子中有两个平声连在一起的句子最好,读起來最有韵味。大家请注意 正格,如下:格式是这样规定的:五言: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是四个分句,每一句都有两个平声在一起中字表示可平可仄大家就按照格式写吧,这样不会引起纷争。不过“平平仄仄平”可以一拗三救,救了以后,也 有两个平声字在一起了,仄平平仄平现在我们來讨论一下七言句式的孤平问题:原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X如把第三字

6、变动了,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声, 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故称孤平。一般來说可以“救”,即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回 某个平声字,使平,仄声的比例恢复大体上的平衡。还有一个句式是:原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S如果把第五字变动了,就成了“中平仄仄仄平仄”, 第五六七就成了两仄夹一平,也意味着孤平。如:既一个平声难以发挥其平声的声调,第六个 字,为了避免“犯孤平S某些句子的“一、三、五”诸字也不能不论,凡是“仄平仄”的句 子,要注意不能犯孤平。如何防止?二四六字是“仄平仄”时,第三字或第五字中必须有个平 声。如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于诗的格式不熟练的人暂时不用,对于诗的格式

7、熟练的人可以用,好表达诗意,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特别是有一些名词,地名,典故,年代,人名,等等,特别是有一些名词,地名, 典故,年代,人名,等等,不懂拗救,不方便用诗词检测仪器-必须学懂,凡是通过拗救的句 子,就算合律。7, 孤仄,商孤平一样的道理。但是,孤仄在格律诗里面还算不上大忌,放的宽一些。8, 四连平和四连仄,即连续四个发平音的字,或者连续四个发仄音的字。持续高音和持续低音, 对声韵有妨害,不可。9,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怎么解释?这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不是说所有句式中一、三.五的地方都不要论,在特定的环境下有几 处第一、三、五字的地方还是要论的,不然,就会出现“三平尾

8、”、“三仄尾”以及“孤平”现 象。下面我会讲到的。“二.四.六分明”是一种很严谨的说法,即句中的第二.四.六字不得 随意出格。关于第二个字,无能是五言还是七言,目前还没有可以随意变动的例子, 关于第四个字,只有五言的“仄仄平平仄”第四字拗了,在对句的第三字补救:七言的第四字, 目前还没有可以随意变动的例子,关于第六字,七言有两种变动的例子,如特拗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子中的五六字调换了位 置,称为五拗六救,还有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岀格了,必须在对句的第五字补救。 如何补救,下面我会详细讲解。10, 分句式讲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一句的第一字不可以随意,随意

9、了就成了中平仄仄平,是孤平,如果第一字变 动了,耍在第三字补上一个平声字。如果第三字变动了是小拗,写诗的时候不好换字就算了。第 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b, 仄仄平平仄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中仄平平仄;第三个字不可随意,万一第三字随意了, 第四个字没有随意,就算了,也不补救: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有押仄韵的,下面同, 即使是白脚,也不可以随意)。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耍分明,万一第四个字变 动了,要在对句(下一句)的第三个字补救。c, 平平平仄仄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中平平仄仄:第三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三仄 尾:万一第三字变

10、动了,第四字补上一个平声,是特拗,特拗以后,第一字就不准再随意了; 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耍分明。(第四字变动, 除特拗句外)d, 仄仄仄平平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中仄仄平平;第三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三平 尾: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决仄平平仄仄平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中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 成了孤平:如果第三字变动了,要在第五字补上一个平声字;第五字变动了是小拗,写诗的时 候不好换字就算了;第七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第二、四.六个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明。(b)平平仄仄平

11、平仄第一、三字可以随意,写成中平中仄平平仄:第五个字不可随意,万一第 五字随意了,要在对句(下一句)的第五字补上一个平声字:也有人不主张补救,第七个字是 韵脚,更不可随意:第二、四.六个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明。(C)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一、三字可以随意,写成中仄中平平仄仄。第五个字不准随意,随意 了,就成了三仄尾,万一第五字变动了,就在第六字补上一个平声,是特拗,特拗以后,第三 字就不准再随意了;但是,第一字还可以随意。第七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第二、四.六 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明。(第六字变动,除特拗句外)(d)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三字可以随意,写成中平中仄仄平平;第五个字不可随

12、意,随意 了就成了三平尾:第七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第二、四、六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 明。11, 格式(指的正格)可平可仄的地方是怎样规定的:五言: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七言:(G中仄平平仄仄平(b)中平中仄平平仄(c)中仄中平平仄仄(d)中平中仄仄平平.12, 律诗中出现了拗句,一般耍补救,这就是“拗救:拗救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a. 孤平拗救。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 三字必须用平声,否则叫做“犯孤平二但是,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声,怎么办? 可将五言的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该用仄声的改用平声,这就把孤平救过來

13、了。这种救法, 五言(简称一拗三救),七言(简称三拗五救)。也叫本句自救,如:五言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平平仄仄平(正格)仄平平仄平(自救格)第三字救了第一字,(也称为一拗三救) 七言未到晓钟犹是春(贾岛)仄仄平平仄仄平(正格)仄仄仄平平仄平(自救格)第五字救了第三字,(也称为三拗五救)b、特拗必救。在五言“平平平仄仄”和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仄 声,那么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必须改为平声,成为“平平仄平仄二“仄仄平平仄平仄鶴这 也是本句自救。如:五言仍邻故乡水,(李白)平平平仄仄,(正格) 平平仄平仄,(自救格)干益琵琶作胡语, 仄仄平平平仄仄,

14、 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特拗“句式, 句也有,但较少。C,大拗必救。(杜甫)(正格)(自救)意思是在本句救多数用于尾联的岀句即第七句,成为唐宋诗人的一种时尚。用于其它联的出 现代人作旧体诗,也常用这种句式。在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和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用了 仄声(或五言的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改用平声來补偿。 看举例:原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格式:“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一种是出句的第四字拗了,到对句的第三字补救。还有一种与这种基本相同: 原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格式:“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一

15、种是出句的第三、四字都拗了,也是到对句的第三字补救。 如果“仄仄平平仄”,只有第三个字变动了,不要救, 我们再來看七言的大拗如何补救:原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补救后:“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二就是出句的第六个字拗了,在对句的第五个字补救。就是出句的第六个字拗了,在对句的第五 个字补救。如果“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出格,也用同样的方法补救(即在对句的第五字补救)。最好不 岀格,补救太麻烦。但是,王力先生说,可以不补救关于第五个字出格,目前有两派意见一个是补救,一个是不补救 耍补救就在对句的第五字补救 请看对句相救。如:野火烧不尽,(出句四字拗)仄仄平平仄,(原格式) 仄仄平仄仄,(拗格式) 春风吹又生。(对句救出句) 平平仄仄平。(原格式) 平平平仄平。(对句三字救)d,对句救出句,然后又本句自救,如下: 紫竹夜宿雨,岀句三四字拗仄仄平平仄,正格仄仄仄仄仄,变格媚娘红绣妆。对句救出句又口救 平平仄仄平。正格仄平平仄平。救出句又自救格媚娘红绣妆,是本句自救,即一拗三救,“红”字即救了出句的“夜、宿”又救了本句的“媚” 字,这个实在太复杂,大家知道就行了,不耍模仿。衣服上的补巴打多了,总是不好看。一首 是里面的拗救最好不耍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